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两会”上一向唱“主角”的CEO们会发现,2003年中国“IT 两会”的最大变化是CIO角色的突起。沐浴着信息化的春风,形象越来越光鲜的CIO正步伐坚定地走上前台。
CIO演绎“信息化国情”
对IT两会而言,CIO们身影的清晰始于2002年。这一年,继2001年中国政府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针后,中共16大确定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把信息化提升为国策。同年《计算机世界》敏锐扑捉住市场的变化,在举办“2002 IT财富年会”的同时,携手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尝试举办了“2002年中国CIO年会”。会议的效果连举办者也始料不及。从各地风尘仆仆赶来聚会的信息主管们受到了闻讯而来某国外厂商Sales的追捧,“到场的政府领导和重量级行业、企业CIO们手头差不多握有三、五千亿的采购资金”,厂商代表当时的羡慕表情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垂涎三尺”!而会议对CIO地位、如何理清技术与业务关系等问题的务实交流和讨论,超越了一般的“诉苦”和概念纠缠层面,直达信息化的核心----“应用”。
这样的正儿八经的聚会与高级别的待遇让CIO们唏嘘不已。2001年前,“CIO”三个字母仍只是在大洋彼岸闪烁,中国CIO的前身---“技术人员”、“办公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无论是职责还是地位都含糊不清。记者要抓到一个信息主管的采访异常困难。好不容易说服接受采访,前脚迈出大门,电话就跟着过来:“还是不要刊登,宣传信息化业务部门会怎么想,太招摇了。”那时,他们在企业中层干部的会议上都难以获得发言权。
伴随着中国信息化的“起步的2001年”、“概念炒作的2002年”、“务实的2003年”, CIO应运而生并逐渐走向成熟。已经有人用“阶层”来界定这个日益壮大的群体,而最近上海市规定所有企业都将设立CIO职位,今年上海市将有100家工业企业率先设置CIO。在“2002年中国CIO年会”上,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李子卿呼吁“CIO应该从技术走向管理”。而事实上,随着我国信息化环境的变迁,他们的地位从“普通技术人员”升为“部门经理”甚至是“副总裁”,部分CIO开始进入企业战略决策层,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来规划企业的IT战略。而美国的CIO们在公司拥有仅次于CEO的地位,让中国的CIO看出这个阶层的耀眼未来。
CIO在挺直自己腰杆的同时,渐趋专业化和职业化。在不断的进化中,“杂牌军”自然出局,高学历、懂技术、懂业务为逐渐成为一个专业化CIO的特征。在利用IT技术创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时代,信息化是现代化管理是必然选择,而CIO群体将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者与推动者。专业化的CIO阶层将领导着信息化走向有序。这个阶层的出现将使信息化走向公开、透明和公平,明确了企业信息化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有望杜绝暗箱操作。
然而,就正如所有的阶层并不“天成”一样,CIO也不能一步登天。这厢CIO们尚未成熟,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质疑是否有设立CIO的必要。随着信息化走向务实和深入,CIO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如何把业务与技术两张皮无缝的结合起来?如何处理好与企业CEO、CFO、COO的关系?业务流程上的每个环节应当如何正确地运用信息来解决业务问题?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如何去说服企业公司的其他管理层,证明自己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他们不仅仅是花钱?如何在继续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同时,为业务的更新和增长做好准备?实际上,他们也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CIO有一肚水的苦水。
CIO们需要交流、启发和互相打气,信息化过程需要梳理与讨论。而作为国内的IT第一大媒体,请各行各业的应用行业的信息主管会聚起来,对信息化的思路进行输理和探索,《计算机世界》当仁不让。
不错,自2003年始, CIO正式成为“IT两会”的主角。在对IT产业进行“最有影响力的IT财富人物”评选的同时,2003年“IT两会”首次对应用部门贡献做了评估。“2003年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对信息化的领军人物进行了嘉奖,突现CIO梯队;“2003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则对中国信息化项目进行评估。
信息化大潮将CIO推上了舞台
谁在主导产业未来?
最近两年,联想总裁杨元庆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跟客户见面沟通谈判。连一向高高在上的科技巨人IBM也抛弃“我就有这么一件东西,你爱买不买”的高傲姿态,俯下身去倾听用户的意见。2002年,蓝色巨人在其倡导了七年的电子商务前面加上了“随需应变”四个字,“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的核心是“需”----用户的需求。这个落脚点为用户的战略是IBM 赖以继续领导未来的核心。几乎所有IT企业年度压轴市场大戏是年底的用户大会,在花钱问题上越来越谨慎的IT企业在用户大会上总有理由一掷千金。
因为IT厂商发现,走过卖机器时代的IT产业要持续发展,动力来自于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金融IT应用及金融业务创新、电子商务与信息安全、医疗卫生与公共事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甚至军队的信息化等等。这个广阔无垠的市场让在产业低迷中徘徊的IT厂商重新看到了希望。
但同时,IT厂商发现,CIO领衔IT投资部门越来越理性、用户越来越难以“糊弄”。捂着钱包的用户总会反问IT厂商:“你能为我解决什么业务问题?”单纯靠技术驱动IT产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应用”驱动IT产业往前走。弄清用户的需求,搞掂把握IT财脉CIO的想法,无疑成为IT厂商的首要之作。
如果说2002年的IT两会告别了IT产业独自说话的局面,让IT CEO、传统行业的CIO有各自交流和展现自我的机会;2003年的“IT两会”则安排了供需双方的对话,其搭建了三个平台:IT产业讨论生存发展创新的平台;信息主管交流信息化经验教训平台;IT产业与应用部门(IT供需双方)对话平台。
这应该是中国IT产业圈中最富智慧和权势的对话,掌握技术创新动力的IT巨头,代表信息化应用需求的CIO,影响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政府官员,于岁末聚首京城,激荡思维,指点信息中国,是他们思想激烈碰撞后的创新思维,将主导这个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