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SM背景
作为IT服务管理与支持部门,面对的是由各种网络、主机、系统软件、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等组成纷繁复杂的系统(例如从管理软件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了在新经济时代提高竞争力,引入各种管理系统,包括ERP-企业资源规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和KMS-知识管理系统等),众多的软硬件耦合在一起,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量呈指数级上升。逐渐地,IT系统的服务与支持部门“简直是一支消防队!”,哪里有火情,IT部门就扑向哪里。这种模式的IT资源管理,无法发挥整体IT资源的性能和功能。
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战略时,一味地追求“技术高消费”,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变革。有些企业虽然实施了一些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但其侧重点仍然只是事后的技术支持和故障解决方面。随着组织业务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的加重,以及“即时响应”、“随需而变”以及“客户导向”等要求的提出,组织在IT建设方面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其产生的效益却越来越难以满足现实的要求。 因此,要求IT管理要在考虑企业实际的IT需求的基础上实现IT和业务的最大程度的整合,从而使IT成为真正能够支持组织业务运作的第一驱动力。这就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IT服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
ITSM不同于传统的IT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强调IT和业务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时注重IT投入的成本和效益。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ITSM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英国商务部(OGC)组织开发的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是ITSM领域国际上的事实标准。在欧洲其他国家,如荷兰等也在大力推广和应用ITSM的理念和方法。
二、ITSM地位
IT服务管理在国际上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仅依据于专家们高度敏锐的目光,更重要的是CIO们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他们认识到了IT服务管理具有高度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Giga Group和Gartner Group的两份调查结果中找到问题的部分答案。
Giga Group 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CIO们最关心的10个论题为:
缩减/ 稳定成本
IT投资和商业发展相符合
建立强健的IT服务支持体系
服务托管
资源管理
安全
企业系统架构
集成(传统系统与因特网的集成)
建立IT服务价值的可信性
计划和分步实施IT投资建设
同样,Gartner Group统计出2003年最受关注的10个论题为:
安全
企业系统架构
定义和展示IT系统的价值
IT的商业管理
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
缩减预算/ 成本控制-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
移动/ 无线策略和技术
应用集成和中间件
员工多样性/ 保持力/ 人员问题
IT服务问题和决策
三、ITSM所属
在讨论IT服务管理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服务管理的概念。服务管理与普通的生产管理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它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而且生产管理方面的理论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了,相对而言,服务管理的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其中,服务管理中一个最关键、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服务提供系统中必须要有客户出现。
按照一般经典的分类方法,服务一般可以分成五大类:(1)企业服务:咨询、融资、银行等;(2)经商服务:零售、维护、修理等;(3)基础设施服务:通信、交通等;(4)社会/个人服务:旅馆、保健等;(5)公共机构:教育、政府等。
从这个分类上来看,IT服务应该属于基础设施服务的范畴。但是,我们现在所强调的IT服务管理已经不再是停留在IT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更看重的是对IT资源的管理和优化,并且它已经上升到很高的管理层面。另外,它更多的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服务过程,即IT部门为其他提供服务的系统化管理的过程。
四、ITSM界定
在界定IT服务管理之前,我们可以再来回顾一下, IT服务管理的发展流程。其实,在IT发展早期,公司当时的IT系统非常简单,可能只有一台计算机,只要观察它的日常运行状况就可以了。但是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的逐步增加,此时企业需要进行系统的网络管理,这时候就需要一些软件来辅助对网络进行监控和检测。
下一个阶段,网络的分布式结构,即平台服务器俞加复杂,出现了多层结构,此时可以说是IT管理的一次升华,同时对IT管理员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IT管理员不仅要懂得硬件知识、网络知识,还要懂得各种软件知识,以及平台共享方面的知识,因而对他们提出了更大、更新的挑战。而这时候更需要专业化的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来协助IT管理员来完成日常的IT维护与管理,否则容易形成一种“救火队”的工作模式,那里有困难就扑向那里,管理非常混乱,而且速度往往难以满足其他部门的需求。
简言之,ITSM经历了单个系统管理阶段、网络管理阶段、分散式客户/服务器的管理和IT服务管理四个阶段。为什么现在正要向ITSM这个阶段过渡。
之所以最终必然要过渡到IT服务管理阶段,是因为IT部门必须要转换意识,提升对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业务部门对IT的期望正在逐步“升级”,他们追求更多的是要求IT部门能够理解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要求IT部门能够切实实现服务的承诺,要求IT部门能够提供持续的服务,并且能够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
之所以业务部门的需求提升了,是因为业务部门所面临的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要求获得这样高级的IT支撑。因为:
业务需求不间断;
报表业务繁多、时间紧、业务需求不断变化;
IT管控的期望与能力的差异很大,表现在多方面,包括架构、基础、应用;
业务对IT的依赖性比较大,业务部门的需求不明确,却又要求快速实现,因此对IT的保障能力要求很高;
? 成本压力;
沟通的重要性,业务与IT如何融合、有机结合,存在两类人员在不清楚双方的要求就着手开发程序的情况。
因此,要能够在IT服务的需求与提供之间取得平衡点,可通过了解业务的需求和了解IT的自身能力找到平衡点。而这就需要IT服务管理,即IT组织用来计划、研发、实施、运维高质量服务的准则:面向客户;关注流程;强调成本;量化服务;
按照这种思路,通俗地讲,IT服务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它以PPT(人、流程和技术)为核心要素。ITSM解决方案一般是由多个相辅相成的模块构成的,IT管理员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监督每个模块的进展程度,以及各个流程是否完全到位。
按照ITSM领域的国际权威组织-国际IT服务管理论坛itSMF的定义,ITSM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它通过整合IT服务与企业业务,提高企业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的能力和水平。而Gartner Group则认为,ITSM是一套通过服务等级协议SLA来确保IT服务质量的协同流程,它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和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许多流程的理论与实践。
ITSM是联系“IT服务”和“业务需求”的纽带。ITSM的目的是建立“以企业内部IT用户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以提供高质量、低成本、可计量的IT服务。ITSM与ERP、CRM和SCM等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有所不同,前者更强调的是对企业整个IT资源的管理,而后者则是对企业营销、生产、财务、库存等内容的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