成都市高新区检察院高效治检铸就护航精兵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长,高新区检察院已度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一间大会议室,18名充满活力的年轻检察官,检察院由小到大,从稚嫩走向成熟,每位检察官心中,都有一本厚重的故事。书页翻过,检察官的心中,都写着青春无悔。

  高新检察院是年轻的,可是,短短十年,这个年轻的检察院却创造出不俗的业绩,其高效治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赢得业内广泛赞誉。

  率先实行招聘制,率先建立刑事检察快速反应机制,实施“检警结合”的“区域主诉检察官”办案模式;率先采用由检察官介入民事诉讼,为弱势群体维权,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创新建立起“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工作机制”,受到全国关注……自创建伊始,这个年轻的检察院便致力于营造高新区良好的法制环境,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高新区在腾飞,高新区检察院也在飞速发展。

  高效治检

  铸就新区检察风采

  1996年6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正式筹备。“工作一流,队伍一流,装备一流”,高新区领导多次亲临指导,提出殷殷希望。从高起点出发,以高标准建院,以高效率治检!检察院党组经反复研究,决定以高标准起点,打造一支高效率的检察官队伍,为高新区的腾飞保驾护航。

  然而,一切还需从头做起。上级把检察院的办公场地交给该院,18名从其他兄弟院调来的同志兴致勃勃地赶到办公点,却见一间大会议室内一片凌乱,10张办公桌堆放在一起,地上还残留着刨木屑。“条件是差了点,但我们一样会干出成绩来!”当时的筹备组副组长、现任检察长初和平笑着给大家打气,但心头却是沉甸甸的。

  要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组建一支高效的检察官队伍,其难度可想而知。院筹备组领导决定迎难而上,不仅要尽快把机构搭起来,而且还要尽快展开工作。每天深夜一、两点钟,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一切都迅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6月20日,该院受理第一起批捕案件,当天受理,当天审查,当天批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区检察院从无到有,以新区特有的高效率,开了一个好头。

  从建院初始,该院就设立了一个高标的起点。“是新区,就要干得有特色,就要敢想敢试敢为人先!”院领导经审慎研究,决定推行招聘制!

  敢为人先

  聘用激活人才机制

  招聘制?对检察系统而言,这还是一个新名词,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检察院,行吗?很多人,包括院领导在内,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院领导都是多年在检察战线上工作的老同志,他们深切感受到传统用人制度的弊端:论资排辈,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激励机制难以建立。经多次审慎研究,并请示上级后,院筹备组最终决定,打破铁饭碗,推倒铁交椅,推行法律职称与行政职务(级)分轨制,多渠道培养人才,冲破领导干部和检察官终身制的弊端。

  制度活人才活,多年传统模式的打破给人才激励机制注入活力。经群众公开推荐、中层干部职位自荐,全院干警实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能进能出,全院上下显示出一片活力和生机。检察干部聘任(用)制,这在全省检察机关人事制度改革中开创了先河。

  严惩犯罪

  区域主诉检察官全国创新

  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新的工作目标摆在了刚刚建立仅四年的检察院面前。各项工作进入了正轨,作为具有强烈创新理念的高新区检察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安机关有“110”快速反应机制,与公安刑侦有紧密关联的检察机关,是不是也应建立刑事检察快速反应机制?这个问题摆在了院党组面前。而此前,全市、全省的检察系统乃至全国高新检察系统内,都还没有建立这样的快速反应机制。经反复调研,院领导决定:“吃螃蟹”!

  院里不到20名检察官,院里决定,将这些检察官分布到公安机关的各基层派出所,定点衔接,对口联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区域主诉检察官”办案模式。该模式规定,主诉检察官对各自责任区域内的刑事案件负责,一旦发生刑事案,即使是深夜,检察官也要应公安民警的要求,快速赶到现场进行有效指导,快速反应,提前介入。当年,检察系统的办案效率极大提高,全年58件重、特大案件,区域检察官快速介入,不仅提高了办案质量,还从快惩处了犯罪分子。

  此时,该院司法警察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不仅进一步完善司法警察制度的组建及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还努力拓展了法警的组织机构、职权范围、管理体制的改革渠道。

  在班子建设勤政廉洁方面,该院也已卓有成效,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业务、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立起了责任分解、考核模式,加强了自身反腐,队伍建设中,权利观、执法观和良好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了干警综合素质,并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验收。

  职务预防

  构筑立体防范网络

  全国高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进行。该院党组敏感地意识到,成都高新区即将腾飞。为了给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院初期的1997年10月,经区党工委同意,该院组建预防职务犯罪中心,并逐步形成立体网络,保障良好的经济法制环境。

  到各企、事业单位宣讲,到田间地头给村民上普法课,预防犯罪中心的检察官们从未叫过苦,他们总结经验、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2002年3月,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关心支持下,全区预防职务犯罪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纳入了全区工作目标,一个全区的违法和职务犯罪预防网络体系随之建立。该体系着力于抓好预防犯罪目标管理和督查,与驻区各单位广泛签定了《成都高新区预防违纪与职务犯罪责任书》,把预防违纪与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具体化,积极推动和支持高新区预防犯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预防犯罪工作。高新区财政局、石羊街道、商行高新支行等单位还制定了各自的相关意见和措施,区国税局也与检察院联合制定《关于在税务系统开展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

  通过落实监督制约措施,严格办事程序,防止权力滥用,堵死和消除违纪违法犯罪机会。在高新区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中,检察院也制订了严格的设备材料采购、征地拆迁、招商引资、投标招标等工作的“双合同”预防机制,高新区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均进行了立项预防,做到一项一档、专人专档,顺利完成了区党工委全程跟踪、全程监督的要求,有效预防了职务犯罪和事故的发生。

  高新区经济的发展,与公务员高效、廉洁的运行机制密切相关。该院多次组织公务员摆“廉政龙门阵”,进行法制宣讲,以详实的案例、图文并茂的幻灯投放方式,生动宣讲了预防职务犯罪的意义,确保公务员依法高效为民服务,依法办事,受到好评。

  执法监督

  冤假错案不容发生

  执法监督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维护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该院加强以立案监督为重点的侦查监督,加强刑事审判监督。

  2002年初,犯罪嫌疑人陈某涉嫌挪用资金。公诉中,公诉人发现陈某在职期间有伪造他人签名,采取欺诈手段侵占公款的犯罪嫌疑。案情重大,公诉人当即请示主管检察长,建议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果然,除挪用资金外,陈某还编造合同,伪造签名,侵占了一万余元。公诉人以自己的严谨和细致,最终让陈某受到应的有惩处。

  该院还加强了控申检察,积极落实举报核查制度。2002年9月,该院举报中心接到一匿名电话举报。举报人称,有人冒领拆迁安置款。此案虽不属检察机关管辖,但事关重大,涉及国有资产是否被侵犯问题,庚即与区国土局联系,经查,该举报内容属实,在他们大量的工作下,为国家及时挽回损失10.75万元。针对此问题,向高新区国土局发出了检察建议,高新区国土局及时采纳了建议,有效维护了招商引资的良好秩序。

  反贪惩腐

  铸就反腐利剑

  时光飞逝。2003年,高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吸引着英特尔等2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加快流入高新区,石羊街办的拆迁改造工程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

  “一定要保证新区的建设不出漏子,保证拆迁改造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会上,院领导多次这样强调。干警们纷纷表态,提前介入,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坚持打击利用经济发展之机谋取私利的犯罪行为。

  在干警们的细致工作下,一些侵吞国家资产的行为冒出了端倪。2001年至2003年,与拆迁有关的案件该院还未立过案, 2003年后,受理的举报线索急剧上升,经初查,立案的就有9件。这引起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干警们抓紧侦查和调研,并尽快形成防范方案上报。

  有人在电话中举报,原桂溪街办永安村企业办主任陈某某与副主任方某某合谋,利用五家空壳公司取拆迁款160万余元。反贪局领导当即指令干警王强、吕彤侦办此案。

  可是,此时,与线报有关的拆迁地上早已是一片废墟,原有的五家“空壳”公司的厂房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要揪出陈、方二人的犯罪证据可谓难上加难。

  案件陷入困境,可办案人员并不气馁,“一定要揪出他们的狐狸尾巴!”王强在心里暗暗较劲。当夜,就在他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气象预报,荧屏上出现的卫星云图让他心头猛地一亮:“对了,就是它!”

  通过多方查找,干警终于在省测绘局查找到了永安村拆迁前的航天云图,彩色图片上清晰地显示出,陈、方二人上报的所谓的五家企业厂房,竟是一排民用房。在证据面前,涉案四人全部“落马”。

  大案告捷,由此形成的相关调研也随即出台。调研上报到全国检察系统,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高度评价。该调研成果用于实践中,为高新区挽回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并有力地震慑了犯罪行为。

  短短几年内,检察官们围绕市委、市政府、高新区党工委中心工作,针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开展了专项预防,走街窜巷,深入到42个村社,结合查办的村社干部职务犯罪和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中监督薄弱等问题,撰写了关于集体资产处置情况的调查报告,引起省、市、区三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法委领导及区党纪工委领导先后作出肯定性批示,引起相关单位高度重视。

  立检为公

  努力践行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是检察机关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院坚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该院与法院积极配合,针对被告人认罪的案件,简化庭审程序,节约诉讼成本,一位被告人因水土不服,导致身体虚弱住院治疗,该院简化审判程序,在病房里开庭支持公诉,保障了被告人诉讼权利,节约了司法资源。该院还与公安积极配合,妥善处理案件相关事宜。在审查一件因过失致人死亡案件过程中,死者家属拿不出火化费用,导致死者尸体长时间停放在殡仪馆引发纷争。主办检察官及时邀请高新公安分局、相关派出所走访民政部门,经多方协调,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受到死者家属称赞。在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方面,该院急群众所急。在审查退休职工叶某不服法院判决的申诉案件中,针对法院因未及时答复叶某递交的免缓诉讼费申请,而作出其承担诉讼费的判决问题,检察官积极与法院联系协商,最终法院免去叶某的诉讼费。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这是高新检察院建院以来坚持不变的理念,并长期坚持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在工作中,该院扩大人民监督员的渠道和范围,撤销、不起诉、不服逮捕决定的“三类案件”均进入人民监督员审查工作程序。为充分保障人民监督员行使监督权利,该院多次邀请人民监督员旁听公诉案件庭审,来院视察,听取工作汇报,征求意见,强化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监督、理解、和支持。

  在加强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方面,该院也作出了表率。一方面,及时向高新区党工委报告检察院工作的重大部署、重要决策、重要事项,坚持要案请示制度,排除工作中的阻力和干扰,不少大案、要案,在区党工委的支持下,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该院还努力加强与人大的联系,增强工作透明度,邀请市、区部分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检风监督员视察刑事庭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听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等。2006年6月,成都市人大常务委员会领导率二十余名市、区人大代表视察了该院,高度肯定了该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在2006年人大视察庭审活动中,高新检察院出庭公诉质量获得了人大测评最高分。

  帮困护弱

  民工维权敢“吃螃蟹”

  经济发展了,如何让弱势群体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构建和谐社会也成为该院关注的重点。农民工讨薪难是每年春节都要面临的问题。那些欠薪的老赖千方百计逃避,让一些农民工讨薪无门,“跳楼秀”不时上演。检察机关一定要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中有所作为!该院领导认识到,随着高新区经济的发展,讨薪纠纷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正确对待弱势群体的利益,既能营造和谐的用工环境,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又能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去年11月初,一名遇到讨薪难题的农民工庄成建向该院民事行政检察处求助。副处长陈雁和王玲认真接待了他。

  原来,从2005年底至2006年底,庄成建在一家科技公司打工,可该公司一直拖欠他们的工资达3万多元。 “我们现在已经扣押了公司的设备,准备变卖之后作为自己的劳动报酬。”庄表示。

  农民工讨薪,这是民事纠纷,检察官该不该介入?但检察官不介入,庄成建扣押欠薪公司的设备变卖,又将触犯法律。经研究,陈雁决定提前介入,帮助庄成建收集证据,鼓励他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在检察官们的积极介入下,今年3月,庄成建等农民工终于通过民事诉讼,顺利讨回了全部工资。

  让陈雁没想到的是,检察院介入农民工讨薪,在全国竟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中国》将王玲请进演播室,中国政法大学宋朝武教授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随后,该院又创新性地建立起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工作机制”,该院认为,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利于解决弱势群体告状难、申诉难的问题,维护其根本利益。

  五环一体

  “科技强检”铸就时代精兵

  高新区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新型犯罪手段的增多,一些与高科技有关的新型案件也冒了出来。网络犯罪、电子犯罪、黑客……立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特点,与时俱进,掌握更先进的侦讯手段和工具成了当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检察机关“科技强检”、“争创一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客观要求。新形势下,该院敏锐地把握当今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全面、深入地实施“科技强检”战略,通过信息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大力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办公、办案自动化,推动执法机制的创新、执法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促进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1996年建院以来,该院的信息化建设在成都市检察院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高性能的计算机局域网、“电子图书室”、多媒体示证系统和高新区刑事执法行政执法衔接机制电子网络平台,联通了三级检察专网和高新区电子政务网,开通了互联网站和专网电话,初步实现了办公、办案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该院党组还抓住“两房”建设的机会,提升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办案侦讯系统,如今,在成都市检察院李建检察长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关心、支持下,该院已从最初的一间大会议,发展到如今集信息化、网络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办公场所,并在结合高新区和检察院实际的情况下,对新办公办案大楼智能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提出了恰当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建立了提讯室、询问室监控系统,检委会会议室全程录音录像系统等。工作环境、条件的改善,高技术的运用,能极大地方便办案工作,提高办案效率,其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网络化的智能办案系统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如今,随着成都高新区进入高速发展期,高新区检察院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初和平检察长表示,该院已制定了一个中长期宏观战略目标,以年度发展纲要的形式将宏观战略目标具体量化为阶段执行目标:做强具有高新特色的刑事检察工作;做大具有法制化进程推动力的社会预防活动,提出前瞻性、治本性的预防对策;做深具有开发区人文形态的法律服务机制。为此,该院将全面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等方面的专项预防活动,坚持在依法履职、职能拓展服务,“四位一体”大局工作的机制上下功夫,彰显实效,全力铸就集办公、办案和内部管理于一体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区检察官风采,以高效、廉洁的特性,成为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护航精兵。

  采写  车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