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中心该向哪里发展?
来源:国门时报e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3
目前,我国信息化应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信息中心该向哪里发展?这一沉重话题引发了很多政府信息中心主管的深思。

  部委信息中心如何改制

  据调查,目前的部委信息中心有的职能多,有的职能少。由于各个部委信息中心成立背景不一样、工作职责不一样、工作思路不一样,信息化水平不一样。因此,部委信息中心改制需要多样化,不能“一刀切”;要循序渐进,不能搞“一步到位”要让工作人员做好心理准备,改革逐步推进,要逐渐地把部委信息中心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外包给专业IT企业;要逐渐强化规划、协调、管理等核心业务,加强对IT外包业务的监管。

  首先,部委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业务部门的人员应相互借调,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有些部委信息中心与业务部门隔阂很深,业务部门对信息中心的抱怨通常是:“不知道他们成天在干什么”或者“他们对业务一窍不通,搞出来的东西根本不能用”之类;而信息中心对业务部门的抱怨通常是:“他们的工作手段很落伍,不知道应用信息技术的好处”或“他们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系统他们不用”。显然,信息中心多是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把信息中心和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互调得到改善。

  其次,要转变信息中心的职能,使部委信息中心从技术部门变成管理和服务部门。原来信息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开发软件、维护网络等具体技术性业务,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具体信息技术工作可以逐渐外包出去,信息中心的工作重心主要转移到信息化规划、协调、管理职能上来。不过目前IT外包市场还不太成熟,在选择外包对象时要特别小心。例如,国家民政部的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就曾外包给了中关村的某软件开发商,但由于该软件公司发生变故,在开发过程中换了3位项目经理,导致开发出的软件根本不能用,只好重新开发。在这方面,信息中心要加强与专业咨询、监理公司的交流与合作,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把好关”。
 地方信息中心如何改制

  大多数地方信息中心是在20世纪80年代,依靠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而建立起来的,地方信息中心和国家、省、县信息中心构成了计划委员会(现在的“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系统经济信息中心的综合体系,是我国建设最早、投入最多、实力最强和机构最完善的一个信息系统。近几年来,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有所减弱。国家和省中心对地方信息中心的发展只进行原则上的指导。

  目前,有的地方信息中心担负起了当地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协调和组织管理工作,并承担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任务,如搭建市政府的内外网系统和各种应用系统等。同时,有些地方信息中心还积极面向市场,其所经营的IT企业在当地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发展前景很好。这类市信息中心可以作为当地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把所办的IT企业逐渐剥离出去,明晰产权,并向IT企业实行电子政务IT外包策略。

  有的地方信息中心通过市计划发展委员会(或称“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参与了当地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但没有能进一步渗透到市电子政务建设领域,没有市场运作的经验,处境一般。这类市信息中心可以收缩职能、改变定位,逐渐转变为市计划发展委员会服务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中心,而把网络系统、信息系统的维护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集中精力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情报机构、智囊机构。

  还有的地方信息中心起步较晚,底子薄,没有一定的实力和规模。近几年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人才和资金的缺乏,面临着生存危机,处境十分艰难。这类地方信息中心一是可以撤消或合并到其他部门;二是可以转变为市信息化宣传、培训机构,普及城市信息化知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三是可以转变为市信息传播中心,负责采集、整理、分发各种信息,如建立当地信息网等。

  政府信息中心改制涉及电子政务的组织管理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信息化的深度推进,政府信息中心如何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政府信息中心改制已经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的问题。为此,各级政府信息中心要迎合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需要,从国家信息化的全局角度出发,及时求变,定好位。我们相信,尽管问题很多,只要积极主动,政府信息中心还是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去做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