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王旭東部長2008年工作報告
来源:人民郵電報 更新时间:2012-04-14


 
和諧行業

和諧行業是和諧社會的組成部分

王部長的報告通篇突出了一個大氛圍,那就是構建和諧的信息產業。

和諧社會理論角度不同,其內涵也不同。從信息通信業的角度而言,行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作為技術進步最快、社會關聯度最高、應用範圍最廣的信息通信業,在促進社會和諧的大局中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貴州省通信管理局通過改革發展的數年實踐,對和諧行業的建立有著強烈的期待和體會。從2006年起,貴州通管局在信產部的領導下,嘗試著建立和諧行業發展理念––通過“七個和諧”的建立以達到構建和諧行業。

一是建立和諧的政企關繫,正確處理監管與服務、“後退”與“站高”、“管什麼”與“怎麼管”的關繫,企業依法經營,政府依法監管;二是建立和諧的企業關繫,引導企業樹立“全行業”意識、競合意識和依法經營意識,理性競爭,做大蛋糕,實現共贏,促進良性發展;三是建立和諧的消費環境,緊緊圍繞“誠信經營、放心消費”活動,強化服務社會公眾和監管為民的意識,維護用戶合法權益;四是建立和諧的農村通信,推進農村信息化應用、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五是建立和諧的產業鏈,加強對電信運營、電信增值、電子制造、繫統集成、內容提供、網絡傳媒等領域的信息服務產業鏈的規範和引導,促進產業、網絡和業務融合,營造和諧、共生的產業生態;六是建立和諧的網絡環境,解決網絡與信息安全問題,實現互聯網的有效管理;七是建立和諧的部門關繫,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橫縱向的溝通合作,在政府綜合管理工作中,形成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配合協調、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和格局,提高管理效能。

貴州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德明: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會議報告通篇突出了一個大氛圍,那就是構建和諧的信息產業

建立“七個和諧”的工作在全省通信行業鋪開以後,在政府、企業、消費者以及社會都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行業自身取得了長足發展,同時,行業正面社會形像的強化、社會消費者的認可、地方黨委政府部門的支持都取得了很大進展。當然,構建和諧行業不可能朝夕可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貴州管局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和深化以“七個和諧”促“一個和諧”的構建,為促進社會和諧作出應有的貢獻。

政府職能

轉變政府職能 做政府該做的事

王部長在報告中強調,要樹立這樣一個意識:中央關心的事,地方黨委政府關心的事,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事,就是我們必須努力做好的事;要牢固樹立監管為民、發展為民的理念。這是對通信監管部門政府職能定位既通俗又精確的表述,是對我們長期以來政府職能缺位的匡正。

政企分開幾年來,轉變政府職能一直是管局各項工作中的頭等大事,但由於原來政企合一的思維慣性並沒有因為管理體制的改革而止步,依然影響部分從事行管工作的同志。這種慣性最大的影響是,行管工作更多的是站在企業的利益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忽視了通信管理局作為信息產業部派駐地方的行政管理機構的重要政府職能之一,就是社會公共利益的管理者和維護者及提供者。

政府職能缺位的現像是,管局長期為企業間糾紛甚至企業內部管理問題等忙乎,耗費了大量的精力,還裡外不討好,甚至地方政府部門、廣大群眾對於通信管理局職能的理解還停留在原來政企合一體制的層面上,同時形成了通信企業把通信管理局當成自己的“辦事機構”,養成“有用找你,不用忘之”的習慣,嚴重影響通信監管權威的樹立和依法行政的效率。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無論是監管事業還是行業發展,其目的隻有一個––為了人民群眾,脫離這個基礎和目標,發展將變成無源之水,變成不可持續。做政府應該做的事,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從思路上、實踐上甚至勇氣上,進行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洗禮。

產業融合

產業融合:信息通信業發展的新起點和機遇

王部長在工作報告中用大量篇幅詮釋一個理論問題:“五化”並舉和“兩化”融合。

從十六大提出工業化與信息化互動,到十七大明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我們切實感受到全社會對於信息化的認識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已經出現了質的飛躍。在現實生活中,信息化已經通過信息技術在社會很多領域開始普及應用,信息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已經滲透到社會運行的各個環節,對社會群體或者個體行為方式、組織運作模式、經濟結構、組織與制度架構等發生了根本性的影響或變革。產業融合作為信息化進程中內生出來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給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和空間。產業融合通過相互滲透和交叉作用,形成一個新的產業發展平臺,帶來整個信息服務領域全新的發展,如融合新產品帶來服務種類、消費選擇多樣化趨勢,融合賦予傳統服務新的內容和方式,融合促進資源在更大領域流動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等。

值得注意的是,產業融合由於突破傳統的產業分立局限,使得產業邊界模糊,這將對整個現行監管框架及相關政策法規(如管制內容、管制標準、管制範圍、管制手段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例如在多重監管的體制框架下因為多重審批程序增加了企業運行成本,不利於企業發展;監管手段的不對稱有可能對產業融合新產品(業務)產生差別性對待,對於激勵創新、合理引導投資、保護公平競爭和消費者利益可能產生抑制和影響等。“三網融合”便是一個典型案例。三網融合在技術上早已可行,但是由於體制上的原因,遲遲未有大的進展。但是信息技術發展和社會對信息資源整合的內在需求在不斷推動,體制上的局限無法阻礙實踐的進程。在這次工作報告中,提到“三網融合”業務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果,再一次表明產業融合化的內在發展要求將推動體制上的變革勢不可當。而信息產業部與廣電總局聯合發布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更說明“三網融合”已呼之欲出。作為基層監管機構,貴州管局將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看待這種產業融合的革命性變革,同時做好理論、技術、人力、制度、監管模式等方面的準備,牢牢抓住包括三網融合、TD-SCDMA應用推進等在內的產業融合發展機遇,真正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的發展要義精髓。

兩大抓手

網絡信息安全和應急通信管理化解被邊緣化

王旭東部長在這次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增強通信業發展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意識”的工作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方向和路徑。

通信行業政企分開後,打破壟斷,快速發展,對社會各行各業的影響和滲透已經化影無形,行管工作的作用似乎沒有更好的載體加以直接體現,不能較好地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接地方黨委政府工作,有被邊緣化的憂慮。這其實不僅是對“退後一步,站高一步”的誤讀,而且是對行管工作對接地方工作切入點的把握不準、不夠所至。與工作報告提出的“增強通信業發展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意識”工作要求相呼應,貴州管局在近年強化“兩大抓手”(網絡信息安全和應急通信管理)行管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貴州管局敏銳感覺到,隨著互聯網及相關信息通信業務的迅速發展,信息傳播呈現渠道多樣化、影響網絡化、擴散快速化的發展趨勢,網絡信息安全內涵和外延已經遠遠突破原來的傳統概念,涉及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成為關繫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從中央到地方無不列為事務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管局不僅擔負著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職能,而且具備網絡、技術、專業人纔等優勢。通過開展打擊網絡淫穢色情賭博詐騙專項行動、制訂公眾互聯網網絡安全應急預案、設立違法和不良短信息舉報電話、定期向地方相關部門報送網絡信息安全專報、配合地方相關部門查處信息安全案件等一繫列工作,貴州管局已經初步建立了與地方黨委政府部門溝通聯繫的機制,並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相關領導及部門的表揚和肯定。

如果說貴州管局抓住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為切入點是工作職責所在的話,那麼以深化應急通信建設為突破口,則是主動拓展行管職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多作貢獻的有力舉措,是在政府職能轉變趨勢下對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有益探索。貴州管局十分重視應急通信管理工作,堅持“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工作思路,整合行業資源,從組織架構、隊伍建設、硬軟件配置、能力建設等方面積極投入,並多次組織通信應急隊伍在地方自然災害、社會公共突發事件中提供了及時有力的應急通信保障,得到部省、軍區等領導和相關部門的表彰與肯定。為有效解決被邊緣化的困擾,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貴州管局一直探索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從近年以強化“兩大抓手”為重點突破口所取得的實際成效看,這條路子正好有效化解了被邊緣化的困境和憂慮,與地方黨委政府部門的聯繫溝通更加密切,諸多行管工作不僅得到地方黨委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而且逐步打下了廣泛的社會群眾基礎。

管理監管

正確處理行政資源之行業管理和監管關繫

基於國情、體制等原因,通信行業自從政企分開改革以來,實行政監合一的管理體制,通信管理局作為信息產業部派駐地方實施行業監督管理的行政部門,肩負著行業管理和監管的兩大政府職能。行業管理職能偏重於行業規劃、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方面,而行業監管更多的是對電信市場競爭的管制和規範。沒有前車可鋻,我國通信行業的體制改革實際上走的是一條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之路。市場監管框架從零起步開始搭建,我們更多履行的是行業監管職能。電信市場在近8年監管的不斷探索中也逐漸從無序步入規範、健康的發展軌道,但正是由於這種重監管、輕管理的慣性,讓我們弱化履行行業管理的政府職能,出現了肩上一頭輕一頭重,不協調、不平衡的管理困境,反過來導致整個行業在諸多發展問題上面臨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或缺。

行業管理和行業監管職能在實際履行的過程中,在方法、手段、目標、內容等都有不同,但是這兩項職能卻是相互關聯的孿生關繫,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其中主要原因在於,無論履行行業管理還是行業監管職能,都要憑借社會資源和行政資源,纔能最終順利完成。即便是國外的政監分離模式有可圈可點的成功之處可借鋻,但行業監管憑借的資源仍然與行政管理所依靠的資源相融合,更何況在中國現行體制下政監合一的管理模式,二者更不能有失偏頗。

如何正確處理管理和監管關繫,我們從村村通電話工程實施的過程中找到一些方向性的啟迪。貴州村通工程在2004年9月啟動之初,通信運營企業對於村通建設投入大產出少有顧慮,並且在村通建設中存在電力、青苗賠補、基站用地等涉及多部門多方面的協調困難,村通建設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而通信管理局在村通建設中履行的正是行業管理職能。如何解決企業在市場化條件下投資農村通信的積極性?貴州管局在全面摸底農村通信現狀及結合省委省政府對農村政策傾斜力度的基礎上,研究認為隻有將村通工程置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纔有可能取得各方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配合支持,於是審勢提出了在城市通信市場日漸穩定的趨勢下,農村通信市場蘊藏巨大發展空間的戰略性指導意見,並確定了“條塊結合、行業共舉、上下聯動、兼顧長遠”的村通原則。在省政府支持下,率先在全國範圍內采取了“村村通電話聯席會議制度”,以承擔主要任務的移動公司為主要建設力量,電信、聯通、鐵通等企業輔助參與,國土、公安、林業、農業、電力以及各地州政府部門共同配合支持。正是村通原則及村通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企業的積極性得到較好的調動,地方相關政府部門的責任心得到有效的體現,爭取了廣大農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為村通順利實施打下牢固的思想、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尤其是村通期間還得到省委省政府相關領導多次過問並作出重要批示,這種寶貴的行政資源對村通工程順利推進至關重要。

當貴州通信業提前三年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的“村村(行政村)通電話”、“鄉鄉通寬帶”任務目標時,貴州管局專門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專門的彙報,並得到了高度的評價和重要的批示。貴州村通工程的順利實施完成,可以說得益於找準“關注民生”的切入點,運用聯席會議制度將多方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運用。也正是村通工程,不僅樹立了通信行業注重社會效益的正面形像,而且強化了通信行業監管權威,有力促進行業監管工作。(本文作者為貴州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