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乘奧運之東風,“北京無線城市”一期網絡開始試運行,信號覆蓋區域包括二環、三環線路、CBD商圈、中關村等區域。這是目前中國最大規模的無線城市網絡。據介紹,到2010年年底,北京市將實現“滿城盡是無線網”的宏圖。
6月30日,記者在中關村廣場使用筆記本電腦時發現,無線網絡信號良好,使用搜索工具和登錄MSN、QQ的速度都很快,下載MP3和觀看視頻都非常流暢。
作為全國無線城市的“帶頭大哥”,北京無線城市以彪悍的形像登臺,強烈地挑動和刺激著各地無線城市擁躉們的神經。
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僅僅5天前,就在無線城市的發源地美國,一家曾經躊躇滿志的無線城市運營商MetroFi,突然宣布停止所有的無線城市項目; 更早些的時候,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取消了在其主要城市中心部署免費無線網絡的計劃;而早在2007年年中,美國無線城市的先驅EarthLink就宣布放棄費城的無線網絡; 在擁有全球最完整無線城市網絡的中國臺灣省臺北市,運營商安源資訊正經受著巨虧的煎熬。
來自全球無線城市“先驅們”的壞消息,難免會讓人感到擔憂,中國無線城市建設如何能避免重蹈覆轍?
跟風“過火”
就是“玩火”
毫無疑問,受到“北京無線城市”建設利好消息的影響,國內無線城市建設將掀起新一輪高潮。6月13日,廣州市政府已正式表示,為服務2010年廣州亞運會,將斥資10億元、分三期建成覆蓋整個廣州的無線網絡; 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亦明確提出,要在2010年“世博會”前建成覆蓋全市的無線網絡。
以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為首,國內的無線城市建設浪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呈現你追我趕的態勢。南京、天津、杭州、深圳、武漢等城市都提出了“無線城市”理念或規劃,且杭州等城市已經招標成功並開始建設。據“北京無線城市”的運營商中電華通介紹,目前全國範圍內進入該公司無線城市建設計劃的城市達29個,多數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一面是各地無線城市建設的風起雲湧,一面卻是反對人士的棒喝和質疑。電信專家項立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中國上馬的無線城市工程,或多或少有政績工程的影子,北京、上海、廣州無線城市的建設,背後最大的推動力是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這種情況的危險性在於,政府和運營商對後續經營的承受能力並未有充分的估計。”
更有聲音可謂振聾發聵。“很多無線城市的建設者不知道,他們其實是在玩火。” 一位業內人士明確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無線城市建設已經明顯過火了。很多城市盲目追風,對於用戶群定位、贏利模式等根本就沒有充分的市場調研、規劃和測算。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應用做不起來,贏利遙遙無期,運營不堪重負,巨額資金白白浪費!”
目前其他國家無線城市建設遭遇的困境,不但可以佐證這些業內人士的判斷,還將給中國無線城市建設提供“反面教材”。
不堪資金重壓
國外先驅成先烈
中國“無線城市”的概念也是舶來品,在全球最先提出“無線城市”概念的是美國的費城,但是如今費城的無線城市計劃卻遭遇了“突然死亡”。美國無線城市的先驅EarthLink早在2007年中就宣布放棄費城的無線網絡。今年5月13日,EarthLink宣布在免費奉送所有設備外加100萬美元都無法找到買家的情況下,決定一個月後關閉費城的無線網絡,費城市政府不得不親自出面尋找買家。
6月20日,美國無線城市運營商MetroFi宣布停止所有的無線城市項目,除了2006年與波特蘭市政府簽約建設的該公司最大的無線網絡外,此次風波還涉及聖何塞、聖克拉拉等近10個城市。
6月初,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取消了在其主要城市中心部署免費無線網絡服務的計劃。該州商業部部長Eric Roozendaal表示:“當前政府基於技術和財政的理由提供免費的無線網絡服務是不切合實際的做法。”
在擁有全球最完整無線城市網絡的中國臺灣省臺北市,運營商安源資訊正經受著巨虧的煎熬。目前,臺北的各類付費用戶數量在每月4萬左右,但平均用戶達到20萬後纔可能實現盈虧平衡。
“免費”一直是無線城市推動者們強調的最大賣點,但天下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無線網絡的建設和維護更是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持。據《北京市無線寬帶城域網可行性研究報告》預計,每個無線接入點投資需兩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在美國,每年每平方英裡Wi-Fi網絡的運營管理費用大約是4萬美元。
高昂的建設和管理成本,使得EarthLink和MetroFi這類二線中小運營商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EarthLink和MetroFi公司在費城、波特蘭等城市都采取的是企業獨立出資建設網絡以獲得網絡運營權的模式,但兩公司都沒能頂住成本巨大和收益無望的壓力。MetroFi是在為波特蘭市架設了590個無線AP之後,不得不請求市政府提供900萬美元公共資金支持後續建設,但是遭到拒絕,無奈之下隻得黯然退出。
EarthLink和MetroFi的退出,反映出這樣的現實: 以何種模式建設和管理網絡,已經成為決定無線網絡存亡的重要因素。
避免重蹈覆轍
運營模式是關鍵
“目前,美國等地無線城市建設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運營模式有問題。”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表示。
事實上,目前全球都還未找到一種理想的運營模式,這是限制無線城市發展的最大原因。
新加坡為了保持其免費無線網絡的運行,每年都向運營商提供巨額補貼。“中國並不具備實行新加坡模式的可能。”項立剛肯定地說。
另據相關人士透露,中電華通承擔了上海嘉定無線網絡一期工程近兩億元建設費用的絕大部分,作為交換,嘉定區政府將購買部分服務用於市政服務,以確保運營商收回部分成本。在北京,中電華通采取了類似模式。
Google在其總部所在地Mountain view市獨資建設免費無線網絡,條件是獲得廣告經營權,但同樣的模式在舊金山遭到了公民自由活動人士的強烈抨擊。MetroFi為市民提供兩種選擇,一種是有廣告但免費的無線服務,另一種沒有廣告但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但效果都不理想。
在新加坡,使用512Kbps基本服務是免費的,但運營商同時推出了網絡電話、在線遊戲等需要更高帶寬的收費服務。安源資訊也曾積極與臺灣島內視頻網站合作,並將觸角延伸到了遊戲終端PSP。可惜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措施都無法挽回運營商持續虧損的頹勢。“美國EarthLink和MetroFi等公司不成功,關鍵原因就在於運營模式賺不了錢,必然走向失敗。” 北京無線城市項目專家組成員,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分析道。
其實,目前困擾無線網絡最主要的兩個問題是收費和廣告。項立剛認為: “雖然無線城市被稱做第五公用事業,卻必須收費,因為水、電、氣等公用事業也並非免費的,運營商提供了服務理應收取一定費用。”
據中電華通有關負責人透露,北京無線城市項目奧運後將實行收費,4種暫定收費標準分別為: 按時間每分鐘收費0.12元和20元1天、60元5天、80元包月3種無限上網卡,但大眾是否買賬,尚待觀察。
安源資訊曾在臺北市制定預付費卡,售價3美元/天,6美元/星期,15美元/月,包月費12美元,包年費127美元的價格體繫,臺灣網民卻並不買賬,平均每個月包月用戶僅僅隻有兩萬左右。
上海市嘉定區采取廣告商付費,免費用戶自動成為廣告受眾的模式。萬方咨詢研究總監付亮認為:“無線網絡可以學習分眾傳媒的模式,分眾傳媒並不向用戶或觀眾收費,但整個產業鏈都是收費的。無線網絡可以向鋪設‘熱點’的咖啡館、酒吧等商業場所收費,同時可以提供在線廣告。”
項立剛則對廣告模式保持懷疑態度,他認為當所有產業鏈都來切分廣告市場的蛋糕時,總有些人是喫不飽的。
無線城市究竟應該采取哪一種模式,也許隻有等待市場本身纔能回答。不過闞凱力教授提出了一種無線城市發展的理想狀態,他認為: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地方往往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是政府包辦,要麼是運營商以追求利潤為目的,自然難以成功。互聯網的實質是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無線網絡作為互聯網的延伸,如果堅持走‘政府引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模式,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評論
無線城市建設麻煩不斷
無線Wi-Fi本來是定位於局域無線網絡,在遠距離和移動傳輸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而能夠較好解決這一問題的WiMAX作為3G標準之一,面臨著力主國產TD標準的監管層的壓制,且目前國內尚未分配WiMAX頻段。另一方面,目前的無線網絡信號主要覆蓋的是室外的公路、廣場等公共場所,室內信號往往並不好,而實際上大眾應用網絡最多的時機還是在辦公室。如何在不大幅增加建網成本的情況下增強室內無線網絡信號,成為運營商所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安全問題也是無線網絡的一大弱點。目前,很多使用無線網絡的公司保密意識並不強,在一些辦公區域附近,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沒有設置安全模式的無線網絡信號,留下巨大的信息安全隱患。
無線網絡的標準選擇也是業界爭論的焦點。作為2004年纔在美國費城提出的新概念,目前我國並無相關政策確定無線網絡的技術標準。基於安全和建網成本等原因,以電信專家李進良教授為代表的一方建議,使用我國自主創新的WAPI標準,但支持Wi-Fi網絡的專家也不在少數。
此外,2007年年底英國健康保護局宣布將對無線城市網絡展開繫統研究,以證明無線網絡電波是否對人體有害。同時,來自傳統運營商的壓制也阻止了“幼小”的無線網絡的發展,之前在我國95港等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傳統運營商就曾表現出強烈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