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隔离”问题
来源:echinagov 更新时间:2012-04-13
中办(2002)17号文件转发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是我国目前为至最权威的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文件,理应是各级政府规划和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依据。该意见将电子政务网划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个部分,此两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而政务外网与互联网则只要求逻辑隔离,同时将政务内网明确界定为"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

  国家规定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不能与互联网相连,但对副省级以下则无明确要求,以此推导,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内网与互联网既可物理隔离,也可逻辑隔离。但在实践中,大部分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都被要求与其上级相连,进而也被强制要求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由此级级相推,最后各级政府部门的办公内网都必然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

  隔离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安全,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是我国行政体系的中高层,掌握着大量的涉密信息,在目前信息安全技术尚不能绝对保障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要求其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这是完全必要的。但相对而言,在中国行政体系中占绝大多数的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日常所处理的信息,涉密量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政务部门基本上都要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为群众提供服务应是其开展电子政务的基本着力点,而对于涉密信息的处理,则可搭建小型隔离网络来进行,并通过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信息安全同样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很多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片面强求内部办公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是基层电子政务建设进展缓慢、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症结。要实现物理隔离,就必须建设两套完全独立的网络系统,甚至有的地方每个工作人员要同时使用两台电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导致领导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产生误差,群众更是很难从中得到好处。就电子政务的自身规律来看,两套网络无疑增加了使用与维护的难度,名目繁多的网络与系统使政府工作人员望而生畏,信息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共享,而且不断形成新的分割。

  针对这一情况,部分地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广东省佛山市构建了"统一的内外网整合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建成基于内网的数据管理中心和各部门统一、规范的政务网站资源体系,由点到面,做到了一个平台维护、内外网多个站点(政府门户网站、各部门的网站及基于内网的资源网的网站)发布,使政府各部门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利用,并逐步朝内网办公、外网发布的网络办公新模式发展。甘肃省平凉市也在2001年提出了"物理合一、逻辑隔离"的电子政务建设思路,全市7个县(区)均建成了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办公内网,与互联网实行逻辑隔离。同时,在市、县(区)两级搭建了小型的专用涉密网络,负责传输和处理涉密信息,并制定了严格的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既做到了信息的绝对安全,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