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1日,国家邮政局正式发布《邮政业“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开发布的第一个指导邮政全行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如何准确把握“十一五”邮政业规划的内涵和实质,积极落实“规划”,全面推进“十一五”邮政业发展?日前,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渝次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请您谈谈“规划”的编制背景和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王渝次:“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实现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此,编制一个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邮政业“十一五”规划,对于抓住并运用好战略机遇期、创建邮政业良好发展环境和实现我国邮政现代化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规划”是我国邮政政企分开后,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制定并发布的第一个行业发展五年规划。国家邮政局党组高度重视“规划”对全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把编制“规划”作为2007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结合我国邮政业发展和改革实际,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开发布的第一个指导邮政业发展的五年规划,“规划”绘就了“十一五”期间我国邮政业发展的蓝图,提出了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将要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对邮政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逐步实现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支持、鼓励和引导邮政业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充分发挥邮政业在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安置就业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邮政业的需求等方面必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规划”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王渝次:首先,“规划”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贯穿始终。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加强对行业的统筹规划,促进邮政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邮政局举全局之力编制了《邮政业“十一五”规划》,以指导“十一五”期间邮政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和《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发展邮政业的需求,突出了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并将其贯彻落实到“规划”的各个部分,体现了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即由偏重于国有经济改革转到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上来;由过多干预微观经济转到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上来;由部分群体受益转到社会公众共享改革成果上来。“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于普遍服务、特殊服务等主要由政府主导的领域,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建立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加以规范和落实;对于快递等主要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通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导向机制来引导企业行为。
第三,体现开门编规划的原则。
在编制规划的方法上坚持“开门编规划”,并将这一原则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前期在开展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多个项目组,开展全行业规划和多个专题的研究工作。编制过程中我们分别征求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民航快递、顺丰速运、宅急送等10多家快递服务企业的建议,并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内外专家和学者、部分省邮政管理局的意见。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提高了规划编制的参与度和透明度。
记者:“十一五”期间邮政业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是什么?
王渝次:我们面临的总体形势是社会需求旺盛,市场竞争加剧,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和服务贸易规模显著扩大、社会用邮需求持续增长,这使得邮政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空间;我国互联网产业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逐步普及,为邮政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跨国快递公司在世界邮政市场中的地位凸显,中国已成为其境外拓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在我国快递服务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邮政市场加速形成新的竞争态势,迅速扩大国内快递企业规模,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紧迫。
从行业自身看,邮政业总体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邮政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尚未完全到位,影响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我国邮政业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制定系列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完善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和快递服务发展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邮政业在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安置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成为我国邮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我国邮政业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王渝次:“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邮政业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建立一个基础,完善两个机制,达到三个目的”。“建立一个基础”,就是要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立现代邮政业的制度基础。一是要加强邮政法律体系建设;二是要健全邮政监管机构体系;三是要完善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制度;四是要建立邮政市场准入制度;五是构建竞争性服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六是要推进邮政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了这个制度基础,才能为邮政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保证社会公众共享邮政改革成果。“完善两个机制”,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完善由政府主导、企业承担的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由市场主导、公平有序的快递等竞争性服务发展机制。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邮政业涵盖两部分:一部分是现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提供的国家邮政服务;另一部分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外的市场主体提供的快递服务。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主要发挥着“通政、通民”的作用,应该采取政府主导、邮政企业承担的方式,为社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公共服务;而快递等服务是竞争性服务,主要发挥着“通商”的作用,应该通过由市场主导、公平有序竞争的方式,为社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服务。根据各自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建立不同的发展机制,才能促进整个邮政业的协调健康发展。“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要改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邮政业在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安置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加快发展速度,全面提升普遍服务、特殊服务、竞争性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提高发展质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是根据“十一五”期间我国邮政业面临的形势确定的。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邮政业的第一要务是加快发展,缓解邮政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竞争力偏弱、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为此,政府部门必须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只有改善邮政业发展环境,才能促进邮政业加快发展。促进邮政业加快发展是“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坚持“好”字当头,提高发展质量,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才能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
记者:请您解释一下“规划”中的发展目标问题。
王渝次:根据“十一五”发展思路,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了由完成体制转型、改善发展环境、提高普遍服务水平、提升特殊服务能力、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和具体发展目标等六方面组成的行业发展目标体系。
基本完成体制转型,就是按照建立一个基础、完善两个机制以及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实现邮政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普遍服务与特殊服务一家承担、竞争性服务多家经营的行业格局得到加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初步建立。
明显改善发展环境,就是要健全政府依法监管、企业依法经营、用户依法用邮的法律体系,完善与现代邮政业相适应的邮政监管机构体系,清理整顿邮政市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确保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政策,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提高普遍服务水平,就是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确保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普遍服务质量稳中有升,重点加强农村、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县以下、乡以下普遍服务网络能力建设,增加局所数量,优化局所配置,提升信息化水平,保证全国普遍服务总体水平有所提高,逐步实现公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