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出来的信息化别样应用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王沛霖

地震后,身份证丢失了如何补办?没有存折如何在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股民买的股票能不能顺利卖出?遭受损失的人如何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这一系列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每一件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它们背后的信息化系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的同时,也被逼出了一些新鲜的应用。

汶川的汽车银行

5月21日,当尚强把塑料袋包着的1.4万元现金交到汶川农行汽车银行的营业员手中时,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从大地震中侥幸逃生的他,从5月12日地震开始,一边要寻找失散的家人、同事,帮助救援人员一起在废墟中寻找受伤的人,一边还要随时保护身上这个包裹着巨款的塑料袋。“这些钱是我准备买摩托车的,其中有很多是从亲戚那儿借的,可不能丢呀。”地震后,汶川所有的银行都无法营业了,“带着这么多现金,干什么都不方便”。

地震后的第9天,一辆经过改装的公交汽车悄然停在了仍然满是废墟的街头。这是汶川出现的第一个汽车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林薇介绍,地震灾害发生后,农业银行紧急部署,在灾情严重、建筑严重损毁的重点地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了50个流动银行,包括汽车银行、帐篷银行、工棚银行等各种形式,满足灾区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

5月21日上午8点,震中汶川县汽车银行正式对外营业,解决了灾民购买生活急需物资和安全存储现金的燃眉之急。而在此前的5月19日上午10点30分,农行理县支行的帐篷银行正式对外营业。这是震中地区首家对外营业的银行网点。

灾后的第三天,工商银行四川分行在都江堰市用帐篷搭建起了应急业务办理点,一台ATM取款机率先恢复正常取款。一顶绿色帐篷,一台小型发电机,几个荷枪实弹的特警,混杂在都江堰众多救灾帐篷中的帐篷银行并不起眼,但里面却别有洞天。两台电脑、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台ATM机,连上网线就可以给客户提供正常的金融服务。

现在,工商银行又开始对帐篷银行进行升级,紧急从上海等地调运活动板房。目前设在都江堰、绵竹、什邡的板房银行已初具雏形。工商银行的第一个板房银行已在绵竹正式对外营业,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15座板房银行也将在一周内搭建完毕。

“我们银行的数据备份工作都做得非常周密,在这次地震中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工商银行都江堰支行行长文永祥表示,“对于既没有存折,也没有身份证的用户,只要去公安部门开出临时身份证明,就可以来银行办理业务了。”据悉,对于取款金额小于500元的业务,只要客户提供基本符合存款人的特征,并说出存款的大致数额,就可以取款。

据悉,截止到5月27日,农业银行在四川省已有1266个营业网点恢复营业,占全部网点的99%,地震重灾的每个县城都有农业银行的网点办理金融业务。

广元的露天证券部

“我们房子虽然没有倒塌,但有好几处明显的裂缝。经过房管部门的鉴定,它虽然不属于危房,但还是存在一定危险。目前我们已经不能继续在室内营业了,况且现在时不时还有余震,在房间里大家都不踏实。”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广元证券营业部客户部陈经理指着墙上的裂缝告诉记者,“汶川地震的第二天,我们就将10多台电脑搬到了证券部外的人行道上供股民使用。后来,我们又搭了防雨棚,既让股民避免日晒,又省得每天将电脑、桌子等东西搬进搬出。”

“幸好我们的数据都集中在北京总部,而且有灾备系统,所以我们的业务数据完全没有受到任何损失。”说这些话的时候,她显得底气十足。此时,她站在营业部门口的人行道上,背后是两排电脑桌,每台电脑前都围着三四个人:股民们都忙着看行情、下订单。

证券行业是信息化应用较为成熟的行业。网上炒股、电话炒股、手机炒股等新的业务模式层出不穷。据记者了解,中信建投广元营业部目前有上万名注册用户,但70%~80%都是网上交易,还有部分人采用电话委托的方式。现在,每天到证券部的股民只有五六十人。

目前,在广元市只有这一家证券营业部,而营业部采取的措施只算是应急。据悉,中信建投证券公司的领导将于近期到这里来,以便确定下一步的恢复计划。

和广元相比,绵阳、江油距离震中汶川的距离更近,遭受的损失也更大。在江油地区一共有两家证券营业部和一家证券服务部,目前都无法营业。

华西证券公司江油营业部办公室负责人朱倩介绍说:“江油地区的地震安全警报还没有解除,很多股民聚集在营业部非常不安全,而且营业部四周都是高楼,也不具备在周边场地继续营业的条件。所以,现在证券业务主要通过网上和电话进行交易。”

据悉,这个营业部有5层楼,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交易大厅、大户室、中户室等。不过,由于网上炒股的交易量已经占总交易量的60%以上,电话炒股的交易量也占20%以上。所以,目前地震对证券交易的影响并不大。

“华西证券在绵阳也有一家证券营业部,也处于类似的状态。” 朱倩告诉记者。

仅有数据备份是不够的

据记者了解,现在证券行业已经实现了业务大集中,也就是说,所有的交易都直接与上海、深圳的证券交易所的业务系统对接,各个证券公司的业务数据也都在总部统一管理。而且,按照证监会的要求,每个证券公司的数据都会至少在两个异地做灾难备份,以防不测。此外,越来越多的股民采用网上、电话等交易方式,去证券营业部进行交易的客户一般不到证券营业部日常交易人数的10%。

“理论上即使证券营业部全被砸坏了,只要客户能上网,就可以交易(手机无线上网也可以)。很多券商有全国特服电话号码,只要客户能打电话也能交易。”一位证券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

银行业也类似,各大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业务大集中,灾难备份的解决方案比证券行业还要稳妥。

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相比,行政部门的数据灾难备份工作要落后一些。但现在各级政府对这项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了。据记者了解,在汶川地震前几天,成都市政府的数据灾难备份工作刚刚启动。

不过,即便有了数据安全保障,我们就能坦然应对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了吗?

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权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灾难应急解决方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是简单地在异地进行数据备份那么简单。像汶川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事件,不是做好数据灾备就行了,要各个部门互相合作。比如,一个银行系统的应急预案,要包括和电力、通信、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软硬件供应商的大力支持,才能在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将损失降到最低,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恢复正常工作。”

记者看到一份北京某证券公司营业部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其中对通讯、网络传输、服务器路由器、应用软件、电力系统等各类故障都做出了很细致的应对措施。该营业部经理表示:“现在看来,这样的应对措施太简单了。如果遇到汶川地震这样的灾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下一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