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5年重点成就展
来源: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全面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浙江科技5年重点成就展
 
  全面实施科技强省战略
  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浙江科技5年重点成就展

  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制订发展规划,深化扶持政策,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载体

  5年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和规划政策制订工作。2006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出台了由省科技厅起草的《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部署、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省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第一次把自主创新作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把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把全面加强自主创新作为我省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在自主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放在六个新突破的首位。

  科技工作思路和抓手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即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两个轮子”,即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三个重点”,即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节能减排与健康安全;“四位一体”,即创新环境、人才、平台和项目四位一体;“五个转变”,即科技管理工作实行五个转变。发展规划和具体抓手主要是八大科技创新工程、26个重大专项、30个优先主题、“六个一批”创新载体、三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百千万创新人才工程、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行动计划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计划、40项配套政策措施。

  二、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科技综合实力由2001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知识获取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专利授权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2位。2007年全社会科技投入超过500亿元,是2002年的3.3倍;财政科技投入超70亿元,是2002年的2.9倍;R&D投入28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52%,比2002年的0.72%提高1倍多;R&D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企业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争取国家科技经费超过10亿元,比2002年增长5倍以上。五年来共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120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获国家级奖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2007年我省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是我省获国家科技大奖最多的年份,比以往获奖最高的年份增加近1倍,获得的发明奖项接近全国的八分之一,表明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

  三、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增强

  5年来,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纳米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示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和一大批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火炬星火计划项目。共组织实施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337项,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684项,获得国家项目经费32.3亿元。宁波市高新区年初被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目前我省已有国家高新开发区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1家、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67家。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扶持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2006年以来,根据《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6个重大专项、30项优先主题,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重点,突出企业主体,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突出大工程,分批组织实施了983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这些项目普遍的特点是技术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投入力度大,项目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66.8亿元,其中省财政科技投入8.2亿元,预计能解决关键共性技术1656余项,申请专利或获得登记软件著作权2835项,其中发明专利1153项,开发新产品1324个,新增产值961亿元、利税160亿元,培养人才6703人。

  主动设计并着手组织实施“纺织纤维(面料)高品质功能化和印染后整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绿色化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其在化学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应用”、“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及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全程化动漫关键技术及示范”等4个省部会商重大项目,每个项目科技部资助3000~5000万元,加上地方配套和企业自筹,单个项目最大规模突破亿元,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集成度和关联性。重大专项和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300亿元、14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20.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2006年工业劳动生产率82442元/人,比2002年增长41.5%;农业劳动生产率12459万元,比2002年增长67%;单位GDP能耗0.86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水平低0.35吨标准煤/万元,居全国第4;生态环境状态指数87.1,居全国第1。

  四、大力构建各类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条件明显改善

  发展和新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等“六个一批”创新载体。目前,我省已有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43家,省部共建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7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4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87家,其中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2家,孵化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科技中介机构4000余家,各类技术市场12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30多家。在此基础上,按照“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和“系统集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体制创新”的原则,整合各类创新载体和创新资源,采取理事会、股份制、会员制等形式,启动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等4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现代纺织及装备创新平台”等26个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2004年成立的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已研发成功一类新药3种,承担国家“863”、省部委等科研项目18项,与企业合作攻关技术难题37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累计引进共建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等530多家创新载体,引导企业和市县政府计划投资61.29亿元,已实际投资38.98亿元,在研科技经费18.98亿元。建设和繁荣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截至2007年底,网上技术市场累计上网企业8.9万余家,上网高校院系及科研院所36940家,累计发布技术难题4.5万余项,签约项目近1.7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39.4亿元。2007年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交易会规模空前,参展人数达8万余人,意向和实际技术成交额16.5亿元。启动建设科技信箱,覆盖面不断扩大。

  五、加快培养引进科技人才,创新人才队伍明显扩大

  启动实施“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与省人事厅联合实施“钱江人才计划”,资助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与团省委、教育厅联合实施“新苗人才计划”,支持大学生、研究生科技创新。与省劳动厅、总工会等单位联合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2003年以来,共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559项,资助金额8.6亿元;获得国家“973”计划及前期项目29项,资助金额约2.33亿元。《水稻分蘖调控》、《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调控水稻籽粒产量》等论文在世界顶级的《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进创新人才成效显著,530家创新载体已集聚高素质科技人才13437人,其中博士1247人,高级职称科技人员3065人,海归人员224人,外国专家118人。目前全省两院院士已达30名,其中2003年以来新增10名;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1万人,比2002年增长64%,其中R&D人员10.81万人年,比2002年增长142%。

  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

  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管理实施办法》、《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进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四位一体、五个转变”,即坚持科技工作“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相互促进。由重项目管理向重综合管理转变,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逐步形成科技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省市县集成联动、专家咨询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新体制;由重审批向重培育转变,加快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我省已形成5个百分之八九十的格局: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科技人员、企业科技投入、企业承担的科技项目和企业获得的专利占全省的百分之八九十;由被动受理向主动设计转变,建立26个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编制印发了26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预计实施后可攻克关键共性技术2100项,开发新产品1900个,培养人才9500名,申请专利3000项以上;由重前期立项向重全过程管理转变,全面推行网上受理、网上评审,加强项目中期评估、结题验收和绩效考评;由重经费分配向重使用绩效转变,努力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绩效。改革财政科技经费拨款方式,对具有直接经济效益、企业投入为主的科技项目实行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制度,对企业实施成功的省级科技项目补助15%的科技经费,对失败的项目补助30%;2007年立项的16个重大项目和382个重点项目中,实行事后补助218项。同时加强对科技项目和经费的审计与绩效评估。

  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科技法制建设,科技进步与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牵头编制《浙江省“十一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纲要》,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杭州专利代办处,加强杭州、宁波等5个城市、万向集团等7家企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试点企业建设。2003~2007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为21.2万件,授权量12.2万件,年均分别增长31.90%和32.0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38.91%和63.74%。

  加强科技法制建设。配合省人大修订了《浙江省技术市场条例》、《浙江省专利保护条

  例》和《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配合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企业技术秘密保护办法》、《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实施办法》等政府规章;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等行政规章,推进依法兴科。

  加强科技宣传、培训和普及工作,大力宣传科技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企业技术创新典型。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研究制定了《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有关财务税收政策及相应管理办法》、《浙江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工作试点方案》等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切实把大会精神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加快市县和企业科技进步。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开展创建科技强县(市、区)活动,目前全省涌现46个科技强县(市、区)、8个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42个先进县(市、区)、7个示范县(市、区)。积极开展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工作,首批确定55家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有15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此外,2003年以来我省获得的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额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居全国第一;科技特派员工作得到国家领导的批示肯定,科技部、人事部向全国推广我省经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技术市场、科技奖励、知识产权、科技扶贫、生态省建设、科普、山海协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政务信息等工作先后受到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03年、2006年省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2004年、2005年考核良好单位中居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