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市信息产业与信息化互动发展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王慧芳   

2007年广东省及部分地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及同比增长率 单位:亿元

 


广州市近年来,依靠抓管理、抓法规、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抓队伍,不断提高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信息产业的比重,努力构建城市信息化体系,将“数字广州”推上新台阶,促进了广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产业聚集和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是广州市信息产业当前发展的重点,广州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正积极从加强规划、完善园区建设、推进产业技术联盟、抓好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完善政府采购、培育扶持骨干企业成长等方面,推进广州市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从加工组装向引进消化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延伸,实现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


广州市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发展。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家庭产业,继续壮大数控、光电、计算机通信、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互动发展;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组建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部省合作共建广州数字家庭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快推进数字家庭标准产业化和数字音视频产业创新,建设数字家庭产业园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数字家庭产业链;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发挥促进产业创新的导向作用;推进企业合作和重组,扶持一批本地IT企业做大做强。


广州市重点引进平板显示、信息服务业、数字家庭和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业项目,统筹协调产业园区和社会资源推进产业招商和合作;密切跟踪跨国企业投资动向,与三星、EDS、HP等公司的重大产业项目合作,加强产业资本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服务外包,建设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创造良好的产业集聚环境。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发展


2008年,广州市将着力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应用、带动产业,整合资源、注重效能,推进广州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将加快信息化与产业的互动发展,由点到面,有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引进韩国SK电信等信息服务企业的落户,加速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一批IT服务企业的落户进程。以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为重点,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建设,办好“城市信息化服务团”活动,推动RFID(电子标签)技术应用;组织做好国际CIO论坛,推进黄花岗信息园和花都狮岭镇等示范基地深化应用。


广州市将加快推进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链条,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积极推动RFID等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园区、专业镇、行业协会等力量,整合资源,加强企业信息化推进力度和广度。推进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建立电子商务标准规范,构建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继续推动金融保险、会展、物流和商贸信息化,扩大服务业服务范围。


广州市将统筹城乡信息化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继续完善和推广社区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和试点。


佛山:建立自主创新平台抓好产业基地建设


2007年,佛山市全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了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信息产业产值达2300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增加值达580亿元,同比增长21%;信息化综合指数达75.6%,有力地促进了佛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立自主创新平台


2008年佛山市将实施“1—2—3—5—8”工作计划,即:努力营造一种发展环境,加强两方面政策体系建设,提升三类平台,建设五个园区,抓好八项工程。意图通过此计划的实施,促使全市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76.8%,全面提升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佛山市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广东液晶电视研究中心、广东平板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南海)数字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数字家庭计划南海公共实验室等产业创新平台,努力为信息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产业化搭建更多公共创新平台,结合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力求在新型显示器件、数字家电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佛山市将重点抓好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佛山)基地两大基地和国家(佛山)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顺德)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南海软件科技园等三大功能性园区建设,整合佛山市现有的产业园区等多方资源,重点创建动漫及数字创意产业园、数字家电产业园、光电子(LED)产业园、数字内容产业园、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五个特色产业园区。


佛山市将以基地和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抓好奇美液晶显示器模组项目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奇美项目第二条生产线上马建设,用3年时间实现产量突破2500万片,液晶电视1500万台,实现产值2000亿元。并以此项目建设为依托,有针对性引进一批微电子、光学等行业的上、下游厂商,促进显示器件产业的聚集发展。

推进信息化重点工程


佛山市将完善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促使扶持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显示器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发展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专项政策的出台,促进信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佛山市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培育力度,在陶瓷、机械、五金等佛山市传统优势行业树立一批信息化应用典型,积极发挥示范企业带动作用;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注重建设工业发展技术平台,加速其对传统工业特别是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提升,降低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


佛山市将大力推进嵌入式软件、Linux软件、数字认证等新技术应用,推动Linux软件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推动RFID技术在制造业企业和物流业领域的应用。创造佛山市3G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做好WiMAX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工作。


东莞:抓住四条主线 点线面结合加快发展


东莞市200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388.58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11个百分点。面对增速放缓的局面,东莞市积极应对,从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建设等关系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项目入手,推动东莞市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抓住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东莞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抓好重点,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平板显示产业是我国当前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有机发光显示(OLED)产业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被广东省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项目。由于东莞市宏威数码公司在OLED技术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以东莞市宏威数码公司为主体建立省OLED示范生产线和OLED产业技术研究院,省财政给予1.5亿元的资金支持,由市财政按1∶1比例进行资金配套。


东莞市积极推动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引导东莞市电子信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发动企业申报“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等传统技改技创项目,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等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专项。


“点、线、面”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2008年,东莞市计划从“点、线、面”三个方面结合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东莞市将服务重点企业、重点基地(园区)、重点产业集群镇三个重点。一是扶持服务好重点企业。通过制度(重点联系企业制度)、政策(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等多途径多方位为宏威数码、勤上电子、太平洋计算机等东莞市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推动重点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积极推动虎门港物流信息服务产业园、企石光电产业园、桥头RFID产业园、南城天安数码城电子产品交易集聚区等园区建设。三是推动重点产业集群镇建设。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东莞市长安、虎门、石龙、石碣、寮步、常平、塘厦、清溪、东城、南城等镇街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协助其做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完善产业配套。


东莞市将建设OLED平板显示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软件集成电路产业、创意产业四条产业链主线。一是抓住平板显示产业尤其是OLED产业发展这条主线,大力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抓住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这条主线,加快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信息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加快转变东莞市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抓住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这条主线,加强产用结合,做大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促进东莞市工商业产业升级改造。四是抓住创意产业发展这条主线,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等四大领域,推动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


中山:坚持集群发展 做大特色产业


2007年中山市信息产业首次突破1000亿元,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023.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值1019.72亿元,同比增长了14.05%;软件业累计实现产值3.77亿元,同比增长了106.75%。

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山市形成了独有的产业特点:一是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并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已形成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化工电子、电池、光电、微电子、音视频、家电等特色产业群。二是坚持走集群发展道路,产业布局的优势开始显现。已形成以火炬区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为龙头,以南头镇中国家电制造基地、小榄镇中国电子音响产业基地、东凤镇中国小家电专业镇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支撑的极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模式。


2008年,中山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充分发挥消费类电子、数字家庭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等高增长性行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平板显示技术组织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参与项目建设;开展新型显示技术和产品的自主设计、研究、开发,推动中山市消费类电子的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


通过全面落实省数字家庭推进计划,中山市大力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分工协调、利益共享的生产、运营、服务、消费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家庭内容服务,推广数字内容服务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远程教育、互动娱乐、家庭金融、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中山市积极支持通信运营商和信息服务商构建中山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拓宽信息服务业领域,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构建“平安中山”


中山市将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信息化构建“平安中山”。通过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进一步推动工业产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继续加大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力度,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产业;加快关键装备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改造,支持装备制造业向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和支持企业从一般加工装配型向以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生产制造为主转变。


中山市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电子化。切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金盾工程、金保工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


深圳: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构建自主创新城市


2007年,深圳市着力抓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汽车电子等行业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基地的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5.01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56.5%;完成工业产值8422.10亿元,同比增长19.7%,继续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力军。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深圳市在发展中深刻意识到,自主创新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赢取产业话语权的必由之路,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就会被锁定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必须下大力气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一要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特别是要加快行业共用关键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创新不足的问题;二要促进产业联盟发展,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组建产业联盟,研发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共性技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三要集中力量攻关核心关键领域,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核心关键领域,要集中力量攻关,争取在若干领域有新的突破,占领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据了解,深圳还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财税、信贷、消费等政策支持企业更好地研发生产,特别是对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现代信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来,深圳市通过大力推动电子产品和企业“走出去”,积极实施“大公司”战略,涌现出华为、中兴、康佳、创维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由于这些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既为全行业保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又带动了为其配套的广大“伙伴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链的壮大和拓展。为此,深圳市将继续集中资源和力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从信贷支持、风险保障、人才培训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其更好更快“走出去”,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竞争,使其成长为广东省本土跨国公司。


另外,深圳市还发挥优势,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基地,发挥深圳在家用视听领域以及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领域的研发、制造优势,加快现代家电和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基地建设,继续完善现代家电产业集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行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全力做好中华映管液晶模组、深超光电TFT—LCD第五代面板生产线、日东科技偏光片、沛顿科技封装测试、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等一批行业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力图通过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大的项目促进行业集聚水平的提升。

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2008年,深圳市将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按照“两化融合”的思路,继续做好企业信息化工作。深圳市将加大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强工业设计、生产管理等软件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印刷、模具、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研发水平的提升;针对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参差不齐,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增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针对性,真正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发挥效果。


深圳市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支撑平台”项目,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的生产和展现分离。为来自不同系统的与各部门互动交流的信息提供支撑,包括:门户网站、部门网站、电子城管等系统的互动交流信息移交与反馈、查询统计、督察督办、相关办理结果信息统一入库供查询和公开发布。


惠州:面向两个市场 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2007年,惠州市信息化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总产值达1200亿元,比去年增长10%,继续保持支柱产业的龙头地位。


产业优化升级趋势明显


近年来,惠州市整个电子信息行业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产品技术含量和增加值逐渐提高。在普通电话机、机芯等传统产品产量下降的同时,液晶电视、商务手机、汽车多媒体、无线固话等新产品成为惠州市主导产业,产销量大幅增长,电子产品出口居全省之首。统计显示,惠州出口的彩电约占国内出口彩电总量的四成,已经连续3年居广东省首位。


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着产品成本提高,行业技术人才缺乏,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惠州市全力以赴,外引内联,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惠州)视听产品产业园这两块金字招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既引进国外企业,也重视国内发达地区重大型电子企业,特别是深圳、东莞等地的电子企业产业扩张的机遇,与发达地区相关行业协会和商会对接,争取产业的整体转移。


惠州市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来发展工业园区,园区内部和园区之间要按规划按布局引进相关产业,以提升产业的内在集聚能力,加强企业之间的内在价值关联度,降低产业整体成本,将产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地留在惠州。


惠州市将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积极向上游和高端转移升级,提升产业档次。要紧跟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大力发展平板显示、数字电视产业、3G产业、RFID产业、数字内容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积极规划发展电子装备工业、整机产业、汽车电子和医疗电子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惠州市将重点引进处于产业中端、高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系统软件、嵌入式软件、RFID(电子标签)产业和数字内容创意产业及动漫产业的企业进驻园区。


完善信息化推进机制


惠州市将继续抓好电子政务建设这个“龙头”工程,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启动“数字惠州”空间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以推动应用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重点,联合相关部门建设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构筑起“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


惠州市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解决惠州市中小企业销售困难、采购成本高、运输成本高、积压资金严重等问题;建设惠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力启动现代信息服务业,优先发展软件业和现代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