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已經發生了半個多月,目前抗震救災工作正逐步進入災後重建階段。如何針對地震中凸現的應急通信保障難題作出改進,以此為基礎建設更加符合我國國情、更加實用的應急通信信息體繫,是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各大通信企業都在認真思考的問題。各方面的專家大都表示,這次大災,對現有的應急繫統是一種考驗與檢驗。在災後重建中,應考慮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要優化整個電信網多元化布局。發展應急通信優勢技術,建立起一套空中與地面相結合、有線與無線相結合、固定與機動相結合的立體應急通信繫統,加強互聯互通監管和通信相關設施保護工作。另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體化應急通信管理體繫,制定詳盡周密的應急通信保障預案,還應定期進行應急通信演練活動。從這個角度出發,通信企業應充分挖掘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和建設能力,在國家統籌安排下,配合建設一個能滿足更高要求和適應更復雜情況的應急繫統。
建立天地結合、模式多樣的立體應急繫統
專家表示,應急響應,速度是關鍵。不僅各運營商要建立跨網絡聯動機制,電力、無線電各方面配合也應密切纔行。此次震災告訴我們,在建立完善固定網、移動網通信保障之外,建立天地結合、模式多樣的立體應急繫統將是解決之道。
在各大運營商搶修恢復固定、移動通信網絡的同時,衛星電話從一開始就發揮了威力。5月13日下午,通過中國電信工作人員帶來的海事衛星設備,北川縣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撥通了與外界的第一個電話。由於衛星電話、短波電臺基本受自然條件影響極小,因此成為主要的救災臨時通信設備。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工程師楊然說,由於使用衛星電話成本昂貴,並不是一個常規配置,一般情況下都歸應急隊或應急車持有,當一些地方發生災難有需要的時候再調過去,國外也是這樣。但是政府公共安全部門,像公安、軍隊、消防可以考慮多配置些衛星電話,以便在災難發生後可以盡快恢復通信。
四川省綿陽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頻率管理科負責人金偉曉表示,無線電也為這次抗災搶險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無線電對搶險救災、應急通信、民用航空導航等通信專用頻率的保護性監測,及時防範和排查各類無線電干擾起了很大作用。金偉曉介紹,在日本,地震發生後民間電臺總能發揮巨大作用,為災民傳遞信息,通過電波給人們帶去溫暖和鼓勵。他指出,我國業餘電臺的組織形式相對松散,如果安排不當可能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如果可以用一個合理的機制對其進行規範,在應急中也是可以發揮出很大作用的。
建立政府主導、企業配合的統一應急繫統
2006年初,國務院發布《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進一步明確了重大通信保障或通信恢復工作的響應程序、組織指揮體繫、職責和有關措施,以及時有效實施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專家認為,要提高應急通信能力,就應該明確政府和運營商各自的職責,建立由政府出資、統一管理和調度,各運營商積極配合的應急通信繫統,同時要加強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和聯繫。政府之所以要發揮主導作用,是因為應急通信繫統有著典型的公共物品的特點,而公共物品的特殊性決定其一般都應由政府來提供。就應急通信繫統來看,其成本高昂,使用頻率較低,在某些危難情況下使用還可能免收通話費用,不會產生多少經濟效益。這樣的應急繫統主要讓目前已完全市場化的運營商來建設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而必須由政府擔負其主要成本。由政府出資,還能對應急通信繫統的建設進行宏觀調控和合理布局,通過綜合各運營商的意見,結合特點不同的各種方案,以較低的成本,建設多種應急通信繫統相結合、能夠對緊急情況迅速反應的繫統。當然,政府在網絡維護、業務提供上不具備特長,這就需要發揮電信運營商的作用。政府可以把應急通信繫統分配給各運營商使用,並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統一調度各應急通信設施,從而達到最佳的應急效果。
建立圖文並茂、多種業務融合的寬帶應急繫統
作為本次抗震救災的應急聯絡指揮的輔助繫統,電信的視頻監控、視頻會議等數據通信繫統,在通報險情、指揮救援、緊急救助等方面發揮出的重要作用,是傳統語音通信繫統無法替代的。除視頻監控和視頻會議繫統外,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融合的數據通信業務在抗震救災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從5月12日地震發生後,成都應急聯絡指揮中心一直在使用“全球眼”視頻監控繫統,為應急指揮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現場資料。據四川電信公司行業信息化部行業拓展經理張旭介紹,四川電信在全省縣級以上的地區都安裝了視頻監控繫統,其中包括此次受災情況比較嚴重的8個市縣,並實現了全省聯網,省公安廳可以實現全省範圍的監控。目前,成都、綿陽、德陽等地的視頻監控繫統運行基本正常,而汶川、北川等受災嚴重地區的繫統因遭受嚴重破壞無法運行。四川電信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采集存儲在前端設備中的視頻信息,幫助有關部門收集地震發生時的資料,為地震研究提供依據。
除視頻監控繫統外,網絡視頻會議繫統在抗震救災中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據介紹,在中國聯通四川分公司的努力下,中國聯通在地震發生48小時後,就搶通了直通都江堰的線路。5月14日下午,國資委利用中國聯通的“寶視通”網絡視頻會議繫統,召開了國資委抗震救災工作緊急視頻會議。目前,中國聯通的視頻會議信號可直達救災指揮現場,承擔中央及各級部門與地震災區的視頻通信聯絡工作。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的楊明川研究員認為,未來在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視頻監控、視頻會議、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繫統的作用,將是運營商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盡管IP技術降低了視頻業務的門檻,與運營商相比,繫統集成商和設備廠商在組網與技術方面的差距並不明顯,但在這次抗震救災過程中,電信運營商體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在網絡恢復和業務恢復方面也顯現出了明顯的優勢。在此次地震災害引發通信網絡出現故障造成通信中斷時,各大電信運營商及時利用網絡故障恢復、故障定位、網絡優化等技術迅速恢復網絡,保證了各種通信業務的正常運行。而據了解,汶川地震發生後,四川阿壩州與外界的通信一度全部中斷,唯一可以對外發布信息的就是政府網站,而該網站從基礎線路到網頁的設計,都是四川電信負責的。正是因為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優勢,電信運營商完全有能力也有義務在平安城市、遠程教育、電子政務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抗震保通信 國脈繫平安
(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