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勇副在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讲话
来源:水利部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8年2月22日)

同志们:
  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为期两天的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结束了。水利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陈雷部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陈部长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出发,站在水利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分析了新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的形势,对做好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文同志代表规划计划司做了工作报告,对2007年规划计划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对2008年和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明确了任务和要求。9个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做了大会发言,交流了工作经验,都很有特点,值得各地借鉴。刚才,4位小组召集人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这次会议开的很好,达到了总结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部署工作的预期目的。下面,我谈3点意见:
  一、近几年规划计划工作的突出特点
  1998年以来,我国水利事业经历了十年全面、快速发展的历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支持。在这一大的环境下,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整体上了一个台阶。1998~2002年的五年,规划计划工作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大规模开展了以大江大河堤防加固为主的水利建设,针对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严重的水问题,努力探索新的治水思路。2003~2007年这五年,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标志,规划计划工作不论从工作理念、发展思路、建设布局、改革管理等各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回顾和总结近五年的规划计划工作,应该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突出表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突出了发展思路和理念的转变。过去的五年,规划计划工作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论是在规划编制、项目前期,还是在水利建设、投资安排中,坚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作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并具体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比如,我们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水利问题放在规划计划工作的首位,编制规划,落实投资,优化和调整投资结构,全面加强了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水利血防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建设。我们始终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规划计划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水利规划、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中。在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中,突出给洪水以出路、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等发展思路。在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中,提出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修编的主线。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更加重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我们始终把水利现代化作为规划计划工作的方向,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提高行业管理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科技能力建设,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规划计划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突出了水利投资的落实。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水利发展现状,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水利发展的重点之一。水利以公益性为主的特点,又决定了水利以各级政府性投入为主的特点。因此,建立稳定的投资机制,争取和落实水利建设资金一直是规划计划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几年,规划计划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时机,积极争取增加水利投资的政策措施。2003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水利工作经历了国债淡出后投资规模下滑的困难,经历了由于移民征地、生态环境影响等因素对水利建设快速发展所造成的制约。但是,规划计划工作紧紧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趋势和走向,不断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强政策研究,争取稳定和增加水利投资规模。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建设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中央基建的层面,2006年至今,实现了中央水利投入的止跌转增,中央水利投资规模逐年增长。同时,开辟了由财政部直接支持水利基建的新渠道,争取了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许多地方政府为保证水利投资的稳定增长,研究建立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出台了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政策措施。比如,重庆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决心用5年时间实现水利的重大突破,拟筹资300亿元,推进骨干水利、防洪体系、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今年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拟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搭建投融资平台等措施和手段,建成水利强省。应该说,各级水利规划计划部门的同志们在其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第三,突出了规划和前期工作。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是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基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都十分重视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划方面,国务院全面部署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明确了今后3~5年的工作目标;水资源综合规划进入收尾阶段,全国水资源及其调查评价成果已报国务院同意,近期即将正式发布,水资源配置规划已基本完成,成果正在协调中;国务院已经批复了珠江、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的流域防洪规划;水利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石羊河流域规划、渭河流域规划、城乡饮水安全规划、保障珠海澳门供水安全专项规划、珠江河口澳门水域综合治理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可以讲这几年是水利规划工作的丰收年。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水利规划。规划不仅为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保证了水利建设的科学有序实施,也发挥了规划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作用。在依据规划进行治理开发和工程布局等的同时,更加强调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依据规划划出的河流开发利用的"红线",合理确定不同河流和河段的治理、开发和保护功能定位。前期工作方面,南水北调、治淮两大工程前期工作克服了各种困难,基本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一批重点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为增加水利投资规模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前期基础。比如,2006年下半年,中央新增100亿元预算内建设投资,其中有51亿元用于水利建设,2007年年中又从年度中央建设投资规模中调增水利投资12亿元,就是因为水利规划基础扎实、前期项目储备比较充分,为增加水利投资创造了条件。
  第四,突出了规划计划管理。1998年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投资给规划计划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我们反复强调一定要加强管理,在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和干部安全方面决不能出问题,至少不能出大的问题。但近几年在对水利建设的审计、稽察中,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加之近几年面上项目投资增多,数量增大,范围更广,给规划计划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面对这些问题,加大了工作力度,狠抓了规划、前期、投资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了规划计划制度建设。比如,为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及时修订了水利建设投资管理办法、水利前期投资管理办法。为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水利部出台了《水利部规划及建设投资管理决策制度》。为规范水工程建设活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出台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等。针对面上工作投资强度大、建设范围广的特点,为加强面上工程的管理,出台了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各流域机构和各省(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或修订完善了规划计划管理办法,为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投资管理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同时,坚持不懈抓队伍建设,规划计划部门克服机构改革后人员减少、工作任务加重等困难,及时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不断充实到规划计划队伍中,加强干部的交流、培养和锻炼,重视重要岗位干部的轮岗,着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凝聚力、战斗力。
  总之,各级水利规划计划部门面对繁重工作任务,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克服困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水利工作的要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工作的要求,按照全面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对水利工作的要求,规划计划工作仍有一定的差距,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2008年,规划计划工作依然面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概括起来讲,规划任务重,前期工作任务重,建设任务重,计划管理任务重。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各项规划计划工作。为此,我重点强调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在规划计划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2008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认真研究如何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做好规划计划工作。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六个坚持"和"六个更加突出",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的内涵,为规划计划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规划计划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要从十七大精神的完整体系中,准确把握规划计划工作定位,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和重点。通过规划计划扎实的工作,使水利真正服务于改善民生大计,服务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好这4项服务工作,必须要从规划计划的角度找准工作抓手。服务于改善民生,除了抓好饮水安全等面上工程外,关键是要有为民谋利的理念,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要重视、关心和敏感。服务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是要把握准"又好又快"的内涵,这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大问题,规划计划工作要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下功夫。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保障经济社会的安全和公共服务的公平上,尤其要抓好防洪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抓好贫困地区和服务弱势群体的水利工作。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计划的视野不仅要放在水利建设,更要拓展到河流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河流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底线,规范经济社会发展对河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因此,规划计划工作一定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阶段性特征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把握水利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和探索水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水利的服务和保障能力。
  (二)千方百计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要求,完成这些工程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央和地方今后三年每年至少要投入380亿元用于这3项工程建设,投资强度之大、建设范围之广、项目之多,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目前的规划计划工作还不适应这种面广量大项目散而碎的工作状况。因此,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更要把民生水利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完成好这3项任务作为一场攻坚战,坚决打好打赢。在当前各项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投资等都已基本明确的前提下,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抓好落实,工作的着力点在于建立起良好的政府工作机制,在于得力的干部和技术力量要配足。一定要建立起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制度。一头要抓好省一级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机构,配备好干部,水利厅要统揽全局,统筹做好规划、项目前期、资金落实、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到各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当前尤其要抓好前期工作和地方配套资金问题。另一头要抓好县(市)一级的政府工作机制,政府一把手要亲自负责,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创造良好的建设外部条件,真正建立政府和项目法人双重责任制,共同保证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资金规范使用。部规划计划司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对工作的组织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组织领导不得力、前期工作进度滞后、投资计划管理混乱、地方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项目和地区,要责令整改,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要通过中央、地方的共同努力,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三)切实提高水利抗御重特大水旱灾害的能力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次灾害,暴露出我国一些行业的基础设施在抗御重特大自然灾害中的薄弱环节,也为水利基础设施敲响了警钟。这次灾害之后,各个行业必然要深入进行反思,水利规划计划也要进行反思:如果出现流域或区域性重特大水旱灾害,水利基础设施能否泰然应对?薄弱环节在什么地方?这些年,加强了对面上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但是真正应对重特大水旱灾害,骨干水利工程的作用是基础性的。比如,如果淮河发生1954年型流域性特大洪水,洪泽湖水位超过15米以上,现有的下游河道泄洪能力和蓄滞洪区建设能否有序地安排洪水?如果长江流域发生1954年型洪水,城陵矶附近的200多亿立方米超额洪水有无出路安排,蓄滞洪区能否安全运用?黄河宁蒙河段如果发生重大洪凌灾害,现有的防洪基础设施能否安全应对?如果2006年重庆和川东百年一遇大旱发生在关中平原,陕西的水资源工程能否提供可靠的抗旱水源?如果珠江流域发生1915年型大洪水,现有的防洪体系能否安全防御?这些都是面对重特大水旱灾害时的薄弱环节。必须通过淮河治理新3项、长江中游蓄滞洪区建设、黑山峡河段控制性工程、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大藤峡控制性工程等一系列骨干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来消除这些薄弱环节。现在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既解决北方地区常规性干旱缺水问题,也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大干旱提供可靠水源。因此,各流域、各地区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应对重特大水旱灾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统筹规划,未雨绸缪,结合实际,找出水利防灾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和建设,提高水利抗御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整体能力。此外,还要在规划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内容,建立全社会风险规避意识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重特大水旱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重特大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规划计划工作永久的使命
  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时期新阶段的特征时,都把发展中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作为重点加以论述。这就要求水利工作也要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责任,通过保护好、管理好水资源来促进这种转变。这里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命题,水利工程建设总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比如,98'大水之后主要是大江大河治理,2002年以后的重点是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配套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当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时,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就会相对轻得多,正如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状况。但是资源和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发展阶段都会面临资源和环境问题,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尤其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受到严峻挑战。水资源短缺已经不是北方地区的专利,而发展成为全国性问题。水环境污染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更是触目惊心。所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永恒的课题,把节约水资源、保护好河流和水资源作为规划计划工作的己任、工作的重点。通过规划计划工作不断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规范和约束各项涉水活动,避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可能对河流造成的伤害,努力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比如,在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中,要更加突出规划的社会管理作用,划出流域开发利用的底线或"红线",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水能资源开发功能区划、河流纳污能力上限、河流岸线和水域利用上限等,为涉水事务管理奠定规划基础。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更加突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这一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形成全国、流域、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为建立我国水权制度,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体制提供规划依据。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涉及到各省(区、市)用水权益的工作,规划计划部门一定要从维护河流健康的大局出发,统筹协调好水资源配置规划方案。在河流的开发利用活动中,更加注重河流生态保护,首先满足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维护河流健康,维系河流的可持续利用。规划计划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规划计划工作者更要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排头兵,从现实的工作做起,从手头的工作做起,加强对河流和水资源的保护,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在今天上午的会议讨论中,大家结合陈雷部长的讲话精神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规划计划工作思路、方向和重点,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刚才几位小组召集人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提炼。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大家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加大中央水利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等地区水利建设的补助;水利前期立项审批程序复杂,审查审批周期长;要求明确中型水库前期立项审批程序;要重视水源地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治理,开辟投资渠道;要加快水利规划的编制,缩短编制和审批周期,加强规划的协调等问题上。对这些问题,规划计划司会后要认真梳理,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深入研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三、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的几点要求
  这次规划计划工作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各单位要把会议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这里,我简单提三点要求:
  第一,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和学习。会后,参加会议的同志要尽快将会议精神向厅党组进行汇报和传达。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规划计划部门及相关单位进行学习,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特别是要认真学习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树立信心,相互借鉴,狠抓落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
  第二,深刻领会和把握会议精神。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着眼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水利规划计划部门要认真抓好学习,切实吃透精神,明确本地区、本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把学习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结合起来,与研究解决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起来,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做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规划计划部门要认真梳理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抓住重点,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各地要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努力做到落实共性要求与各自实际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注意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
  同志们,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部有关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江苏省政府和水利厅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对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在此,我对全体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对江苏省政府和水利厅对会议的周密安排表示衷心地感谢!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工作再上新台阶,成绩再有新突破,为推进新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