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电:一直以来,公安东丽分局紧紧围绕警务信息化这一目标,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置于警务活动首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基础信息采集,全面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服务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抓住问题症结,制定应对措施。今年年初,公安东丽分局针对公安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业务科室、基层所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信息化应用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资源不共享等问题,导致了信息工作职能交叉和多头运行。对此,分局采取措施:一是统一思想。召开全局信息建设工作会议,广泛动员,统一认识,要求全体民警牢固树立警情主导警务的现代警务工作理念,以基础信息采集为突破口,全面加强信息化应用工作,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支持,并以此推动公共安全信息员建设和场所管理、实有人口管理等各项基础业务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讨论、每周一课等方式,切实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教育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全体民警的科技意识、信息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推动信息化建设排除障碍。三是明确职能。按照市局要求,分局在指挥室组建了信息科,明确由信息科牵头整合警务信息资源,落实全局信息化应用工作,并配齐配强了专职民警,做到警务信息工作有部门管、有领导抓、有专人落实。
二、梳理信息资源,突出实战需求。为保证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信息共享、支持实战、服务决策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分局组织指挥室和通信、户政、治安、内保、刑侦、国保等部门及有关派出所,对公安工作日常警务信息进行了全面梳理,结合基层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的需求,确定了6大类22项基础信息采集内容。一是社区概况。包括社区平面图、社区街巷、住宅小区、主要建筑平面图、重点部位地理坐标等5项内容。二是人员信息情况。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等各类人员基本信息。三是治安辅助力量情况。包括治保组织、保安队伍、公共安全信息员等项内容。四是场所情况。包括企事业单位(含店铺摊厅)、出租房屋等项内容。五是车辆情况。包括机动车、出租车2项内容。六是案件情况。包含刑事、治安案件的立案、破案情况。在此基础上,从满足公安工作需要和系统处理需求出发,细化采集项目,制作了包含177个数据项、4种图像的22张信息采集表,逐一明确了采集范围、数据类型、代码标准,为实现“全员采集、一次录入、统一标准、集中管理、动态更新、全警使用”,保障信息化应用工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施多项举措,保证采集质量。为确保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落实,分局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一是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每名社区民警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日均10户(家)的进度,开展好人、房、物等综合信息采集工作,并及时更新。二是为社区民警配强信息采集设备。投入专项资金为全分局社区民警配备计算机、数码相机等硬件设备用于信息采集,并在各派出所内统一设置社区民警办公室,供社区民警交流工作经验、心得体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三是建立信息采集专业队伍。分局抽调户政、治安、刑侦、内保等部门警力,组成专门信息采集组,分片指导、协助派出所开展重点行业、复杂场所等部位的信息采集工作。同时,完成视频、经纬度坐标等专业信息采集工作,及时录入分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服务于信息研判和指挥调度等实战工作。四是加大专项检查督导力度。由分局督察队、户政科对社区民警开展信息采集、落实社区警务工作措施等开展联合督导,确保了工作任务的落实。截至目前,各派出所已采集各类基础信息40余万条,基本完成了静态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五是调整绩效考评内容。分局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方案,加大了对社区警务、预防案件的考核力度,增加了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考核内容,保证信息采集、社区警务等工作有机结合,同步落实。
四、推进信息建设,有效服务实战。公安东丽分局依托“金盾工程”,完善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刑侦、国保、户政、治安、内保等部门,将各类信息系统和警务信息资源科学整合到基层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积极筹建以基层警务综合信息系统为主平台的分局信息中心,规范信息流转环节,提高信息运行效率。同时,强化信息应用,加大信息综合研判和信息成果转化的力度,实现警情主导警务。首先,通过对全局海量信息的分类汇总和分析研判,预测、评估全区社会治安规律特点,实现警情与警力的同步互动。其次,及时组织有关业务科室,围绕治安形势、犯罪规律、工作绩效、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层次剖析,准确判断公安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通过深入调研制定应对措施,为分局研究部署工作提供依据。第三,通过基层警务综合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各单位在政令执行、工作进展、成效取得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工作,服务决策,指导实战。(张伟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