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艳照门看如何防止移动存储泄密(图)
来源:小熊在线 更新时间:2008-04-23

作者:Asimove
 
 
    PC和网络的普及推动了全民信息化的浪潮,很多人在为数据分享和快捷沟通而欢欣鼓舞,却也有不少人为保护隐私而苦恼。

    什么样的人正在苦恼?什么样的用户将会苦恼?其实,只要你只要在使用PC,你就会面临着隐私泄露的危险。或许你觉得自己的PC很安全,或许你对保护个人信息无所谓,但恰恰是在我们的这种无知无畏中蕴藏着杀机。

    年初人人风传的“艳照门”即是如此,不管是有人刻意窃密,还是维修电脑过程中的“疏忽”。总之结果就是:当事人因为疏于“保密”而声名狼藉,不仅是自己,还株连众多。

    这些“艳照”是怎么泄漏出去的?可以查证,但是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因为你很难将泄密事件定性,到底是“犯罪”还是“侵权”,到底是“恶意”还是“无意”,泄露私密的过程一定简单,但是承担的苦果却一定万分沉重。

    受害者事后的感慨肯定是一样的:“没想到……”。

    真的是没想到么,还是想到了却没有去防范呢,通过PC泄密的方式其实有限,就目前来说,大致四种:

    1. 直接获取:在你身后直接窥视屏幕、键盘,聆听你叙述等。这种很容易防范,保持周围的安全领空就可以了,同时也别忘了检查摄像头之类的“暗器”。

    2. 病毒木马类:这是最常见的泄密途径,也是最“与时俱进”的方式,选择一款好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这已经是新一代网民必备的常识了。小熊在线

    3. 网络共享:当你注册论坛或者网上购物时,个人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不经意间就暴露在网络上了,再加上强大的“搜索”帮忙,泄密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4. 存储共享:这是一种最近才爆发的泄密方式,伴随着刻录光盘、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的普及,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外泄愈演愈烈,而且大多伴随着严重的后果。

    可见,前三种的防范都是有现成经验的,而且对于商务用途或者公司机构来说,它们都是属于常识性的泄密危机,早有防范。反倒是第四条,在和别人共享存储硬件时的泄密成了凸显出来的问题。

    例如:英国税务及海关总署弄丢两张重要数据光盘,其中包括 2500万人的敏感信息,属“重大失误”,总署署长引咎辞职。某著名公司员工窃取机密资料、竞争对手收买核心数据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而关系到个人用户的,比如恋人亲密照片被公布于众、个人资料被他人误删除、信用信息被盗用等,都是身边亲友同事每天都在经历的。

    如何解决?很多人可能会条件反射的说出:“加密”。的确,如果给“艳照”文件夹加密,它就不会流传网络间;如果给光盘加密,相关官员也不至于下台;公司的资料严格加密,窃取行动就很难得逞。

    但是加密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企业级的加密不适合个人用户,软件级的加密太不可靠,而既易用又高强度的加密产品是哪些?我们自己也在关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