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揭幕 奏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新乐章
来源:e-works 更新时间:2012-04-14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根据最新宣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继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后,继续奏响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乐章。
    一、中国的信息化之变
    “九五”期间,我国还仅仅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CAD\CIMS作为应用推广阶段,建立了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可以说是我国信息化的雏形工程,也或多或少给我国信息化注入了生机。
    “十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在“九五”CAD\CIMS应用推广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的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加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可谓是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口号是江泽民在2000年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提出来的,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前瞻性。
    步入“十一五”阶段,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在更大程度上拉近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密切的关系。数月后的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诞生也更好地印证了我国信息化进程将走向前台,与国民经济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恰逢e-works第二届中国制造业CIO年会召开期间,引用e-worksCEO黄培博士的一句演讲词:“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中国制造业在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在变……”这边黄培博士用“变”来盘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那边国务院大部委改制中诞生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好给了中国之“变”最好的佐证!
    二、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又一里程碑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上一个分水岭不妨追溯到“十五”初期。
    02年科技部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李建司长发表了《做好制造业信息化这篇大文章》的讲话,他提到:“制造业信息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必须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人为本”。
    一方面是政府给了我国信息化进程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国际化竞争对我国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后的“十五”期间,包括“十一五”前期,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全面加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第二届CIO年会期间,e-works记者就“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采访到部分与会代表,中国铝业CIO 文欣荣说道:“这次大部委改制带给我国工业信息化新的生机,更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安世亚太副总裁赵敏在阐述我国信息化建设所处的境地时说:“相比发达国家,在一般信息化的基础上,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不大。在IT传媒方面,比如新浪、sohu,和国外的差距并不大;在通信方面,比如有线电视、数字信号、移动通信,我们也并不落后多少。我们跟国外真正有二三十年以上差距的,是我们传统的装备制造业,是我们的汽车、船舶、坦克、核工业。在现阶段的中国,最需要加强的是制造业信息化,是具有自主开发完整意义的中国制造”。
    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中国ERP产业联盟常务理事蒋明炜先生也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表示支持和期待,他说:“从“推动”到“促进”到“融合”,可以看出国家对信息化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性,而且这个认识越来越深入”。
    诚然,信息化必须建立在工业基础上,没有发达的工业就没有信息化,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工业也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引导、提升和联结才具有现代意义。信息技术正在创立新的产业,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赋予工业部门以全新的内容。
    作为“制造大国”,在往“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步履维艰。这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将成为我国工业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也将踏上更精彩的舞台!
    此次大部委改制,正好迎来了这一契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将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想贯彻地更彻底,也成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三、制造业将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监管重点
    目前已经确定合并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发改委“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包括工业司和产业政策司。
    工业司在发改委序列中主要负责石化、化工、中西医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纺织、烟草等行业的发展战略,拟订、修订上述行业的产业政策,起草法律、法规及配套的规章;产业政策司则研究分析上述产业发展的情况,按照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产业发展方向,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监管领域都在制造业范畴。
    对于此前人们表示把国家烟草专卖局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不解,由于工业司负责的领域中已包含烟草行业,正符合此次“大部制”减少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的原则,如此说来,也是合情合理的。加上主管信息产业的信产部和国家信息化协调机构国信办,以及司职国防科技工业方针政策的国防科工委,一个目标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统一的工业管理部门应运而生。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他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主要是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指导行业发展,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尽管此前业界对于本次的部委改制有着颇多期待和猜测,但最终方案的出台仍在大多数人的预料之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一下合并了国防科工委、信产部、国务院信息办、国家烟草专卖局等诸多单位,这让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职能变得异常复杂,管理难度也可想而知。
    然而,方案设计者的思路仍有迹可循。从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政策角度出发,我们也不难接受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了。
    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甚至认为,“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显示国家对过去一些利益领域要重新渗透进入。”
    方案出台前一天,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顾平安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名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整合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和部门》的文章。文章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紧迫任务。
    不过,这一融合,的确融合地很彻底……
    四、奏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乐章
    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的意义,是无容置疑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应该更加注重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做为一个工业大国,需要保持工业持续稳定发展,能否使其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能否在适应过程中使结构升级,都需要一个“大工业”部门来协调发展。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经济粗放式增长的窘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一直以来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部分行业地区投资过热等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就在于我国仍未根本改变传统工业化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工业化路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是刻不容缓。资源要节约、能耗要下降、环境要保护、技术要进步,这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各地更多的探索、创新和实践。
    从十五大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党和国家从基础抓起,此时是信息化工作的推广阶段;到十六大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我国工业信息化进程还刚刚起步,以信息化工作为主导带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再到十七大的“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大部委改制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找到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更好的结合点,为即将到来的“信息工业化时代”奏响新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