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本届政府是2002年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现任期已满。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实力长治、魅力长治、和谐长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8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60.4亿元,年均增长13.6%。财政总收入从2001年的17.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1.2亿元(扣除资源探矿权、采矿权“两权”收入为85.4亿元),年均增长4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1年的50.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4亿元,年均增长29.3%。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5亿公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45.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6.4亿元,年均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1年的61.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3.6亿元,年均增长16.8%。

  (二)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稳步增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1年的146个增加到2006年的280个,国家认证的绿色农产品从2001年的99个增加到2006年的127个,新增国家批准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5个,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上了一批煤焦、冶金、电力、化工、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项目,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旅游、商贸、餐饮、娱乐、通讯、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其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的26%提高到2006年的53%。实施品牌战略成效明显,全市共创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山西省著名商标53个,山西省名牌产品25个,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城市。

  (三)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果。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行政机构改革、审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财政金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取得了积极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长治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与德国北威州及玛尔市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与沿海发达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协作更加紧密。五年来,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家,实际利用外资5618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0.23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16亿美元,年均增长38.9%。

  (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先后建成了长邯、长晋、长太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7公里。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和村村通客车工程,村村通水泥(油)路的比例从2001年的50.9%增加到2006年的96.1%。开通了长治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航线,进出港人数从2001年的1349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10.5万人次。加大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力度,完成了市区道路、背街小巷、供水供气、集中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大气环境治理、河道综合治理等一批城建工程,黑水河综合治理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新增绿化覆盖面积2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24.5%增加到2006年的44.8%;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从2001年的93天增加到2006年的285天;先后荣获了“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了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广电、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五年累计完成投资91.4亿元,年均增长21.4%。实施了省级以上“火炬”、“攻关”等各类科技计划187项,获得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7项,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助学工程,从2005年起为全市5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11万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2.2万名农村贫困寄宿制学生提供了生活补助;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快速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疾病控制、医疗救助、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完善,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从2004年起开展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实施了农村卫生“四个一”工程(村村有一个卫生所、一名农民健康员,户户有一份健康档案、一本保健书),已建成农村甲级卫生所1650个,为全市所有行政村配备了农民健康员,为159.2万农民进行了免费体检,为65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免费发放了农民四季防病知识读本;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村102万人次享受到了合作医疗补助。探索建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实行了“三统一”、“三落实”的计生工作措施,计生工作连续五年名列全省第一。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创作出一批文化精品。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96.6%。广泛开展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了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了双拥共建活动,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新闻出版、民族宗教、文物保护、防震减灾、气象、统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煤矿、道路交通、中小学校、森林防火、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公众聚集场所等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狠抓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重大事故隐患事前责任追究和煤矿业主(董事长)下井的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了煤矿安全生产一整套工作推进和落实机制,确保了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从2003年起连续四年杜绝了10人以上的煤矿重大事故,从2005年起连续两年杜绝了瓦斯事故,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2001年的1.91人下降到2006年的0.76人。

  (六)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市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支持市政协参政议政,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05件、政协委员提案1520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广泛开展了“平安长治”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加强了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隆重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建市60周年活动,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和纪兰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深入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评议,强化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

  (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5244元增加到2006年的10160元,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427元增加到2006年的3890元,年均增长9.9%。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稳步推进,5.3万城镇低保对象得到了应保尽保,11万农村特困人口得到了政府救济和生活补贴。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三三”战略、建设“三个”长治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是工业新型化步伐加快。围绕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以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产品链为重点,集中力量狠抓了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388个项目,其中95个已建成投产,190个正在建设,103个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以扩大改革开放、引进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为重点,积极参加了港洽会、沪洽会、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共签约项目49个,合同、协议引进资金260亿元,目前已有37个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城镇特色化成效明显。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功能出发,突出“标志性建筑、精品工程、文化品位、现代化气息”,狠抓了16项城市重点工程,已有六府塔、气象雷达塔、城南生态苑、城隍庙广场、客运东站、新闻中心、体育中心、7所中小学新建扩建和长太高速路市区连接线绿化等9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实施了城市亮化工程,对市区6条道路、24栋高层建筑物和主要河道、园林绿地进行了亮化美化。启动了长治新区建设,组织编制了新区68平方公里的概念规划。加快了县城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步伐,13个县市区新开工城建项目203个,总投资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

  三是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制定出台了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启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千庄搬迁”工程,支持132个省定试点村和268个整治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了200个自然村庄整体搬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和培育了农村家庭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农户公司,全市新发展农户公司2000个。积极推进列入全省“两区”开发重点支持的28个项目,目前已有26个项目开工建设。狠抓以饮水安全、水土保持、节水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解决了全市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四是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实施。为切实保护好全市人民的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启动了“两地”保护工程(保护上党盆地、保护长治湿地)、“蓝天碧水”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加大了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强化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5.9%和17.6%;完成造林48.2万亩,建成通道绿化林带777公里,交通沿线荒山造林16.1万亩,实施村镇绿化239个。

  围绕改善民生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去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2件实事全部兑现。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群策群力、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治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积累了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增添发展动力,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任务,(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把改善生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突出位置,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始终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起来,把先富群体与困难群体的利益兼顾起来,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五是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同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人才、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投资拉动作用有所减缓,改革开放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部门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少数工作人员脱离群众、推诿扯皮甚至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长治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支持长治老工业基地改造、扶持太行山革命老区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转变执政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城镇特色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实力长治、魅力长治、和谐长治。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1、实力长治建设要有新成效。不断扩大经济规模,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力争实现“保三争二”的目标,跻身中部地区经济强市行列。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1年力争突破1000亿元,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1年力争突破20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翻一番;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6%,万元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下降10%,确保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面完成。

  2、魅力长治建设要有新进展。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加快长治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1+5”城市群建设步伐,搞好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6年的38.7%提高到2011年的50%以上,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各项生态及环境指标处于较好水平。

  3、和谐长治建设要有新成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011年力争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2011年力争达到58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5%以内,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公众受教育程度、人均住宅面积、医疗保健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安全生产意识、生存环境质量和生活幸福指数等进一步提高。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抓好五大战略重点:

  (一)推进工业新型化,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坚持把工业新型化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推进工业新型化的过程中,要突出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100万伏特高压输变电试验示范工程、潞安集团煤基合成油、天脊集团煤化工产业链和一批大型坑口电厂等标志性大项目,重点抓好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的工业新型化项目。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煤化工、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等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扩大绿色农产品的规模和产量。按照控制总量、提高效能的要求,2011年全市煤炭产量控制在1亿吨,焦炭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钢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机组,率先把长治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煤化工基地、新型电力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到2011年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采取上下游产业对接、同业联合、兼并重组、嫁接改造、创新管理、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做大做强潞安集团、长钢集团、天脊集团、常平集团、潞宝集团、长信集团等45户“三大方阵”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企业质量、管理、环保等国际通行的标准认证工作,做强做优天脊、屯玉、澳瑞特、沁州黄等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培育发展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壮大工业园区经济,通过优化园区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长治高新区、7个市级工业园和6个县级工业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逐步形成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进“两地”保护工程。上党盆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针对目前上党盆地环境污染和地下水位下降的现状,要加快上党盆地保护步伐,对盆地内所有焦炭、冶金、化工、水泥等污染企业,要全部安装环保设备和实施在线监测;要严格限制盆地内煤矿的数量和产能,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让路。长治湿地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乐园,近日国家建设部批准长治湿地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针对目前湿地萎缩和无序开发的现状,我们要按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湿地保护规划、修复措施和管理制度,扩大水源,增加植被,维护湿地的自然生态,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下一片净土和蓝天。严格实行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着力改善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与政企银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建设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加快城镇特色化,高起点打造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坚持把城镇特色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东山西水、南秀北美为特色,科学编制长治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突出“标志性建筑、精品工程、文化品位、现代化气息”,高质量建设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坚持“低密度、高绿化、多功能”的工作思路,加快长治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将潞城、壶关、长子、屯留、长治县纳入“1+5”城市群,加强城市规划、电信资费、公共交通、金融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同城化管理;加快主城区环城高速路和长治至临汾、长治至安阳高速公路的建设,做好长治机场搬迁的前期工作,力争五年内构筑起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现代城市框架。

  (三)狠抓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根本,着力抓好良种、技术、设施、推广、营销五个关键环节,发展壮大一批农民增收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农户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稳定粮食、提高蔬果、做强畜牧、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发展道路。

  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千庄搬迁”工程,突出抓好省定试点村、省定重点推进村和市级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切实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重点向农村倾斜,确保新农村建设年年都有新进展。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市经济强县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中等发展水平的县达到宽裕型小康标准,国家和省重点扶贫县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

  (四)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劣势企业实施依法破产。

  以扩大招商引资为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切实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以及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交流。

  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重点,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土地、技术、资本、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搞好国有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统筹运作,探索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资金投入的有效途径。

  (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长治建设。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扩大就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为民解忧的头等大事;把改善人民生活、优化人居环境、实施“蓝天碧水”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和兴水战略作为为民造福的战略任务;把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医疗卫生、繁荣城乡文化作为为民谋利的工作重点;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重视安全生产作为保民平安的重要内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和纪兰精神,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各位代表,长治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治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努力开创2007年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三三”战略、建设“三个”长治的关键之年。按照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以项目建设推进“三化”建设、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两个重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着力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按照我市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17%;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5亿公斤左右;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6%和18%(不含“两权”收入,按同口径计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5.4%和4.5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我们要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切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优势工业园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跨越,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跨越的战略部署,认真组织实施《长治市工业新型化实施意见》,制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224个工业新型化项目,力争有101个项目建成投产,这些项目投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70亿元。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要加快改组改造和转型升级。煤炭产业以控制总量,整合资源,提高回采率、洗选率和加工转化率为方向,重点抓好35个项目。焦炭产业以控制产能、淘汰落后、优化布局、循环利用为方向,重点抓好15个项目。冶金产业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档次、增强竞争力为方向,重点抓好21个项目。电力产业坚持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同步推进,以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空冷、脱硫的新型电力为方向,重点抓好28个项目。

  煤化工、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要尽快做强做大,逐步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煤化工产业要围绕发展“肥、醇、炔、苯、油”五大板块,实现煤化工向循环生产和精加工转变,重点抓好37个项目。装备制造产业要发展整机产品和成套设备,重点抓好30个项目。医药产业要加强产学研联合,围绕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重点抓好14个项目。新材料产业要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发展特色材料,重点抓好44个项目。

  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旅游产业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加快培育绿色、古色、红色三大品牌,建设贯通东西的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和十大景区,重点抓好太行山大峡谷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加快建设和完善太行水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灵空山、仙堂山等14个景点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以吃、住、行和游、购、娱为重点的旅游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要围绕优化消费环境、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生产发展、方便人民生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商贸、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重点抓好东明国际大酒店、紫坊物流园区、万博市场二期扩建等项目,努力提高服务业的规模、质量和水平。

  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挥长治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西式工业园和工业园建设,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实施《长治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壶关常平冶金工业园、潞宝焦化生态工业园、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城南机械建材工业园、黎城西仵新材料工业园、郊区马厂冶金工业园、屯留康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坚持把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施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大力推广采煤方法改革、燃煤锅炉改造、余压余热利用、新型墙体材料等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强制关闭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五小”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制定和完善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定期公布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能耗和污染情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煤焦化、煤电化、煤气化等产业链的延伸,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主导作用,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和科技贷款担保公司,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认定制度和产权交易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坚持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文化建设相结合,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二)以标志性工程、新区建设、县城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城镇特色化水平。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的要求,把建设城镇与带动农村结合起来,把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把突出地方特色与体现现代气息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全力抓好16项城建重点工程。年内确保城南生态苑、机场路和太长高速公路市区连接线绿化、4所中小学新建扩建工程顺利完工;确保六府塔、气象雷达塔、城隍庙广场、客运东站、新闻中心和体育中心主场馆6项工程主体完工;确保市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图书馆文化广场、炎帝广场、会展中心4项工程开工兴建;力争潞安府衙、潞安能化总部等3项工程开工建设。

  切实加快长治新区建设。编制新区8平方公里起步区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开工建设起步区内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污、通讯设施、河道治理、景观湖等基础设施,完成起步区沿湖小循环道路建设和大循环道路规划设计,力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积极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围绕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环保模范县城的目标,完善县城功能布局,新上一批集中供热供气、公交客运、垃圾和污水处理、教育科技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带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创新城市经营管理体制。坚持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思路,谋划城市的建设、经营和管理,逐步推开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的特许经营和合理收费,积极探索城市可经营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在市政建设、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城市数字化管理,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

  推进城乡公路交通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长临高速公路,积极做好长安高速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推进208国道长治西过境路、309国道北寨至临汾安泽、沁县至沁源交口3条干线公路的改造,加快长子至安泽等6条干线公路的路面翻修工作,同时抓好一批干线公路的前期工作,为明年公路建设做准备。

  (三)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扶贫开发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切实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推进标准化农田改造,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耕作等技术。继续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推进“三电合一”(电视、电话、电脑)农村信息化工程,探索实施新的农业技术服务形式,切实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进一步推进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已认证127个绿色农产品的基础上,新认证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支持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规模较大、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突出抓好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69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力争有30个项目建成投产,培育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今年全市农产品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网络,新发展农户公司30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个,搞好紫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规模化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抓好村村通水泥(油)路、村村通客车、农村电网、农村户用沼气等工程建设。

  围绕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实施水源建设工程,推进吴家庄水库的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沁源永和、壶关八泉峡、屯留屯谷3座中小型水库;抓好武乡河等水库的除险加固改造。争取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支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争在一至两年内彻底解决全市剩余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继续搞好去年省定132个新农村试点村的基础上,抓好新增236个省定重点推进村的建设,加快推进300个市级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工作。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村庄绿化、街道硬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以户用沼气建设为龙头,加快农村改厕、改厨、改水、改圈工作。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落实好对种粮农户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农资补贴政策,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新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重点投向农业和农村,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支持“三农”的政策体系。

  深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乡村两级财务管理等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建设列入全省“两区”开发的28个产业项目,继续搞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培训转移、产业扶贫四大扶贫工程,抓好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加大对口帮扶和社会扶助力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注贫困问题、支持扶贫事业的良好氛围,力争今年全市再有2.5万人摆脱贫困。

  (四)以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认真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国有企业改革意见和我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改革发展思路,加快推进长轴政策性破产,重点抓好一批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基本完成驻市国省属大中型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改革任务。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推动我市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万家民企三年推进计划,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收购,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龙头企业。

  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围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开发、储备和建设一批优势项目,认真抓好招商签约项目的跟进落实工作;组织筹办山西长治———北威州经贸合作项目洽谈会,重点推进我市与北威州在清洁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项目;积极参加中国(太原)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珠江三角洲招商洽谈会,力求今年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的突破。

  加强外贸出口和对外交流合作。努力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的比重,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重点,统筹推进外事、外资、外贸、外经工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和周边城市的联系与协作。

  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省政府规定,按财力和事权相协调、财力向县级倾斜的思路,适当调整税收分享比例,充实县级财政实力。认真做好平顺、壶关、武乡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工作和襄垣、长治县等7个县“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改进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各类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和行政性收费等,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政府投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决策、咨询和论证制度。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加强对重大项目、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的信贷投放,更好地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建立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有效服务。

  切实搞好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规划建设一批起点较高、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商品市场和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社会信用监督约束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加强药品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五)以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进一步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支持自谋职业,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劳动职业培训,改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困难群体救助体系,扩大困难群体救助范围,提高城镇居民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调整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置,开展选派千名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活动。加大“校校通”工作力度,为1750所农村中小学装备现代信息技术传播设施。调整完善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重视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四个一工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乡乡办好一个卫生院,村村建好一个卫生所。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服务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繁荣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事业,着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加强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影剧院、文化站建设,抓好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环境整治。狠抓大气环境治理,继续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加大城区燃煤锅炉拆除力度,控制扬尘污染,确保今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89天。加强水环境治理,以改善浊漳河流域水体功能为重点,依法取缔和关闭违法违规排污企业;划定水源地保护区,严禁在辛安泉、沁河源头、漳河南源和西源等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内开挖煤矿和建设污染企业。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今年完成造林40万亩,重点抓好通道绿化900公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20万亩,村镇绿化218个。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引深爱国卫生运动,切实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围乡(镇)、垃圾围村、垃圾围企、垃圾围路等问题,建立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坚持不懈地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抓好煤矿、道路交通、中小学校、森林防火、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公众聚集场所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实施煤炭行业“三大战役”,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力度,推进煤炭行业国家级和省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治理,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抓好煤矿安全隐患排查、煤矿业主(董事长)下井检查、驻矿安监员井下现场监管和煤矿劳动用工秩序整顿等工作,依法打击煤炭行业非法违法行为;做好科技兴安工作,在全市煤矿安装使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产量监控系统和井下人员考勤及定位系统,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围绕“平安长治”建设,继续开展平安县城、平安乡镇、平安社区等十大创建活动,搞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的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接待和联系群众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和突发应急机制,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城市、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村镇、文明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健全民主制度,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认真实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律援助。抓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双拥共建活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关心支持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做好民族宗教、文物保护、防震减灾、气象、统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

  (六)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作风建设、优化政务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政府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认真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努力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重大事项集体决定、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督查反馈、绩效评估奖惩等制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努力提高市县政务大厅的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和行政效能监察,建立行政问责制,落实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倒查制,健全政务公开制度、社会评议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推行以部门联席会议制、部门主办负责制为主的协调沟通工作机制,有效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好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评议考核、责任追究和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工作。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监督。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察、审计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要办好10件实事:一是努力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完成19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在全市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医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二是改善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改造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60所,支持5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配置暖气。三是关心帮助农村特困群众生活,为6.45万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助360元,为1.3万农村五保对象按标施保。四是加强企业职工养老和工伤保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基本实现所有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五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10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发展农村沼气用户2万户,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公路改造“通畅工程”455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公路。六是改善城乡困难居民住房状况,建设安康工程住房52万平方米,使5560户住房困难居民搬进新居;市县建设一批廉租房,改善特困居民住房困难。七是继续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国有重点煤矿围绕沉陷区治理,新建住宅15.54万平方米,让2590户、8806人住进新居。八是实施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对因采矿造成的村庄塌陷、房屋损坏的42个地质灾害村进行集中治理,让4870户、1.98万农民住上新建和安全的住房。九是帮助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培训农民1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移民搬迁0.42万人。十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千双百惠农工程”,发展标准化连锁农家店400家,支持“三农”贷款70亿元以上,为农民提供信贷服务超过23万户,支持80个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和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的五年,将是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的五年。面对光荣艰巨的任务,展望美好灿烂的前程,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实力长治、魅力长治、和谐长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