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保障职工民主权利、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落实职工社会利益和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对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工会进一步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指明了方向。
各级工会组织要全面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按照建设“有为、法制、活力、温馨”工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在组织、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打造新型产业大军
当前,农民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培养和锻炼,把他们逐步打造成为一支高素质、有技能的新型产业大军。一要坚持通过学习提升素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载体,依托职工中专学校,探索“校企联办”学历班工作的新路子,不断巩固和发展以女职工周末学校为基础阵地的各类职工培训基地,建立职工流动书屋,组建职工读书演讲团,提升农民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二要坚持岗位练兵经常化。以争当“工人先锋号”为抓手,深化建功立业工程以及各种行业的练兵比武。三要坚持技术创新项目化。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广泛开展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为主的科技活动。提高创新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社会和谐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工会组织要适应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来抓。一要创新工作理念。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开展“双爱双评”活动,努力营造一种“职工关心企业、企业关爱职工”的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二要创新工作载体。以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活动为载体,把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设作为创建活动的主题,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切入点,把工会的主张和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企业和职工群众中去,使创建活动成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品牌。三要创新工作策略。坚持依法维护和以情沟通的统一,着力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努力追求职工利益和企业效益的“双赢”,使工会干部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劳资矛盾的协调者。四要创新工作方式。注重整合资源,争取各级行政组织及上级工会组织的支持,发挥好社会、新闻舆论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共同打造和谐的劳动关系,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健全工会维权机制
各级工会组织要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天职”,努力构建法定性、政策性、社会化三大维权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会维权机制:一是职工民主管理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企业改制公示制、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平等协商制度。继续推进行业性、区域性职代会制度,探索和完善企业集团职代会制度,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的职代(教代)会制度。做好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推行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在工业园区和各行业内建立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巩固已签订集体合同落实续签工作。二是职工困难帮扶机制。进一步叫响“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口号,全面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窗口建设,深入实施困难补助、就业帮助、创业资助、教育援助、住房协助、急难救助、法律援助,全面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医疗互助活动中来,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断扩大“五险”覆盖面,实实在在帮助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三是职工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督促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劳动保护组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群众性监督检查的作用。四是职工工资保障机制。主动配合和积极推动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等行业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帮助农民工追讨企业欠薪,督促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实行同工同酬。夯实工会组织基础
各级工会组织要全面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重点抓好企业工会建设,真正把企业工会建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建设之家”,维护职工权益的“维权之家”,协调劳动关系的“和谐之家”,提高职工素质的“学习之家”,丰富职工精神生活的“文化之家”。二要抓组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工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党建带工建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推进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会,以及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和中小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研究制定劳务派遣公司工会组建工作意见,着力做好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建立工会组织的工作。三要抓规范。努力探索工会组织建设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的路子,进一步健全组织、完善职能、加大投入、注重特色,促进基层工会真正把职工组织起来,把活动开展起来,把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