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永燕
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陈禹访谈:CIO需要博弈
当前,博弈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频频出现在各种经济管理类书籍中。在这些书中,可以查询到博弈的涵义为“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也有人把博弈这个词的涵义解释为赌博和下棋。实际上,博弈的英文词汇是Game,直译成中文就是“游戏”。
CIO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和CEO以及各方面利益主体进行博弈。“CIO应该承认各种群体追求各自利益的合理性。并据此给予适当的考虑和安排。所以我建议CIO要学一点博弈论,主要是学习它的基本理念。”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这样认为。
陈禹求学期间,曾经求教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乌家培教授。1989年,乌家培教授创建信息经济学会,在参与这个学会的活动过程中,陈禹比较系统地接触了博弈论及信息经济学的理论。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博弈论专家约翰·哈桑尼名誉职位,陈禹随代表团参加了授予仪式,并向哈桑尼介绍了中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状况。
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和其他经济学分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考查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经济行为,而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博弈论。CIO应该多了解一些博弈论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近日,CIO INSIGHT杂志社记者采访了陈禹,与他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工作中借助博弈论的方法取得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CIOI:近年来,博弈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人都在提博弈这个概念,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博弈论的发展历程。
陈禹:确切地讲,对策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多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的数学模型。从历史来看,它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中国古代、外国古代都有萌芽。而从近代开始,人们进入了系统研究博弈论的阶段,1944年,科学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滕合著了一本名为《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书,对人们研究过的这一现象建立了数学模型,开创了现代意义下的博弈论。从那时候开始,很多经济学家认识到用这样一种方法来描述经济行为,会比以前的方法更切合实际。这就出现了研究博弈论的热潮。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学家继续发展博弈论的方法,他们更加关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994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多次颁给了研究博弈论的经济学家,如纳什等,这就使博弈论研究又进入了一个高潮。
博弈论最初是一个经济理论,不过随着实践的发展,它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经济的范围,扩展到管理学界。之后,钱学森等老一代科学家建立了系统科学理论,主要研究复杂系统,比如都说系统复杂,那么它为什么这么复杂;再比如社会为什么复杂、市场为什么这么复杂、股市为什么复杂等等,里面也大量用到了博弈论的理念。这样,博弈论就扩展到了系统科学领域。
博弈论的发展历程从数学开始,到经济、到管理、到对系统复杂性的认识,关心它的人也越来越多,关心的范围超出了原来数学或经济的圈子。我认为博弈论是21世纪经济科学理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在博弈论的发展历程中,是什么原因使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博弈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在于它把观察事物的视角从原来只考虑单个主体转变为考虑多个利益主体,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利益主体在做判断的时候,是有一个价值评判标准的。博弈论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就是承认多种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需求。承认这种利益需求的合理性,并且根据这样的理解,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博弈论的实质。
以前我们评判一件事情做得是否正确、科学的时候,实际上往往是站在某一个利益主体的角度来考虑的,同时又把这种考虑当做一种判断的标准和真理。其实,这么对一个事物做出判断是不对的,这种思想方法可以成为“一厢情愿”的思想方法,就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
比如中央制定了某项政策,可能你会认为这项政策实施后会有好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该项政策没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积极响应。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落差,主要是因为你在评判这项政策时,只是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而没有考虑地方政府的利益。但实际上地方政府的利益和中央政府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它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当一个人做决定时,只考虑一方的感受和利益,而不考虑其他一方的话,就叫做“一厢情愿”,这样就不容易办成事,所以很多理论就不能落实,很多看来很好的理论实际上却做不到。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如果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存在多个利益主体的时候,在考虑问题时就不能采取“一厢情愿”的思路。所以虽然博弈论的数学理论很复杂,要用到一些比较深奥的数学工具,但是它得出的结论却是非常容易理解、简明扼要的,那就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能“一厢情愿”。
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基发提出的WSR理论,一个人要到社会上做事,就要知道物理、事理、人理。所谓物理,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中物质运营的道理;事理主要是指做事的道理,要合理、优化安排资源;而人理则是指要了解人做事的动力是什么。其中,人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博弈论是研究人理的一种基本的理念和方法,比如说某件事情甲方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乙方也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两者是有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通过他们之间的一种博弈的关系,最后达到一个不是单一一方利益最大化,而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因而最后能够做成的解决方案。如果这事做不成、合作不了,那最后大家都得不到利益。这样大家互相让一步,最后就能达成一个平衡状态。
有些人认为博弈论就是赌博和尔虞我诈,其实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很实际的科学,是非常实事求是的。因为它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承认各方追求各自利益的合理性。博弈可以分为两种,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我们常说系统科学1+1大于2、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是我们的整个系统科学生产力提高,并不是我多一分你少一分,并不都是零和博弈。所以博弈论是积极的,特别是其中的合作博弈,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博弈论承认关系双方都有要求,而不以某一方的为标准,最终是大家商量的结果,这就是合作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