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同学青年印象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马云———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汪延———新浪首席执行长兼总裁;丁磊———网易首席架构设计师;张朝阳———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腾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这五个人在中国互联网的代表性是有目共睹的。9月10日,第五届“西湖论剑”,他们一起坐在台上,接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的考问。台下是400多名监考的观众,其中有他们的同行,有中外媒体记者,有社会名流,甚至有张纪中。

  中国互联网10年了,风风雨雨,曲折惊险。正如张维迎所说,“剩者为王”,能够生存下来的才是胜利者。迄今为止,这五位是“剩者”,忆昔创业时,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如今已有了些青年人的模样,锐气还在,稳重了不少。

  回放几个“论剑”的镜头,管窥一下五同学的性格风范,对于明白为何他们能成为“剩者”,应该能有所启发。

  表情各异五同学
  张朝阳留了个李小龙似的中长发,更有艺术气质了,越发不像企业家了。五家公司中,搜狐是最强调品牌塑造的一家,当初起名就用了个具象的“狐”字,对品牌视觉化、形象化十分有利,很有先见之明。

  汪延是5个人中唯一的非第一代创业者,倒有老大哥的感觉,看上去厚道中正,很能代表第一门户新浪的大家气质。

  丁磊还是工程师的气质,笑起来天真诚恳的样子,有家报纸说他孩子气。网易首先靠网络游戏实现了赢利,是有道理的。


  马化腾是第一次见到真人,白白净净的一个书生,很明显的那种表面温和而内里傲气的人,冷峻是藏在儒雅后面的。论剑之后有一场CEO联合采访,采访完,丁、张、马分别被一群记者包围开小灶,马是最后一个脱身的,4个黑衣保镖前前后后,贴身护送他离开。我对他的印象便定格于这一幕。


  马云看上去年纪最大,倒还豪气干云的。阿里巴巴是五家公司中唯一没有上市的,难道上市真的那么挫磨人锐气吗?本来他的安排是单独和杨致远对话,这场论剑没他事的,听着听着,他坐不住了,自己搬个椅子上台,坐在最边上。


  按照各种标准,五个人可以分成各种派别,比如张朝阳和汪延是海归派,丁磊和马化腾是土鳖派;张朝阳和汪延是北派,另三位是南派,照张朝阳的说法,“北派比较宏大,做新闻,做媒体,做研究的事情,南派在地面上鼓捣一些东西,忙着赚钱”;比较搞笑的分法还有已婚派、未婚派,有孩子派、没孩子派。


  虽然总共只有10年历史,互联网业已经分了若干个世代,三大门户是一拨的,打也打过,踢也踢过,也一起吃过饭打过高球,一起在美国股市坐“过山车”,一起转型。腾讯的用户以青少年为主,马化腾在南方异军突起,在香港上市,与前辈们有些疏离。马云可能因为是主人的关系,表现得比较超脱,刚刚与雅虎联姻的他,春风得意。


  不再华尔街至上
  他们说话一向很自信,因为互联网是开创性的事业,即使从美国拷贝商业模式搬到中国来,也有启蒙意义。不过现在公司赢利了,自信有了足够的底气。


  因为是开创性的事业,他们走过很多弯路,尤其吃过投资人的不少亏。言谈中,他们承认犯过很多错,都是听信投资人的错误建议所致。直到摆脱投资人的指手画脚,自己做主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才走上了赢利的正道。


  丁磊第一个“开炮”。他说:华尔街给我们的建议实在不敢恭维,华尔街的人不是企业家,也不了解中国,他们总是用美国的方法去思考一个公司,而且好多人急功近利。他们说要并购,要找职业经理人,但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本来就是稀缺资源,互联网这么年轻,怎么找得到许多高手?网易听过他们的话,犯过错误,停过牌,遭遇过诉讼,经历了很多。丁磊得意的是网易也是第一家赢利的公司,为什么能实现赢利呢,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硬道理。


  张朝阳批评公众和媒体仍处在美国崇拜的年代,号召本土公司不要跟华尔街走,他现在与华尔街投资人接触的时间几乎为零。他觉得搜狐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了,西方投资者不知道他张朝阳、汪延等几个人已经把中国互联网瓜分完了。


  回想当初华尔街至上的时候,他们也曾为投资人的随便一句话激动、兴奋,患有美国崇拜症。“重视短期投入,轻视了长线眼光”,张朝阳总结了他们那一代网络公司曾经犯的大错误。马化腾不知是否从中吸取了教训,腾讯选择到香港主板上市。他说,中国香港的分析师比美国分析师更了解中国市场。


  其实,美国崇拜症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独有的,成套引进管理思想、成批引进洋经理人,不是普遍发生在各行各业么?可能互联网公司陷入得更深,遭遇的挫折更大,但这些“剩者”醒悟得更快。


  分道而驰
  现场提问环节,有一位听众站起来说:互联网的应用模式是我提出来的,你们只是利用了1%。他没有自我介绍,似乎也没有人认出他是哪位前辈高人,值得回味的是“利用了1%”。开始时,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大多雷同,那么大的网络,大家都挤在1%的空间里争抢。因此才有了新浪与搜狐打官司,互相状告对方抄袭。待到碰得头破血流,才各自找到该走的路,也便相逢一笑泯恩仇。
  搜狐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广告,包括搜索也是一种广告;另一个是无线业务。目前主要还是靠广告。对于大面积收费的前景很看好,但还只是搜狐未来的发展方向,向用户收费的环境还没有成熟。张朝阳强调,搜狐在历史上对品牌的塑造、营销方面做得非常强,下一个十年将继续保持在品牌上的优势,同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汪延宣称,新浪一个季度的广告收入可达2亿元,是目前中国网络广告的老大,约占30%的市场份额。而这仅仅是新浪的“一条腿”,“另一条腿”手机增值业务的收入也不相上下。汪延认为,所谓互联网经济、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实际上就是体验经济,就是让用户先感受再收费。他还做了一个比喻,网络就像外语翻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到了今天,会讲英语的人多了,英文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翻译本身逐渐聚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张维迎对汪延的两个观点都不太认同,他说,“收费对有些产品可以,有些产品不行,比如你吃馒头,你要收费他就吃烧饼去了,但是鸦片就可以,吃三个月就可以收钱了。”“现在翻译人才需求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了许多。”其实他们的说法并不矛盾,张维迎的反驳是对汪延观点的说明和补充。


  丁磊的日子最好过,广告、无线增值、网络游戏,样样赚钱。但他指出,网络公司和普通的公司没有区别,同样要靠专注去生存。


  马化腾是后起之秀,腾讯却是国内最早盈利的网络公司之一。马化腾直言,腾讯在广告方面的收入很有限,主要靠互联网增值业务盈利。而靠互联网增值业务赚钱最大的根本就是强大的即时通讯平台———QQ。马化腾对互联网产业的理解是,可以满足用户这样几个方面的需求:首先是信息获取和传递;其次是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第三是个性展示和互动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自然,在他看来,QQ是能够结合这三方面需求的。
  五进三PK
  张维迎最后出了一道题,让每位同学说出最看好台上哪位同行(自己除外)。如果张教授不特别说明必须指认他人,估计同学们都会点着自己鼻子的。作为结束语,张教授把统计的票数报了一遍:腾讯两票,网易两票,新浪网一票,阿里巴巴和搜狐没人看好。五位同学中得票的有三位。


  每个人说得都很微妙,性格鲜明。
  马云很干脆地大声说:“浙江人丁磊。”推崇同乡,既避免了直接评判各家的长短,又暗示自己也是经商能手,更重要的是一句潜台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马云是狡猾的也是霸气的。不过他的这句“浙江人”,正是对了解丁磊作了很好的提示:孩子气笑容背后,藏着浙商精明强干、讲求实效的特点。


  挨下去是丁磊,他说:“首先我很佩服阿里巴巴马云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但是马化腾最不容易,我最看好他。”5年前丁磊来参加第一届“西湖论剑”的时候,就不相信阿里巴巴能成功,他是来玩玩、见见金庸的,现在,马云坚持了下来,阿里巴巴成了B2B领域的全球老大,还是没有人为他投一票。


  马化腾把票投给了他的下一位汪延,他觉得新浪作为互联网媒体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掘。汪延投桃报李,先感谢了马云,然后表示看好马化腾。新浪与腾讯所在的领域是比较远的,他们互相恭维一番,比较“安全”。不过,从不同的地方开始挖掘,说不定总有一天会相遇,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所以马化腾强调新浪的优势是媒体,汪延则提醒马化腾要专注。他们的言下之意都是:井水不要犯河水……


  倒是张朝阳最直接,他羡慕丁磊日进斗金,希望搜狐的赚钱速度也有那么快。
  搜狐没有得到票,做门户它不是第一,品牌战略又暂时还未产生实际效益。也许哪一天真如张朝阳多年前的梦想,寻常老太太都知道搜狐了,他就能笑傲江湖了吧。


  马云收获为零,也在情理之中。另四家做的都是B2C、C2C,以个人用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只有阿里巴巴是做B2B电子商务的,如果他们把票投给一个“异类”,不是会显得自信心不足吗?所以,马云在与杨致远对话的时候,借机发挥,豪言:“我不看好短信和网络游戏,我想改变中国的只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让中国的中小企业有发展的机会,让更多的人有就业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一场论剑,果然是斗嘴大会,我们拭目以待,5年、10年后,又会是怎样个性的CEO们在此斗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