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模最大、设施等级最高的专业数据中心落成
来源:比特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李群

  2008年6月26日,中国规模最大、设施等级最高的专业数据中心——中金北京数据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数据中心由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投资,按照国际最高设施等级(容错级)标准建设,主要面向银行、保险、证券和公共服务部门等行业客户提供信息系统场地资源服务、生产中心运营托管服务、灾难备援和业务持续管理服务。据悉,已有中国建设银行、泰康人寿保险等首批金融企业入驻该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业务持续管理领域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信息安全和灾备服务外包:国际上一个成熟的产业

  伴随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数据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成为当今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依赖信息技术系统支撑其核心业务的行业,数据已经向单个或者少数几个数据中心集中,数据中心成为了业务处理的中枢,使之具备了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能力,并由此大大提高业务效率和管理规范程度。但同时,信息安全就成了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持续管理中最脆弱的一个环节,防止数据缺失和系统中断对业务运作的冲击,也成了关乎这些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通过建立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并对信息系统及其数据进行备份,就能使数据中心可以预防和抵御绝大多数的自然或者人为突发事件的影响,并且万一当信息系统因遭受不可抵御的突发事件的影响而无法正常运行时,备份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系统切换、数据恢复和重续运行,从而保证相关业务的持续性。这就是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和业务持续管理。

  在发达国家,一些机构和企业沿用传统的自行建设和管理的方式来实施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和业务持续管理,而更多的则是采用更加现代的外包服务方式。通过在发达国家对信息系统的大量用户的调查,国际上多个权威机构研究结果均表明,信息系统的灾难备援采用外包方式的大约占了全部调查对象的70%左右。信息安全和业务持续管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日常运营维护管理的团队和规范、数据备份和系统切换技术、业务持续预案的组织和演练等复杂的因素。信息安全和业务持续管理不是对资金、时间和人员的简单投入,而是基于设施、技术、业务和流程管理的综合系统。对于大部分有灾备需求的机构,将信息安全和业务持续管理业务向第三方专业服务提供商外包,将是一个更安全、更经济、更可行的选择。因此,专业化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信息安全和业务持续管理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仅美国就有30多家数据服务公司从事灾难备援及恢复业务,上百个商业化运作的灾难备援中心为数万家企业服务。全球最大的信息系统灾难备援服务商服务的客户数量超过了10,000家,年服务收入已超过10亿美元。

  中国的信息安全和灾备服务行业:方兴未艾的市场

  随着中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大型的政府数据中心、行业数据中心和企业数据中心也已经陆续建成,并且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需求仍然持续高涨。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事故和各种灾难事件之后,中国各级政府和重要行业的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基于数据中心的灾难备援,是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已经制订了一系列有关信息安全和灾难备份的发展规划与应用标准。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数据中心的整体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可以抵御灾难侵袭的高可用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还是极度缺乏,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中最大的安全问题。当中国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得越来越多动力的时候,中国的信息安全风险正在急剧上升。

  有关行业专家的分析指出,形成被动局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偏低、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灾备能力的建设滞后。包括前期已经进入市场的外包(第三方)数据中心在内,多数已建成和投入运行的数据中心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可用性程度均较低。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善,因为现有数据中心多数在设计阶段就先天不足,建设标准偏低,改造提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算维持现状,也还面临着业务扩充、系统升级、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重新建设高标准的数据中心,又存在着投资效益和施工周期的制约,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行业和企业信息化需求。

  第二,社会化和市场化服务程度低。对于高度依赖IT的企业和机构,特别是对于经营绩优企业和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心外包是解决信息安全风险、支撑业务高速增长的最佳途径。通过社会化分工,信息系统用户可以较低的投入,获得高等级的基础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但是由于缺乏行业先导和示范标杆,中国由第三方提供的专业外包服务比例还十分低。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那些具备创新理念和信息安全需求、而又不具备建设能力或者条件的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整体发展水平的落后和社会化服务程度的低下,使得在中国达到专业程度的信息安全和业务持续管理外包服务商更是难以寻觅。按照专家的计算,一个达到国际T4级建设和管理标准的高等级数据中心,其建设周期至少需要3年、直接投资至少人民币3亿元以上。因此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灾难备援能力的供需矛盾还将难以缓和。

  中金北京数据中心:国内最高等级的专业数据中心

  中金数据系统公司是目前中国境内投资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专业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以及灾难备援、业务连续管理服务提供商。该公司自2005年成立后,即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中金数据系统在2008年初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示范专项》项目,目前已通过审批,成为发改委的服务类重点扶植项目中唯一的灾备外包服务项目,该公司也成为了国家重点支持的社会化信息安全和灾备服务示范企业。

  根据对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的现场考察,该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大量吸收了国际金融级高可用性数据中心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精髓,严格遵循国家最新机房设计规范的A级标准和国际行业T4级标准的要求,其关键设施的众多高可用性设计保证了该数据中心的最高安全等级,可用性指标高达99.995%。由于采用了最高的等级标准,据估算,该数据中心每平方米的投资水平大约是目前中国同行业数据中心的2倍~3倍。

  据中金数据系统公司高层介绍,该公司正在山东烟台建设其第二个高等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东部的灾难备份数据中心。在未来的几年内,中金还将分别在上海、深圳及西部地区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最终形成中国最大的专业数据中心服务网络。

  专家评价

  中国知名的数据外包服务专家、中金数据系统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天晴先生指出:在灾难备援和风险控制方面,中国各个行业的数据中心首先应该保证基础设施的安全。只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运维管理达到最高安全等级,才能为业务持续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在高等级数据中心及其灾备体系的建设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技术难度大和运行管理难;另一方面,灾难事件的小概率和高风险也使高等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灾备体系总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在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方面,发达国家主要以第三方建设与运营的方式提供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以集约经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正是基于中国企业对高等级数据中心以及灾备体系的需求,顺应产业潮流,中金数据系统应运而生,为客户提供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并重的高可用和业务持续管理服务。同时,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以中金数据系统公司为代表的IT外包企业才有生存、发展、壮大的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先生认为,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对于一些依赖IT系统运行业务的关键行业和企业而言,提供了急迫需要的基础设施,对于保证这些行业的业务连续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何德全院士指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方面,基础设施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化共享,不仅是发达国家的普遍惯例和成功经验,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现代服务产业模式。何德全院士表示,北京数据中心的“独立建筑、功能分区”和高起点建设标准,是我国在灾备服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的一次成功尝试。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的建成开业,有利于缓解我国灾备行业高等级数据中心供不应求的矛盾,提高我国灾备外包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相关行业的信息风险管理水平,为我国灾备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附1:数据中心和灾备行业

  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其信息系统运作业务的行业和企业,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人们采用了从技术、管理直至灾备等诸方面的措施,其中,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国际行业经验来看,大部分引发信息系统灾难的事件,是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来消除、或者减轻其影响的。因此,对于业务持续要求较高的行业和企业来说,选择高可用数据中心作为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是抵御灾难风险,业务持续运营的前提和根本保障。

  数据灾难备援服务已成为发达国家信息工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所提供的主要应用是:在政府或企业的信息数据中心遭遇自然灾难或人为侵害时,启用在同城或异地建立的灾难备援中心提供不间断的信息系统服务,从而保证政府或企业在紧急状态下的业务持续性。在政府、金融、电信、交通、能源、公共服务业及大型制造/零售业等信息化依存程度高的行业,灾难备援应用极其广泛。特别是在震惊世界的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后,“灾难备援”成为全球性的信息安全课题。

  据中金数据系统公司副总裁、灾备行业专家张炳成先生介绍,高等级的数据中心可以提供四个层面的服务:(1)生产中心场地服务。客户将集中的信息系统迁入服务商的数据中心运行,并通过专用数据网络连接到前端业务场所,还可远程监控和管理其信息系统的运行,达到安全、经济和灵活的效果。(2)数据备份服务。服务商通过专用数据网络或者数据存储介质,以预定的复制方式(“同步”、“异步”或者“定时”)将客户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复制(“备份”)到服务商的高可用数据中心,以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3)灾难备援服务。这是数据备份基础的延伸。利用数据中心内备用的IT系统资源、业务设施资源以及与客户各分支机构连接的网络,在客户的数据中心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形下,可以按照预定的方式接替客户数据中心的处理功能,实现客户IT系统的持续运行。(4)业务连续管理服务。在数据备份和灾难备援基础上,对客户信息系统和业务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供降低灾难风险的优化策略,制定在意外故障或灾难发生时的应急业务处理预案、安排定期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持续优化,并为该预案的执行提供齐备的数据中心资源和IT专业人员的应急支持,从而确保客户IT系统和业务的持续运行。

  附2:中金数据系统公司北京数据中心布局和功能简介

  与我国常见的建设在办公大楼内的数据中心截然不同,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是一个占地100亩的独立园区。据中金数据系统公司负责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的副总裁罗耀兴先生介绍,该中心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工程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由中央机房、动力机房、业务栋、管理栋和后勤服务中心等物理分开的建筑物组成,其建筑规模目前位居亚洲第一,中央机房采用最高级别的行业标准,包括国家最新的A级机房设计标准和国际行业T4级设施保障标准,以完全容错的冗余化设计,达到99.995%的可用性指标,是目前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等级最高、配套设施最全、并向行业用户提供外包服务的专业数据中心。

  安全可靠,是数据中心运行的重中之重。从建筑设计开始,灾害防御就是该中心设计和建设中最关键的考核指标。数据中心的中央机房远离外部设施,且其一层外墙为防爆墙,有效防止人为破坏;园区周边设置安全缓冲区,可御防非法闯入;中央机房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比当地设防标准要求高出1度);全部建筑按一级耐火等级和一级防水等级设计;中央机房的地坪标高比外部道路高出90厘米,防洪涝灾害的标准为百年一遇;中央机房采用两级新风过滤系统,有效防御北京多风沙天气。需要说明的是,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的整个中央机房为全无水设计,并且可以现场无人值守运行,进一步避免灾害隐患。

  众多的高可用性关键设施保证了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的最高安全等级。在供电系统方面,来自国家电网的两个不同的骨干环路的10KV供电线路及N+1冗余配置的全功率应急发电机组,为整个中心提供三重供电保障;双路冗余的UPS系统,确保了电力供应的无断点运行和电源品质;独立冗余的双总线配电系统,完全消除了供配电系统的单点故障。IT设备运行区分割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均配备了多台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组,组成独立的和N+1冗余的制冷系统,保证了高负载和高可靠的制冷能力;在消防系统方面,整个数据中心采用控制中心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分层布置了立体式的气体灭火系统,确保消防演习和灭火过程的快速、准确、主动、有序,百无疏漏。在通信网络系统方面,在中央机房、业务处理中心和监控中心内以及各楼栋之间,均设置了双路由、全冗余的垂直和水平骨干光纤网络。中央机房内的每台系统设备均可配置独立双路网络连接。在安全防范系统方面,数据中心采用分级的安全区域管理和全方位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数据中心的长治久安。在信息系统监控网络平台方面,实现了系统级监控和应用级监控。

  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的高负载设计标准和灵活的空间规划条件,同样获得了客户和同行的称道。系统运行区高达每平方米1200VA的持续供电和制冷能力,以及每平方米700公斤以上的地板荷载能力,为IT设备的高密度布局提供了技术保障;超大开间的建筑结构,提供了从30平方米到400多平方米的无梁柱、无间断和方整的场地条件。凡此种种,尽管更进一步提高了工程造价,却换来了对客户需求的高度迎合,大大提高了对机房面积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客户的总体运行成本。

  无论在灾害防御、还是在系统负载能力方面,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都达到了极为领先的高度。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总裁张利女士充满自豪地说:作为中国首个规模最大、设施等级最高的专业数据中心,中金数据系统北京数据中心为行业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