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在崛起
来源:广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广西日报报道,不久的将来,一条以“人民路”为名、长达3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将在广西大地产生!

  它的东段,连着本月初签约投资12亿元、兴建碧桂园地产的北流市城南新区,中间穿过玉林市城区,西段发端于“世界裤子之都”福绵区。

  这条已由宽4车道改为6车道、长度堪称“广西之最”的城市道路,在2007年度玉林市城市基础设施31亿元的概算投资项目中,最为引人注目。它的道路两旁美化绿化、路灯亮化等工程已经由玉林城区,通过节点茂林镇延伸到达玉林至北流的交汇处。经由玉林国防大厦至北流贵人关,绵绵12.55公里的650盏路灯近日已经亮起,正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这是玉林市今年以来推进“玉州北流福绵”城市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大手笔。

  在学术界还在为哪座城市最应该成为桂东南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争论不休时,玉林已经按照玉林市委书记文明提出的城市建设“规划要好、起点要高、运作要精、建设要快”的总体要求,向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规划先导,发展主轴连“三城”

  在确定这一定位之前的十年间,玉林市曾经有过桂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理想地、中国动力之城、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国际区域性会展城市等定位。

  在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战略构想之后,玉林市便迅速确定了“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定位。

  紧接着,玉林市于2007年初,提出了用3年时间,在目前玉林中心城区建成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0万人的基础上“东进南拓”,推进“玉北福”城市一体化建设,使玉林市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的具体目标。

  目标明确后,玉林市把“玉北福”城市一体化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轴,一批以科学性、前瞻性为视野的重大规划项目的编制脱颖而出。其中便有《玉林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概念性规划》、《玉柴工业园总体规划》、《玉林市城东新区分区规划和概念性城市设计》、《玉林市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玉州区城西工业区分区规划》、《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规划》、《玉林至合浦铁路规划》等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当中,占地12平方公里,集行政办公区、商务办公区、体育中心区、教育中心区、绿色人居区于一身的“城东新区”号称“玉林的埌东”,由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参与设计,起点很高,气度非凡,目前,行政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建设正在加快建设,市体育中心已建成使用;而紧靠玉柴,以工程机械、动力制造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建起的“玉柴城”的规划,到2010年,将建成一个拥有10万人口、就业人员5万人、工业总产值300亿元的“城南新城”,“玉柴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动力之城”。

  就在玉林城区成功“东扩南拓”的同时,作为玉林次中心城市的北流市,也正积极地规划与玉林城区的对连。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正在建设的北流市城南新区,在先期已经成功落户计划投资4亿元的金旺旺商贸城以及合源美地等房地产项目启动后,广东房产大鳄碧桂园决定投入12亿元兴建北流碧桂园,这一集行政、现代物流、教育、居住于一体的新区域,将成为玉北福一体化的重要节点。

  而扼玉林城市向西拓展咽喉,长1.3公里、宽60米,按8车道标准建设的福绵大道东段已经通车,大道堪称“玉林亮化、绿化配套建设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城区干道,为全力打造“裤都新城”打下了基础。

  在这之前,2005-2006年,玉林市开展为期两年的“爱我玉林,建我家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此,“一轴连三城”的局面已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穿衣戴帽”,城市功能更齐备

  那么,如何使这一“动力发展轴”上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使“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名至实归呢?近年来,玉林市相继新建了6个街心花园绿地,两个沿江绿化带,两个城市广场,1个公园,其中的文化广场、青年广场、金鸡花园、江南公园、东门广场已成为展示玉林新姿的形象窗口。

  根据广西“四群四带”城镇体系规划,玉林市列入“桂东南城镇群”布局。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玉林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用两年时间,开展玉林市创建“广西园林城市”活动。

  为创建“广西园林城市”活动,玉林市在大街小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填平补齐”、“穿衣戴帽”改造。今年1-10月,玉林城区开展前期工作和新开工、续建的项目就有66个,累计完成投资5.59亿元,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的民心工程捷报频传。其中,总投资940万元的西干渠排水改造二期工程10月底已经基本完工,至此,玉林城区三大排污干渠将全部完成改造;总投资400万元的南流江防洪堤改造提升工程于9月22日开工后,进展顺利,在11月中旬完工;对主要街道26个8层以上高层建筑实施的灯光亮化改造已经完成,对两公里的骑楼街和美食街改造也已完成,重现了“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的雄风;人民路由于有国美商场、南城百货、南宁百货、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商业巨头的进驻,美家园广场、东门商业广场、时代影视大厦等项目的加快建设,作为主要商业大道的地位更加凸显;玉林市国际会展中心以及江南公园的建成使用,云天民俗文化城明年6月的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玉林中药港的上马,使玉林市向南拓展的发展空间引人遐想,辐射200公里地级城市群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得到确立。

  按照创建“广西园林城市”规划,玉林市在三年内要实施项目共36个,包括13个公园(广场、景区)、23条绿化带(片、路口)。还要加快推进西郊公园、牛运岭公园、龟头岭公园等绿地的建设;抓好沿路铺绿,突出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努力形成“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绿化风格。三年后将新增加绿化覆盖面积698公顷、绿地面积590公顷,玉林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6%,绿地率提高到30.28%,达到“广西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彻底改变玉林城区“玉林无林”的情况,实现市委书记文明提出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要求。

  园区崛起,“两化”互动促发展

  人们注意到,玉林的城市不但变绿了,而且城市框架拉宽了。人们在探究“拉宽”的原因是什么?

  细心的人们发现,在玉林市传统的机械制造、水泥陶瓷、健康食品、服装皮革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之后,电子产业集群已初露雏形,正成为玉林市的第五大优势产业群。

  今年1-10月,以电子产业为主的容县经济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56亿元,税收9537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和365%。这一同比数字的迅速增长,得益于玉林市工业园区的建设。

  近年来,玉林市采取政府“埋单”、引进民间资本等手段兴建工业房地产,建设标准厂房,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目前,玉林市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集中区)28个(含3个省级园区),规划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在累计开发建设2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玉林市提出今年再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的目标。目前玉林市累计入园企业507家,完成投资115.97亿元。

  玉林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全局,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的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的建设,促进工业布局与城镇布局协调配套、功能互补,加快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以产业发展繁荣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发展的活力,已成为玉林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共识。

  信息之城,资源共享通四海

  “商贸繁荣,商品集散,信息灵通”是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的一大特征。说其古老,是因为玉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州郡史的千年古州,自古就商贾云集,有“岭南都会”美称;说其年轻,是因为它是一座建市仅有十年却又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新兴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商业气息浓郁。

  正是因为有着“信息灵通,商业气息浓郁”的优势,玉林市政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努力打造信息之城、数字城市,为勃兴中小企业商机,打造中小企业名城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资料显示,玉林市电子政务建设走在广西、西部乃至全国的前列。2006年初,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绩效进行评估,玉林市政府网站跃居第39位,列西部130个地市第2位和广西首位。同年9月,玉林市政府荣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市长金湘军被评为中国政府信息化“十大创新人物”。今年9月,金湘军再度获奖,在“2007年度信息化影响中国贡献奖”中,成为惟一获奖的地方政府市长。

  是什么力量推动玉林市电子政务建设创出如此骄人的成绩?中国城市市长协会副会长陶斯亮为此有过精辟的论述:“我非常惊讶,玉林居然是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玉林的电子政务这条路是走对了,它走的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道路,它以老百姓为根本,是24小时不关门的政府,非常节省、非常实用、非常高效,这样的政府是成功转型了的政府,肯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的确,打造数字城市的玉林电子政务不是给人家看的,而是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快捷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更多的群众从信息化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成果,这才是玉林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

  目前,玉林电子政务不仅增加公众需要的医疗保障、教育就业、社区服务等民生内容。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之城这一平台的优势,广泛发布信息,开展网上招商选资,吸引着更多的外商云集玉林,全面提速社会信息化建设,为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据了解,在玉林市做生意的温州商人就有2万人之多。

  十年弹指一挥间。玉林市城市建设走过了辉煌的十年,形成了独具“岭南都会”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展望新的十年,玉林市正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备、以大带小”的原则,依托大城市,发展城市、城镇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作出新的贡献。(徐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