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秀莲在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2007年12月13日)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国妇联九届五次执委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召开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总结2005年河南会议以来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发展,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举措,这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促进妇联基层组织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把握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新机遇

  党的十七大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认真回顾和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工作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七大对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从基层基础工作做起。基层是社会的根基,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对未来工作部署中,无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特别强调了基层的建设与发展,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社会组织建设。这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心在基层,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核心在基层,基层组织处于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关节点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唯有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同样,中国特色妇女事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在于基层妇女组织。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基层、基层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妇联基层组织在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的作用,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发展,这为妇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履行组织职能,做好新时期妇女群众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牢牢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多年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经验的总结与深化,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具体体现。加强党建,必将有力地推动妇联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考核体系;把妇联基层干部的培训纳入基层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培训规划;把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的落实纳入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干部的统筹管理。特别是推动妇联基层组织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党建,为妇联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工作环境的优化提供了积极的保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为“党建带妇建”长效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牢牢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机遇

  十七大报告强调“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五化”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从传统自给自足、产业化水平较低的农业向现代市场化、科技化农业转变,从传统宗法封建的乡村向现代民主法制社会转变,农民主体意识、市场意识、权利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流动更加频繁。城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基层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城市社区功能进一步强化,这些为妇联组织把握当代中国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脉搏,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基层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丰富宣传教育培训内容和手段带来动力,创造了条件。“五化”的深入发展必将推动妇联基层组织在基层经济社会的现代转型与发展中与时俱进。

  (三)牢牢把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机遇

  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当前,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多样化,政府和社会分工合作、共同治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并要求“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为妇联进一步完善组织职能,通过社会协商、协调,提请立法提案,依法完善村规民约,建言献策,监督、制止侵权违法行为,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协助党和政府解决事关妇女儿童民生的重点问题,解决妇女发展、性别平等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新要求;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妇联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公益岗位等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提高妇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公认度提供了契机。

  (四)牢牢把握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新机遇

  基层群众自治的核心是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行基层自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宪法规定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妇代会(妇联)、社区妇联是农村、社区妇女群众组织,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强调“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这为基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倾听广大妇女群众呼声,反映妇女群众诉求,保障基层妇女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创造了有利环境;为推动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进“两委”、基层妇女代表进入基层民主议事管理机构参政议政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扩大基层妇代会直选,完善基层妇女民主参与机制,培育发展基层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妇女社会组织提供了新舞台。

  (五)牢牢把握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机遇

  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小康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刻,干部的决定性作用就更加突出。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的就是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综合能力,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基层干部和基层骨干。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规划,国家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专门安排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专项经费,民政部开展社会工作资格认证等,第二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将全面启动。这为加强对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骨干的教育培训,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满足基层妇女求知识、求技术、求信息的渴望,传播先进性别文化,加强能力建设,让基层妇女的智慧和潜能充分发挥,创造力竞相迸发,进一步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本领拓展了新的空间。

  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中国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广大妇女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抓住机遇,破解难题,以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举措,乘势而上,开创新局面,不断推动基层组织创新发展。

  二、正确认识妇联基层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妇联基层组织坚持以党建带动,扎实推进,在深化改革中不断调整巩固,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干部竞争机制不断完善,基层专兼职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志愿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党建带妇建”、基层组织网络化、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干部教育培训多元化、基层组织阵地多功能化的工作格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妇联基层组织面临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不够广泛,基层组织区域间发展不够均衡,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工作资源明显不足等。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加紧通过渗透来影响和争夺群众,实施其分化、西化中国图谋的斗争日趋激烈。要清醒地认识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就必须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具备凝聚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必须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把握妇女发展、妇联组织发展现状,理性地看待挑战,辩证地分析矛盾与困难,在时代进步、社会变革、妇女事业发展、妇联组织改革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解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全局。

  (一)深刻认识妇女群体分布和利益格局变化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妇女群体的分布呈现出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状况,妇女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利益诉求日趋多样。比如,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转移到二、三产业,进入流通领域,以女性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发展,部分进城务工的女性转化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转化为城市居民;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离退休女职工、下岗和失业妇女、自由职业妇女等转入社区管理。女企业主、女经纪人、民营科技企业的女性创业人员和女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女性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女性从业人员、女性自由职业者己经成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的留守儿童、贫困妇女,城市社区中的失业和下岗妇女、离退休困难女职工,城乡结合部农村人口聚集区的妇女儿童等成为社会关注、关爱、救助的群体。妇女群体构成的发展变化与交融,利益主体、利益关系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诉求的多样,既给妇女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注入新的力量,又给基层妇女组织如何设置、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课题。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与基层妇女群众的发展变化同步推进。

  (二)深刻认识强化妇联基层组织职能的新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群体呈现出阶层分化和多元分化的特征,性别发展差距有拉大的倾向,基层社会矛盾日趋集中。妇女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自己的组织来代表和维护自身的权益。这迫切需要妇联组织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教育、政治参与、代表维护、协调服务、联谊交流等职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妇女儿童、协调利益关系、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服务。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工作优势,通过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活动覆盖和舆论覆盖等多种手段,改进工作方式,通过更加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把基层群众、基层妇女凝聚起来,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效地抵制敌对势力的渗透与分化,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妇女事业发展、妇联组织生存发展的需要。

  (三)深刻认识妇联基层组织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新任务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我国区域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妇联基层组织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基层组织网络、干部配备、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妇联组织发展,是新形势下深化基层妇联工作、加强妇联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工作统筹、资源统筹等,树立“一体发展”、“协调发展”的新理念,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提供物质支持、智力支持、人才支持等,建立健全城乡妇联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重视城乡基层妇联工作的互补、协调,加强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城乡妇联组织建设协调发展。

  (四)深刻认识各类基层组织互联互动的新趋势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各类基层组织的社会化整合水平,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实施党的强基固本工程的重要内容。群众团体的基层组织普遍面临着干部少、工作任务重、经费不足、阵地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尽管各类基层组织基本职能、工作对象不尽相同,工作重点各具特色,但满足基层群众发展需求、利益需求,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执政基础的目标是共同的。在基层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群团组织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实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活动互联、阵地互用、资源共享就显得日益重要而且必要。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拿出专项经费按照不同比例对东中西地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给予补助,并强调注重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实践证明,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群众自治的需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基层干部交叉兼职,统筹开展工作,群众组织互联互动,这是整合基层资源,创新基层群众工作,改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状况,解决基层干部待遇,全面推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把妇联工作融入到基层各项群众工作中,建立健全互联共建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妇联基层组织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深刻认识基层妇联干部兼职化的新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政府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撤乡并镇,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后,机关编制和人员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机构编制规范化,人力资源配置讲求效益和科学,对党群干部编制控制严格,乡镇、街道妇联干部兼职的局面在扩大。村妇代会、社区妇联干部普遍兼职。兼职确实不如专职工作更深入,毕竟精力有限,兼职过多,直接影响妇女工作深入和系统的开展。但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既要积极争取妇女干部的专职配备,又要换一种思路来思考问题,兼职多并不一定弱化妇女工作。兼职多,接触工作面广,可以协调的资源多,获取的知识也多。这对于争取党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协调其它部门共同做好妇女工作,保证活动经费等都是有利的;对于提高妇女干部的协调能力,为妇女干部的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也是十分有利的。关键是干部自身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掌握妇女发展的需求,掌握妇女工作社会化的特点,发挥兼职工作优势,把妇女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服务妇女群众上创品牌,出效益,增强凝聚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开展工作,实现工作成果的最大化。要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把妇女工作的业绩纳入本部门党政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以激励机制推进基层妇女工作和妇联工作。

  三、解放思想、探索规律,全面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妇联基层组织不断调整、巩固和拓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是抓住发展机遇推进基层组织全面发展,还是应对挑战解决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都迫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探索掌握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基层妇联组织与时俱进,充满凝聚力和活力的强大动力。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妇联基层组织与妇女事业的内在要求。

  实践证明,妇联基层组织必须坚持以“党建带妇建”、以基层政权建设促妇建,妇建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上下结合,齐抓共管,加强督促检查;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实现整体推进;必须坚持组织体系网络化建设与丰富工作载体、创新工作内容相结合,增强组织凝聚力;必须坚持能力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妇干,加强教育培训,增强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这既是我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践的总结,也是在今后工作中应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经验。

  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趋势,着眼于妇女工作全局;要符合基层党建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要求,符合广大妇女群众意愿,符合共建共享原则。要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

  (一)增强开放意识,探索开放互联的基层组织建设新路子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开放、追求合作的时代。在“党建带妇建”中,妇联基层组织一定要密切与基层政权组织、其他群团基层组织以及民间妇女组织的联系。我们必须树立开放意识,增强开放思维,在全面开放、互惠开放中,把握机遇、争取支持、联手互动、吸聚资源、谋划发展、寻求突破,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平等的姿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妇联要自觉地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党的中心工作大局、妇女事业发展全局和妇联工作全局中来认识和把握,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网络、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充分整合各类组织资源、工作资源,使基层组织工作更好地为基层妇女发展服务。

  (二)依靠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探索基层妇女儿童维权保障新机制

  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要求“各级政府要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作为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妇联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在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抓住全面推进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契机,推动乡镇、街道普遍建立在党和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妇女儿童工作机构,进一步落实“两纲”目标任务。依托党和政府以及基层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妇女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扩大基层妇女群众自治的参与范围,把基层妇女群众的利益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三)改进工作方式,探索群众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新方法

  基层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是由基层组织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决定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利益主体多元化、资源分布多样化,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工作对象因职业、需求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这就要求基层妇女组织的工作要更深入、更规范、更符合民意、更有针对性,要进一步社会化、群众化、专业化。一要充分运用纵向和横向的社会联系、组织关系,以合作、协作方式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妇女代表联系制、执委联系制,完善党和政府以及妇联与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的妇女儿童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基层工作的社会化水平。二要善于运用民主的、示范引导的方式开展工作。积极推动妇女代表进入村、居“两委”,村民代表会、社区议事决策机构和业主委员会中妇女要占一定的比例;通过开展符合基层特点和基层需求的品牌活动,启发教育群众、示范引导群众,增强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三要学习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方法开展工作。运用社会工作平等、尊重、民主、诚信、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采取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妇女、家庭、群体和社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发挥社会工作人性化服务、柔性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利益主体群众的需求,协调社会关系、增进社会功能、促进公平正义、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四)创新基层组织模式,探索妇联基层组织新体系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城乡基层社会性空间不断拓展,社会自主性不断增强,依据变化的社会结构,积极调整基层组织设置,努力探索新的组织生长空间和新的组织架构,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是妇联组织深深扎根基层、深深扎根于广大妇女群众中的必然选择。一是与区域性党建同步推进。坚持“党建带妇建”,巩固加强社区妇联建设,根据妇女群体分布变化和不同妇女群体发展的需求,依托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区及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和专业团体,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建立妇联基层组织,及时开展富有特色、有凝聚力的工作。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和妇女社团。今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产业政策、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做出了专门规定。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领导下的社团组织正在有序地发展。妇联要积极培育以妇女为主体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类妇女社团,以她们为纽带联系、服务、带动、凝聚妇女。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妇联组织新架构。在东部以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大多成立了农工商联合公司,农民进工厂、进市场,农田集中耕种,农民集中居住,基层群众组织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妇联要积极探索建立村妇联。已经建立村妇联的,要完善村妇联组织架构,完善执委制。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的试点,逐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妇联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村妇联建设,增强村级妇联组织的功能。四是构建新型基层组织网络。要充分尊重基层妇女的创新创造精神,充分尊重基层妇女群众的实践,探索“妇代会(妇联)+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妇代会(妇联)+妇女社团”等基层组织模式,拓展团体会员管理方式,建立“妇联+团体会员”的基层组织制度。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延伸组织工作平台,推动基层组织网络化和规范化建设。

  (五)树立大局意识,探索妇联基层组织工作新载体

  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载体为依托,载体可以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方式和舞台,以载体来带动,激活基层组织建设各个环节,实现建设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套好机制、一批好阵地,充满凝聚力和活力的目的。总结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当前,要在“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双合格”等主体活动中,推动“双培双带”,把女能人培养成妇女干部,把妇女干部培养成女能人,鼓励她们带头致富,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发展。要因地制宜,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与党的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相结合,突出妇联特色,创新载体形式,探索长效机制。今年全国妇联要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重点是巩固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落脚点是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和创造力,建立妇女事业发展支撑体系。各级妇联要根据本地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创建活动评选条件,争取政策,完善措施,健全制度,使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取得成效。

  (六)加强基层妇干队伍建设,探索强能力重激励的新举措

  队伍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核心是选好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一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基层妇女干部。通过妇联主体活动,实施农村“双培双带”。把在乡务农女能人、外出务工归来的优秀妇女培养成基层妇女带头人、培养成女干部、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推选到妇联岗位,推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在失业妇女、下岗女工中,以及退休在家的妇女中,培养社区妇联干部。要适应基层民主化的要求,采取直选、公推直选、竞聘上岗等办法选举村、社区妇联干部。要充分利用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契机,积极争取把社区、村妇联工作岗位纳入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岗位中,把那些经过市场经济大潮锻炼、会经营、善管理,有知识、有技能、热心公益事业的妇女人才选拔到妇联组织中来。要主动把握中组部开展“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的时机,探索同步推选乡镇妇联主席,争取乡镇妇联主席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根本解决乡镇妇联主席的待遇。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妇女干部能力。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骨干的教育培训形式要多样化。通过领导讲课、专家授课、现场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培训效果。要把农村妇女、女农民工的培训纳入农业部绿色证书和蓝色证书以及相关科技培训,纳入教育部、科技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鼓励社区妇联干部参加民政部社会工作职业证书评定。提高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骨干的基本理论素质、科学素质和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吸纳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较差、待遇较低,有的几乎就没有待遇,工作任务又比较重。对他们要多鼓励、多支持,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有的积极协调推动,落实乡镇妇联主席专职或进入乡镇党政班子或履行公务员登记手续,推动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推行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主任,采取远程教育教师兼妇代会主任等。有的根据工作年限,采取定额补助,办理养老保险,划拨公益金或一定数量的经费田等方式,解决村妇代会主任生活待遇问题。这些措施和办法,对增强基层妇联干部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总的来看这项工作还是比较薄弱的,发展也不平衡。新形势下,要着重在激励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深入研究乡镇机构改革、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妇联主席设置的关系,研究落实村妇代会主任的社会保障问题等。要加强对基层妇联干部的表彰和奖励,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她们支持。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妇联基层组织增强活力、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强大支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在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坚实的实践中研究探索,以发展的思维、创新的实践,开创妇联基层组织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到2020年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