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产业园区  从“慢半拍”到“加速度”
来源:辽宁日报 更新时间:2008-08-15

 

    5月,牛顿方式香港公司投资开发的文安国际商务区新城区项目开工;6月,东港富安铜业有限公司的10万吨阳极板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同时,其10万吨铜拉杆项目奠基;7月,总投资21亿元、国内最大的风电环锻件项目开工建设……


    当丹东临港产业园的建设步伐进入第二个年头的时候,包括世界500强韩国SK集团在内的投资总额达84亿元人民币的117个项目入驻园区。其中,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103个,总投资53亿元。在省委、省政府建设沿海经济带、打造“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一个新兴的临港产业基地正在鸭绿江畔、黄海之滨崛起。

    超速追赶

    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后,我省经济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丹东紧紧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


    抓住了发展机遇,并不等于就有了发展优势。实事求是地讲,在“五点”当中,丹东面临的困难最多,发展基础最弱。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丹东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临港产业园区的蓝图,当其他几个“点”已初具雏形的时候,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所在地,还是一片沉睡的土地。所以,“五点一线”发展战略一开始实施,丹东就比别人“慢半拍”。


    落后不要紧,关键的是要有迎头赶上去的紧迫感和信心。于是,建设临港产业园区,丹东要的是“加速度”。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丹东临港产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各项专项规划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是在同时进行。各项规划一完成,18平方公里的“一通一平”,包括其中的10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工作也随之完成,并达到企业入驻条件。


    而关于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蓝图,也即刻展现在世人面前:重点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造纸及纸制品生产、仪器仪表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骨干产业,以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制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在产业布局上,丹东把临港产业园区39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划分为三个发展区域,一是临港工业西区,优先发展临港型大工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造船、石化、钢铁等与港口关联度大的产业;二是临港工业东区,将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仓储保税区,重点发展与出口加工、粮油加工及储运、大型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三是浪头产业园区,优先发展高科技、装备制造、仪器仪表、会展、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旅游、娱乐等现代服务业。


    步伐坚实,起跑有力。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剩下的事就是大步前行了。

    快步向前

    丹东沿海开放开发必须有加速度。丹东把“五点一线”的建设,当作自己“最后的一次”发展机遇,所以,一进入2008年,丹东市委、市政府就以“五点一线”建设为契机,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抓项目为核心,在全市开展“项目年”和“环境年”活动,通过营造大环境,引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加快临港产业园区的建设。
    丹东不单纯就招商抓招商,不单纯就项目谈项目,而是把招商引资工作和港口建设、临港经济发展的主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临港产业园区尽快发展成为以港口为龙头、辐射东北东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体制创新的示范区,成为牵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极。
    县(含县级市、区)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企事业组织都要配备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统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要把统计信息化建设纳入本级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建立健全现代统计信息网络。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统计监测和评价制度,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发挥监测评价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徐 超 记者 李大洪 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