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信息化”任务,并非针对某一个具体行业或者群体,它是党中央对信息化工作的最新认识,而“信息化”第一次被提到如此高度,更是给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添了一把火。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信息化工作者将围绕这一提纲挈领的指导方针,根据不同领域的信息化推进要求,有所针对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信息化正在悄然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育信息化 推进多样化应用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成效明显。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围绕着农村教育事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在过去的几年中,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中央和地方配合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学校教育方面,有投入达百亿元的农村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远程教育工程2007年的全面收官,意味着一个覆盖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远程教育平台基本建成,这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优质平台。此外,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则将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有效的应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有关专家表示,这将是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心所在。而对现有网点设备的使用也将更多样化。以农村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为例,除了农村中小学的正常教学使用,它同样负担着教师培训的任务,今年暑假,教育部通过远教网点,成功组织了“2007年暑期西部农村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计划”。
新闻链接
10月15日上午,山东泰安新泰市5万多名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聚集在远程教育播放室里,利用远程教育网络集中收看党的十七大开幕盛况。
社区信息化 打破“烟囱”加强联合
早在1999年,全国各地就已经开始了相应的社区信息化尝试。相关专家分析指出,目前社区信息化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社区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的难题;二是普及推广难题;三是市场化的难题。
这其中,社区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其难点关键在于社区所产生的信息量巨大,涉及的部门和管理单位众多。上海市某区曾组织整理过政府的行政办事项目,发现竟达到700多项,并分属于30多个不同部门,而这些办事项目光定义就有多种。
过去的几年中,通过推进电子政务等手段,各部门单位内部的信息阻碍已经基本解除,数据的上行下行比较通畅,但是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问题却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形成了诸多“信息烟囱”,造成了“信息孤岛”,极大影响了社区信息化的推进。因此,未来的社区信息化推进,首要解决的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目前,成绩比较明显的是教育一卡通的推进工作,比如北京市已经尝试着将学生一卡通,由单纯的学校管理功能拓展为社区使用功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新闻链接
5月,宁波市海曙区推出了党员IC卡,在社区信息化推进中做出了新的尝试。
企业信息化 为中小企业铺路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是市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管理经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自己的生产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但是自身的规模和实力却使它们无法承担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
为此,专家指出,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要从提高信息化“三效”(效率、效益、效果),增强信息化“三力”(竞争力、生产力、创造力),促进信息化“三降”(降低成本、降低能耗、降低物耗),凸显信息化三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四个方面入手。基于这种考虑,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减少企业信息化开销,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切实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夯实基础。不过,企业信息化依然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中获得自主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将面临着技术、思维障碍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