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十一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轮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规划旨在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是指导未来5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建设创新载体、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专利保护等方面不断增强发展后劲,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技工贸总收入双双突破100亿元,分别达到130.97亿元和124.52亿元,实现利税24.8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5.8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7.89%提高到20.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提高到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和技工贸总收入居全省17个市第3位,利税居第2位。全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3个,其中技工贸总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0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调整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路。实现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从抓单一的科技项目到抓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从着眼本市到瞄准国家目标、争取国家级大项目的转变,从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型的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转变。二是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十五”期间,制定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马发〔2000〕1号)、《关于进一步整合我市科技资源,推进科技产业化工作的若干意见》(马政办〔2003〕49号)、《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马政〔2004〕32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99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570万元。“十五”期间,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技术研发资金达8285万元,带动企业投入25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每万人口中有专业技术人员338人。“十五”期间,专利申请总量757件,居全省第三位,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42项、市级科学技术奖112项。到“十五”末,全市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十五”期间,是争取省级以上项目和资金支持最多的时期,有10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4000多万元资金资助,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实现了承担国家级高技术项目零的突破。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显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期工程于2002年底投入使用,经过3年的运行,已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共孵化企业92家,孵化毕业企业32家,已成为国家863新材料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服务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孵化功能,满足入孵企业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综合孵化楼于2004年底开工建设,2006年一季度投入使用。环保科技园和软件园已开工建设。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当涂分中心7000平方米厂房已投入使用。
全面推进863新材料基地建设。863新材料基地自2003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以来,成立了高规格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编制了发展战略规划并顺利通过由两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审,完成了新材料产业园的布局和选址;形成了新材料基地主体园区及各具特色的分园区的建设格局,其中主体园区于2004年底开工建设,“新型环保设备产业化”、“齿科正畸陶瓷托槽”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慈湖、当涂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工作也在扎实推进,形成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建设局面。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新进展。马钢、星马、山鹰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实现了企业的改造提升,企业规模与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马钢股份公司的“高性能建筑用钢应用技术开发”和星马汽车股份公司的“省专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个项目被列入省政府与科技部合作共建的重大项目。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1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星马汽车股份公司、方圆回转支承公司等一批企业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规划(ERP)等项目实施,实现了企业管理和生产工艺数字化。
科技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在与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几十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又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聘请26名院士、教授担任市政府顾问。每年产学研合作项目40多项,马钢股份公司与铁道科学院、钢铁研究总院等合作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与芜湖、铜陵、安庆联合开展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参加了长三角大型科学研发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成为首批开通的8个城市之一,我市是安徽省唯一进入的城市。
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激励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中介服务不够到位;科技投入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资金尚未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资金的制约;科技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有待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龙头骨干企业少、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业智力支撑有待加强,高层次研发人才缺乏,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能源等技术革命正酝酿新一轮的历史性突破,孕育着新的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发达国家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的生产、流通和研发体系随着市场开放而全面进入,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提高产业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型创新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为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从区域竞争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成长壮大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优势日益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东部地区的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对我市的影响日益增大。我市紧邻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具有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辐射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在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和挤压。我市只有加强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跃上与长三角互动的平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从市情看,“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必须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动力,加大高新技术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必须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必须依靠高新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综上所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区位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才能后来居上,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三、“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实施科教兴市和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集中优势资源,抓好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提升改造,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推进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原则
──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原则
坚持突出自主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突出产业化,着力抓好一批牵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化重大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和企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重点突破与优先发展原则
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优先发展”的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尽量延伸产业链,发展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
──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发展重点,从投资、税收、人才等方面实施政策导向,加大扶持力度。围绕市场需求,引导和组织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及技术开发。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国家863新材料基地,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始终保持在安徽省前列,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分别占工业增加值的25%以上和地区生产总值的20%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以上,其中,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0个。新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试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个。
到2020年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35%和30%。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马钢、华菱自主创新项目进入省部共建为契机,强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争取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进入省部共建,加快走出一条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路子。支持马钢和星马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新的博士后工作站。充分发挥本市科技资源的潜力,整合本地科技资源,加强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大型企业,新建2个国家级、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与长三角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格局。
建立具有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把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立高新技术孵化和开放式研发平台,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提供优质服务。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评估中心、技术市场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转变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拓展服务领域,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二)研究开发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和产品
1.大力开发新材料技术及产品群,延伸产业链,加强终端产品的开发,形成以高速车轮、优质线材、高附加值板卷、稀土合金材料为代表的新型钢铁材料及产品;以电机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四氧化三锰、钕铁硼为代表的新型磁性材料及产品;以特殊炭黑、彩板涂料、钛酸钾晶须、空气弹簧为代表的新型化工材料及产品。
2.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加强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与集成研究,形成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钢铁企业生产协调与管理系统、选矿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
3.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形成以重型卡车、非接触(射线)在线测厚仪、全自动立式螺旋脱水机、环保型智能高效工业水过滤器、数控机床、精品回转支承、拆除机器人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
4.加快研究开发与应用环保技术和产品,形成以转炉烟气干式净化、金属矿山无公害开采、垃圾渗沥液一体化处理装置、小区污水处理回用装置为代表的环保技术与产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5.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形成以农产品深加工、储运保鲜关键技术、优质水稻、棉花、油菜、蔬菜园艺、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培育及新技术推广、蛋白功能肽制备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与产品。
(三)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管理(ERP)等技术在加工制造业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促进制造技术高级化、企业产品整机化、装备制造系列化,淘汰落后工艺与装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改造提升制造业水平。在钢铁材料生产与深加工、专用汽车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化工与生物医药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现代农业等方面,推动信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及产品的自主创新和广泛应用。
围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业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加快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重点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保鲜)技术、大宗农作物、畜禽与水产品良种优质化培育技术,提高现代农业水平,拓展农产品深加工的领域。加强动物疫病实验室建设,推广应用禽病防控、检测新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四)扶持促进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发展采用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和工艺生产高耐磨、高强度和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壮大高性能磁性材料、纳米磁性材料、软磁材料产业;发展新型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产业。
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设计和生产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星马专用汽车、华菱重卡和零部件产业;以矿山仪表、在线检测仪、拆除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工业仪表和设备。
3.发展循环技术和节约技术,实现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及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新能源和高效节能产业。
4.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加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立软件产业园,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5.发展生物工程、医药产业等其他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五)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和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扶优扶强,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创建活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技术、标准、人才战略,抢占知识产权制高点,寻求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空间,确保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有利地位。
(六)应用高新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高新技术和适用先进技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整体管理和综合决策中一个有机的支撑点。加强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促进钢铁、化工、新材料等资源加工型产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重点工作
(一)全面建成国家863新材料基地
加大《马鞍山国家863新材料基地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力度,加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新材料主体园区建设,全面建成具有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孵化功能、辐射功能的新材料主体园区和各工业园的新材料产业园;建成新型钢铁材料及深加工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性能磁性材料及产品、新型环保材料及产品、新型化工材料及产品、新型耐火材料及产品、新材料刃模具研发生产基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863新材料基地。以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建设
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建设,全力推进综合孵化楼主体工程和环保科技园、佳达软件园的建设进度,加快留学生创业园、新材料孵化园和配套服务工程的筹备和施工。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功能完善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的孵化平台、高新技术开放式研发平台,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0年,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孵企业达到100家。
(三)加快科技园区建设
加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塘南水产科技园的建设,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向规模和效益并举转型。积极扶持花山区省级民营科技园建设,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扶持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示范优质安全水产品生态养殖模式,创建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
(四)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交流
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拓展对外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省内区域合作,加速融入长三角,积极探索人才共享机制,引进一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创新人才。加大科技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具有牵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和科研机构进入新材料产业园区,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人才、资金、技术的聚集。
(五)实施若干重大专项
围绕国家863新材料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任务,整合全市优势科技资源,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1.新型钢铁材料专项。实施低成本高性能非调质钢线材的研究开发、稀土多元合金高耐蚀镀层材料的应用研发、外场条件下超细晶粒钢的开发、锰铁、铬铁脱磷技术研究及开发、发动机活塞环用高精度异型钢丝开发等研发项目。实施高附加值板卷、高压级超高压输变线路用稀土多元合金镀件、芯线合金、稀土镀锌钢带等产业化项目。
2.高性能磁性材料专项。实施启动电机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瓦型磁体制品研制等研发项目。实施钕铁硼、四氧化三锰、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瓦型磁体等产业化项目。
3.新型化工材料专项。实施四氧化三铁纳米粉研制及工业化生产中试、特殊炭黑等研发项目。实施汽车、列车橡胶空气弹簧、预硫化子午轮胎翻新、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产业化、特殊碳黑、纳米氧化锆陶瓷(ZrO2)牙科正畸托槽产业化、高性能辅助性胶凝材料、彩板涂料等产业化项目。
4.电子信息专项。实施绩效考核系统、产品成本及销售核算系统、钢铁企业生产协调与管理系统、选矿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多级机站通风远程集中控制技术研究等研发项目。实施网络电脑等产业化项目。
5.机电一体化专项。实施品位在线测控分析系统开发、全自动立式螺旋脱水机研发、MY系列短应力线轧机研制等研发项目。实施重卡汽车底盘、重型汽车车桥、汽车手自一体变速器、环保型智能高效工业水过滤器、非接触(射线)在线测厚仪、回转支承精品、高效连铸钢水控流集成系统装备、干熄焦技术焦罐装备、多头路灯节能控制器、粗粒永磁辊式强磁选机、数控板料折弯机系列新产品、YB系列氮爆式液压破碎器、拆除机器人、固定式液压破碎站等产业化项目。
6.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用信息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引导和促进企业按信息集成思想,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M)、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企业资源规划(ERP),全面提高制造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汽车制造行业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多项信息化技术集成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生产工艺数字化、基础装备数字化和在网络基础下的企业数字化。
7.现代农业专项。实施微生物发酵接种、低盐无防腐剂即食蔬菜GMP加工研究,风鹅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河蟹暂养育肥技术研究与开发,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双低”优质常规油菜新品种选育,蛋白功能肽制备中试等研发项目。实施安全优质水产品规模化生产、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当育粳2号大面积推广、低温肉制品、生物酶法生产高品质菇(菌)类调味料、酸豆奶系列产品生产、生物法制浆及高效有机肥生产等产业化项目。
8.节能环保专项。实施转炉烟气干式净化技术开发、垃圾渗沥液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开发、金属地下矿山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金属矿山无公害开采技术研究、深井高温矿床降温技术研究、低热值燃气-蒸气循环发电新工艺、高炉渣制备水合二氧化硅的研究等研发项目。实施集成式高效低耗小区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产业化、蓄热式燃烧技术步进梁式加热炉、废浆渣和固体垃圾综合利用等产业化项目。
六、保障措施
“十一五”是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
充分认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认真研究部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抓好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中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与配合。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服务,下大力气解决好环境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二)制定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出台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关政策措施和鼓励创业投资的政策措施,优化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落实鼓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研发活动的税收政策,通过税收减免、纳税扣除、研发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方式给予优惠。落实经省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享受省级独立科研机构有关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实行积极的出口退税政策。落实为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措施。明确政府采购政策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措施和办法。加大对企业研究与开发、产业化、技术改造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按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贴。
(三)建立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体制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简化办事手续,规范行政行为。学习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理念,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加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有效的基地管理体系和新型基地管理模式。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业绩报酬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四)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建立“政策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政府扶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强政府投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结合。进一步加大市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达到市本级财政支出的3%。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科技基础条件与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落实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制定科技项目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措施,引导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资金。吸引外地风险投资机构来我市投资,扶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使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加大高新技术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含金量;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渠道,既注重境内招商,又注重境外招商;为引进国际资本与技术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并加以法制化、制度化。继续加强向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申报项目的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列入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五)加快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马发〔2004〕11号),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立足扩大总量、提高素质、内招外引、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人才、项目,实施集聚人才、合作交流共享人才,政策手段激励人才等措施,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研发人才和企业家人才队伍。依托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人才优势,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吸引其高科技人才来本市创业,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引进我市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和紧缺人才。建立留学生创业园,鼓励留学生来马鞍山创业或为马鞍山服务。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在马高校发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启动“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有重点地资助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国(境)外学习研修。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批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对引进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的高新技术紧缺人才,采取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帮助解决其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