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将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头。伴随着奥运会的举办,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产品将借着这股东风大踏步走向世界。
10年前,当有人说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时,你也许会半信半疑。今天,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产品已很难抹掉“中国制造”的印记。但当中国制造业不断壮大的同时,新的思考也接踵而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代价换来的,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还是钢铁、水泥、发电、交通等产业,高技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的现象,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最大短板。
从“中国制造”转变到“中国创造”,信息化是必经之路。今天的中国企业已无人否定其重要性,在投入方面敢花钱,肯花钱,从几十万的数控机床,到几百万的ERP系统,都不在话下。这些设备,不仅成了企业经常对外炫耀的资本,也成了领导考察、同行参观的重要摆设。
但这些投入真的给企业带来了规模效益吗?真的使中国制造业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吗?有关数据却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信息仍未集成,以ERP应用为例,全面深入应用的,仅占中国企业总数的2.7%;作为产品创新核心的设计制造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更低。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路在何方?也许我们会在即将召开的“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上听到更多的声音。但无论如何,中国制造经过多年蜕变,正迎来从外围向核心深化、从管理向产品转变、从生产能力向核心能力升级的重要转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