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佛山深层次变化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佛山,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佛山,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整个城市也在悄然嬗变———一个环境优美、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城市崛起在珠三角西岸

  与许多新兴城市相比,佛山可谓垂名已久。它“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明清时更是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聚”的岭南重镇,与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一起并称为“四大名镇”。千百年光阴荏苒,佛山没有老去,依然占据制造焦点的先锋地带———它是世界建筑陶瓷之都,是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是中国最早尝试消除城乡差别的城市之一,是珠三角发展组团式城市群的排头兵。

  地区经济与政治上的成功往往得益于坚实的文化根基。正因为具有兼容并包、勇于开放的文化心态,佛山才能既有绵延千年的祖庙水神崇拜,又有500年未曾熄灭的南风古灶炉火;既能出一代文豪大儒康有为,又能出威名赫赫的武林好汉黄飞鸿。从明清到现当代,这座城市虽历经战火风雨、承受各种内外冲击和竞争压力,却依然能保持着青春和活力。

  佛山“兼容并包”的文明根基,铸就了佛山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佛山的血管里始终奔流着一种年轻的激情,这种激情让它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着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新传奇。“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洁净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等一系列荣誉,成为佛山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如今,佛山加快步伐,朝着新的里程碑迈进———争创广东省文明城市。在创建过程中,佛山立足自身特点、大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为此,我们把目光聚集佛山,剖析这座文明古城的深层次变化。

  文明佛山·创建篇

  诚信和谐筑家园 居住创业两相宜

  政通人和开新局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是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的首项内容,也是佛山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的重要优势,更是佛山创建文明城市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真正做到“阳光政府”,便民利民,从1998年开始,佛山市政府对111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2003年佛山市本级分三批向市辖各区下放了299项行政管理事项,几年来,共减少行政审批、核准事项839项,减幅达75.45%,并且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了鼓励市民共同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广东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黄龙云倡导当地媒体开辟民生栏目,“民生无小事,小事大乾坤”,市民反映非常踊跃。目前,佛山市、区、镇三级都建立了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开设为市民服务的热线电话。

  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佛山和南海两级政府被列为“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试点”,顺德区被列为“全国城市信息网络体系试点区”,三水区被列为“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区”。同时,建立了城市政务网站,全面推进了政务公开。

  和谐有序民安乐

  为了让市民住得安心、吃得放心、过得开心,真正沐浴文明城市的春风,佛山打造了一支过得硬的政法队伍,拥有享誉全国的“110”,建立了社会治安防控、社会公共安全、抗击自然灾害、社会保障救济、防范群体事件“五个安全网”和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心,为佛山人民架起了安全网。并且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规范市场环境,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此外,佛山充分发挥工青妇和残联的作用,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络,关注并迅速处理虐待老人,家庭暴力,遗弃、虐待或伤害残疾人的不良行为。全市共安排1050名残疾人就业,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给以救济,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投诉率下降了0.1起/万户;近两年清退童工83名,没有发生中小学生被体罚或伤害的问题。

  官员甘做“服务员”

  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一环。中国历史上位列“四大聚”之首的佛山,具有诚信为本的经商传统。佛山市委、市政府把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培育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强化窗口行业服务质量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来抓。

  近两年来,佛山全市共有23个政府部门向社会做出了“诚信承诺”。建筑业等10个行业向全市各行各业发出了诚信倡议书,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全市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活动,建立健全了打假打私的运作、监督、举报机制,坚决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2003年取消向企业收费40项,减收2439.2万元;2004年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2项,降低4项,减收4068万元。由于市场环境明显改善,近来,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涌入佛山,目前已有23家落户。

  人文风尚展新颜

  文明的发展,最终都是人的发展。文明城市的创建,很大程度上就是群众现代公民意识、公民道德的历练。

  佛山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充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创新有为、崇德守法、求真务实、开放兼容”的佛山精神。努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活动,现有四个区获得“省教育强区”称号、“省教育强镇(街)”31个。信息化和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启动了“世纪莲”体育中心、佛山新闻中心等6个标志性的文体设施项目。制定下发了《佛山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和《佛山文明市民守则》,以弘扬粤剧、武术、陶艺等历史文化为重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佛山市委、市政府广泛开展“做文明市民”活动,公共场所秩序明显好转,见义勇为、扶贫帮困的行为不断涌现。去年底,光顺德区就有88名居民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人数居全国县区级单位之冠。在佛山,青年志愿者总数达到29.6万人之多,令人感叹。

  居住创业两相宜

  在2003、2004年连续两年增长16%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佛山GDP突破千亿大关,达1024.5亿元,同比增长19.5%!经济的飞速增长,得益于佛山居住创业两相宜的城市环境。

  近两年来,佛山市政府先后制订了《佛山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佛山市中心组团公共交通规划》等,投入300多亿元资金,启动了广佛地铁、佛山一环城市快速干线、东平河大桥等的建设。中心组团近期又规划建设13个大型公交枢纽站,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9.76辆。一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组团式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59%。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5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086元,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9562元,金融部门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3258.85亿元。每百户居民拥有摩托车140辆、汽车10辆、电视机168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42.29平方米;全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

  如今,“看病难、看病贵”在佛山已经得到逐步改善。到目前为止,佛山全市平均1.9万居民拥有一个卫生服务中心(站),每5万人配备急救车达到2.42辆,在预防SARS和禽流感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由南海区首先启动、其他区接着展开的全市性创建国家和省卫生镇村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有19个镇(街)被评为国家卫生镇村,有25个镇(街)、308个村被评为省卫生镇村。

  蓝天碧水映古城

  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环保也是生产力。佛山市党委政府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市、区两级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狠抓生态环境现代化建设。

  2003年佛山市政府制订了《佛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纲要》。2004年启动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2005年又制订了《佛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专项规划》,推进了“洁净、碧水、蓝天、美化、安静、宣教”六大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28%、绿地率25.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2平方米。废弃物处理力度加大,先后建设了11个城市污水处理厂、1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约97.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约36.9%。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2.47%。

  共筑精神家园

  佛山市自开展创建省文明城市活动以来,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根本,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先后涌现出佛山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广东电信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禅城区城南街道同华社区居委会、南海区桂城街道办等13个全国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167个省级各类文明单位、示范点,41名省创建文明单位积极分子。市辖五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南海区2002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城区),顺德和高明区也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被评为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文明佛山·经验篇

  以人为本 与民同心

  佛山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带来城市面貌和市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是在城市建设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功实践。

  抓住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放,是佛山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特点。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为突破口,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佛山制定了《佛山市交通发展规划》,先后启动了以佛山“一环”为重点的交通干线路网工程。同时,下大功夫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启动了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总投资122.94亿元。此外,佛山市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充分发挥佛山110报警服务台的优势,实行巡警、交警和治安警“三警合一”,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以迎接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为动力,狠抓市容市貌的整治,加快旧城改造。所有这些工作贯穿一个精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干群众所盼。

  建设适宜人创业发展和生活的环境,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思路。佛山无论是制定城市发展规划,还是推进自然生态、园林绿化、人文建筑等环境景观体系建设,都紧紧围绕使市民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面对佛山市区划调整的新情况,该市确定了“统一规划、五区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方针和“条块结合抓创建,将创建省文明城市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形成了一市带五区共创建的机制。

  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主体作用,是佛山的一条成功经验。广大市民在参与城市建设中得到实惠,也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质。以今年迎接亚洲艺术节、明年举办省运会为契机,佛山市委、市政府引导群众开展“创文明城市、迎亚艺盛事、迎精彩省运”、“文明人行文明路”等主题活动,形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守规的良好氛围。围绕“绿化佛山,美化佛山”主题活动,市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建造了“青年林”、“友爱林”等主题林,既美化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各级团组织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扶贫帮困献爱心等等。

  文明佛山·数字盘点

  ■上半年佛山GPD突破千亿

  2005年上半年,佛山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24.5亿元,同比增长19.5%,为9年来同期最高增幅。

  ■33家世界500强进驻佛山

  佛山市场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世界500强纷纷涌入,目前已有33家落户佛山。

  ■获“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

  2005年9月2日,佛山成为广东省继深圳之后的第二个教育强市。

  ■23个政府部门做出“诚信承诺”

  近两年,佛山全市23个政府部门向社会做出了“诚信承诺”。建筑业等10个行业向全市各行各业发出了诚信倡议书,开展了经常性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估机制。

  ■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活动

  全市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活动,集中打击了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783个,严肃处理了15684件,坚决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每百人藏书174.5册

  推出佛山“联合图书馆”,全市一级图书馆达到6个,近两年每百人公共藏书量均达到174.5册。

  ■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率达95%

  全市现有9个体育馆和剧院,28个镇(街)都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普遍有文化活动阵地,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扶持,全市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率达到了95%。

  ■城市化水平达59%

  佛山市中心组团近期又规划建设13个大型公交枢纽站,同时优化调整25条公交线路、新增26条公交线路,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9.76辆。一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组团式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59%。

  ■19个镇(街)被评为国家卫生镇村

  到目前为止,全市有19个镇(街)被评为国家卫生镇村,有25个镇(街)、308个村被评为省卫生镇村。

  ■全市人均寿命76岁

  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28%、绿地率25.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2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2.26平方米。全市人均寿命76岁。

  ■共有11个城市污水处理厂

  全市有自来水厂52座,先后建设了11个城市污水处理厂、1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约97.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约36.9%。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2.47%。

  ■从市区搬出了30多家陶瓷厂

  到目前为止,从市区搬出了30多家陶瓷厂,空气污染指数(全年API指数)少于100的天数95.1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环境噪音、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4.3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