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行政问责制动真格
来源:中国人事报 更新时间:2008-08-05

    作者: 王云松     
 
 
      到6月底,云南省开展的强力问责已经让该省的224名干部有了“切肤之痛”。被问责者分布在交通、税务、民政、安监等部门和行业,其中厅级13人、县处级40人、乡科级78人。通过强势问责,干部队伍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明显增强,许多干部说:“实行问责制以来,一些事想推推不掉、想赖赖不走,现在当领导比以前更不容易了。”

  今年3月以来,云南在全省全面实施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行政问责制四项制度,促进了干部思想作风的大转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条上下联动的问责链

  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调推进和持续关注,是推动行政问责的直接动力源。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规范、高效、制约的原则,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分工,完善领导干部岗位职责体系,细化、量化领导岗位职责,形成层级之间、岗位之间的责任链。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成立全省实施四项制度办公室,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每月听取一次汇报,分管的省领导每半月听取一次汇报。

  各级各部门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政法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建问责办公室。省级24个厅局向社会公开做出服务承诺,并开通投诉电话,安排专人接听。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开辟专栏、派出记者暗访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公开曝光问责结果,从而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问责链。

  雷声大 雨点更大

  云南省问责办和省人大、省政协等部门特邀监察员及媒体记者联合组成明察暗访组,切实加强对社会公开服务承诺的24个省级机关办理审批事项“窗口”,尤其是对厅级、县处级干部和管人钱物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问责调查。

  云南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还开辟“云南省实施四项制度网上调查评议”专栏,对四项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或严重违反制度的事件公开曝光,确保四项制度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省卫生厅办事窗口一名工作人员因公务电脑桌面上挂着与工作无关的电脑游戏,被问责办人员当即严厉责成改正,并要求现场对此问责。昆明市纪委、监察局对9名公车私用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对车辆管理不严的7名责任人也受到问责。

  各级明察暗访组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启动问责程序,视情节轻重和损害后果大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对问责对象给予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等组织处理。

  3个多月来,全省被问责的200多名干部中,涉及不作为、乱作为及工作效率低下的145人;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违法行政的67人;办事不负责、推诿扯皮的6人。在问责方式上,被暂停职务检查68人,被劝其引咎辞职2人,被责令辞职5人,被建议免职4人,其余人员也分别采取了责令向组织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予以问责。

  干部日子“不好过”,百姓办事更方便

  在四项制度实施过程中,昆明市一马当先地提出:实行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和最严厉的问责制。他们对506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决定保留197项,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流程再造”,平均每个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在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两次终结制”,即在一个窗口审批往返不得超过两次;公布领导干部职务分工情况和联系电话,并规定工作时间电话打不通将被问责。

  安宁齐天化肥有限公司致使6人死亡、28人受伤的硫化氢泄漏事故中,负有领导责任的安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作书面检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被责令辞职。

  云南省民政厅做出了自然灾害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承诺;因为上班时间上网聊天,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的几名工作人员被辞退,教育厅召开机关大会提出整改措施。

  建设厅出现了几个耐人寻味的变化:限时办结和首问负责推动岗位责任明确,领导随意派活的少了;公务员偷懒把分内工作交给非公务员或借调人员的少了。

  通过实施四项制度,干部队伍办事推诿、懒散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机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的减少了,慢作为的干部变快了,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各级机关和广大干部用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千方百计便民利民,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办事效率逐步驶入快车道,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许多群众反映:“问责制让我们办事少走了好多弯路,大家从心底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