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刑事侦查改革十年:磨剑树神威
来源:法制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法制日报讯  从摸底排查、抓人、审讯“三板斧”,到现在运用DNA、指纹识别等科技“杀手锏”破案办案,10年时间,公安刑事侦查磨剑树神威。

    石家庄爆炸案、陕西榆林爆炸案、清华北大爆炸案、杨新海系列杀人案、沈阳抢劫运钞车案等一大批重大恶性案件,近年来被公安机关成功侦破,靳如超、马加爵、马汉庆、任晓峰、马向景等一大批重大在逃犯罪嫌疑人,及时被警方抓获。

    回顾10年公安刑侦改革历程,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杜航伟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国公安机关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刑侦工作和刑侦队伍的专业化、信息化、正规化建设,使刑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

    从粗放型向专业型转变

    6万刑警驻扎5625个责任区刑警队

    刑侦改革前,刑侦队伍量少质弱,专业化水平不高,攻坚克难能力不强,队所之间打“乱仗”,打击、防范工作互相冲击;侦查和预审部门分设,侦查部门只管破案不管办案,侦查工作粗放,办案效率和质量不高,很不适应当时社会治安形势和法制建设的要求。

    1997年6月,公安部党委提出,建立责任区刑警队,实行侦审合一,由刑侦部门承担起破案和办案的主要职责。派出所主要负责管理、防范,一打一防,力争步入打防良性循环。

    10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自上而下实行了队建制,绝大部分地方实行了侦审合一,并逐步建立了以责任区刑警队为基础的刑侦部门整体作战体系,刑侦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刑侦部门逐渐成为侦查破案办案的主力军。目前,全国建有5625个责任区刑警队,驻扎刑警近6万名。

    “与刑侦改革前刑警队驻在机关相比,现在的责任区刑警队更接近群众、更接近现场,实战功能更强了,基础工作更扎实了。”杜航伟介绍说,在安徽、河南、江苏、河北、山东、上海等刑侦改革比较深入的地方,责任区刑警队警力已占刑侦部门警力的50%以上,责任区刑警队的破案数已占公安机关破案总数的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侦查破案主力军。

    同时,通过建立队所“协作配合”和“捆绑考核”等工作机制,真正形成了队所之间打防互动、资源共享、基础共建、责任共担的新型所队关系,实现了打防共赢。

    责任区刑警队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专业队,是刑侦部门的最基层单位。杜航伟表示,下一步要下大力气把责任区刑警队建好建强,建队的模式可以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由被动应付转向主动进攻

    建立“一长双责”侦破命案工作机制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犯罪问题,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按照“边打边建,以打带建,以建促打”的思路,打一仗解决一个问题,打一仗建立一套机制,在快速反应整体作战、侦查破案、保证办案质量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

    针对追逃工作存在的“跟着在逃人员全国跑”的被动局面,建立了“AB级通缉令”制度和“网上追逃”新机制,提高了公安机关整体缉捕能力;针对系列杀人案件高发的情况,建立了以“一长双责”为核心的侦破命案工作机制,提高了侦破命案能力;针对流窜跨区域犯罪突出的情况,建立了“犯罪指纹远程查询比对”机制和“DNA查询比对”机制,提高了串并案件打击流窜系列犯罪的能力;针对人员失踪无法查找、无名尸体无从辨认、存在不少命案隐案的情况,建立了“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和核查未知名尸体”机制,提高了侦破命案隐案、积案能力和控制命案发案的能力。

    全国公安机关还实行了侦查破案和执法办案工作责任制、主办侦查员制度、办案质量检查考核制度、破案倒查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执法工作制度,依托这些工作机制,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针对性、时效性大大增强。

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刑事科技成为侦查破案的“杀手锏”

    “过去侦查破案主要依靠摸底排查、抓人、审讯‘三板斧’,更多的是靠人力投入破案;现在各地普遍都能够运用DNA、指纹识别等科技手段开展破案办案。”杜航伟说。

    10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破案力,切实加强刑事科学技术、行动技术和网侦技术建设,使之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杀手锏”。

    目前,公安部和省、市、县四级公安机关共建有刑事科学技术机构3560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3万名,具备法医、痕迹检验、理化检验、文件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电子物证检验、心理测试、警犬技术等9个大专业和上百个小专业。

    全国公安机关建成了166个DNA实验室,32个省级、395个地市级公安机关建成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2077个县级公安机关建立了指纹远程比对终端。全国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年均勘查刑事案件现场190余万起,为210余万起案件提供检验鉴定。

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刑事科技成为侦查破案的“杀手锏”

    “过去侦查破案主要依靠摸底排查、抓人、审讯‘三板斧’,更多的是靠人力投入破案;现在各地普遍都能够运用DNA、指纹识别等科技手段开展破案办案。”杜航伟说。

    10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破案力,切实加强刑事科学技术、行动技术和网侦技术建设,使之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杀手锏”。

    目前,公安部和省、市、县四级公安机关共建有刑事科学技术机构3560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3万名,具备法医、痕迹检验、理化检验、文件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电子物证检验、心理测试、警犬技术等9个大专业和上百个小专业。

    全国公安机关建成了166个DNA实验室,32个省级、395个地市级公安机关建成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2077个县级公安机关建立了指纹远程比对终端。全国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年均勘查刑事案件现场190余万起,为210余万起案件提供检验鉴定。

磨快尖刀“特别能战斗”

    刑警成为“能侦查会办案”的侦查员

    各地刑侦部门普遍实行侦查员任职资格考试、部省刑侦专家、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制度,完善刑警全员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旁听庭审等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命案卷宗评比、模拟杀人案件现场勘查、专业实验室盲测、体能技能比武考核,广大刑警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基层刑警成长为“能侦查会办案”的新型侦查员。

    广大刑警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涌现出被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的安徽打黑除恶专业队、江苏南通刑警支队、福建晋江刑警大队、河北石家庄桥东刑警大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以及以乌国庆、崔道植、陈世贤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人才和英雄模范人物。

    10年来,在与凶恶残暴的犯罪分子斗争中,有549名刑警光荣牺牲、1461名刑警英勇负伤,他们以实际行动塑造了“犯罪分子最怕,人民群众最爱”的新时期刑警形象。(记者 孙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