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攻击了政府?病毒和黑客窥觑电子政务漏洞
来源:博客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当政府开始使用信息化等先进的办公手段,提高办公效率时,其实也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就像汽车速度越快,其安全性越要重点考虑一样,政府信息交流手段增加、速度加快后,自然也要为安全付出代价。病毒、黑客、内鬼,随时都在窥觑电子政务留下的漏洞。

  政府被攻击,后果很严重。分析出谁攻击了政府,分析出防攻击的方法,政府安全就可以高枕无忧。

  病毒

  王局长没想到,带笔记本回家办公竟然让他闯祸了。

  王局长是新提拔上来的年轻干部,学历高、见识广,很早就认识到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在他的推动下,局里率先实现了网上办公,每天登录内网处理公务成了他必修课。让他头疼的是,白天总是很忙,不得不把笔记本带回家,晚上在家办公。

  他正读初中的儿子也学会了用电脑。儿子有时偷偷用用老爸的本子,感觉真是爽,每次他都把各种可能被发现的迹象都消除掉,所以精明的王局长一直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一天,王局长像往常一样,把笔记本带回家办公,中途有个朋友有急事找他,留下儿子一个人在家玩联网游戏,结果电脑慢得像蜗牛,重启电脑还是一样慢,游戏正玩得开心,怎么也不忍停下。想想老爸短时间不会回来,像往常一样偷偷打开笔记本。没想到过一会儿,本来很快的笔记本也变慢了,他只得“处理”好老爸的本子就睡觉了。第二天,王局长发现笔记本运行很慢,没有一会儿,整个单位的电脑都很慢了,网管一查,发现感染上病毒,而且传染源就是局长大人的笔记本。

  对于王局长来说,幸运的是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危害。其实笔记本等移动设备的不安全造成泄密等重大事故都是可能的。

  如果说电子政务其实在时时受到威胁的话,那最直接、最常见的威胁其实就是病毒,而病毒制造者则成为罪魁祸首。

  首先需要为病毒制造者“澄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产和制造病毒并不是专为攻击政府,而是为了攻击所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而政府只是受害者之一。但是,由于政府行使的是行政和管理决策职能,所以一旦政府的计算机和网络被病毒“扫荡”上,那损失不可估量。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院长陈钟指出,在原则上,政府内网和外网应该在物理上隔离,可以避免任何病毒的侵入。而有时可能会因为工作人员个人原因,而破坏了真正意义上的物理隔离。有的员工插一根电话线就开始了拨号上网,这样内网在没有防火墙等的保护下,完全暴露在互联网上。另外,像王局长一样,笔记本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麻烦,一个可以登录内网的笔记本,有可能随着使用者离开办公区域,在各种场合接入互联网,然后把感染上的病毒带回内网。邮件也是极易感染病毒的途径,由于内网和外网是不通的,一些单位的职员因个人需要而使用互联网公司提供的邮箱,这样病毒就可能随着邮件传到电脑上。

  由于政府单位的电脑保存了重要的机密信息,如果感染了病毒,造成的事故小到某台电脑变慢,大到整个内网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泄露国家秘密,造成经济损失。

  内网和外网的隔离有物理和逻辑两种,物理隔离可以保证外网上任何的病毒都不会感染到内网,逻辑隔离是用防火墙阻止病毒进入内网。但是物理隔离也容易引起两难问题。一般的杀毒原理是通过病毒特征库,这需要定期更新。而安全厂商的病毒库是在外部的互联网上的,处于内网的计算机又不能登录位于外网的服务器,也就没有办法进行定期的病毒库升级。如果没有及时升级,再好的方案都是无效的。对于这样的两难问题,陈钟指出,在设计病毒库更新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到政府部门的特殊性,可以在内网设置专门的病毒库更新的服务器。

  有人会说,既然内网和外网是物理隔离的,还需要保护吗?陈院长指出,在一个小到几百人大到几千人的单位,极有可能因一两个人违规操作而感染了病毒,而内网又没有安全措施的保护,这是极其危险的。

  其实,在反病毒方面,技术上的控制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要靠人们意识上的重视。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和对制度的遵守,再好的反病毒技术也不能有效防病毒。首先在安全上要有足够的投入。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时候,安全要占到整个预算的15%,甚至更高。而现在一些单位在遇到成本约束的时候,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安全方面的预算。再者,平时对于各种规定,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遵守,比如不能私自拨号上网,不能随意把携带了机密文件的笔记本在办公室外接入互联网。另外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经常备份重要文件、及时汇报电脑的特殊情况等,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因感染病毒而引起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