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助推农业信息化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3
同当年PC下乡一样,电子政务“到农村去”的方向,也将大有可为。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太原市尖草坪区区长王维卿接过了“2005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的证书。在今年的“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中的“中国政府优秀门户网站”评选中,尖草坪区进入县级政府网站前20强,这是他们第一次获此殊荣。“希望通过电子政务建设能让草坪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草坪。”王维卿说。

像尖草坪区这样重视政府门户建设的中西部县级市不在少数。河南长葛、河南巩义、四川平昌、湖南宁乡、湖南武冈等网站也入选了优秀县级政府门户。而在中西部地区政府大力建设政府门户背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子政务“下乡”运动已然展开。

“下乡”正逢时

海口地区的农民即将盼来属于他们自己的政务模式。海口市政府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口市政府目前正在推行一个全新的农村信息化模式,叫作“电子农务”。这一模式已经进入海南省的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政府准备利用“电子农务”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农民的专业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在农民之间形成统分结合的生产联合,从而实现政府所不能做的或者效率比较低的一些事情。“通过这些组织,使农民获得信息的速度和办事的效率会更好一些。”该人士表示。

据了解,像海口市政府一样创新电子政务、服务农民的案例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电子政务“下乡”、服务“三农”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到今天,面对农业和农民对信息化需求的进一步加剧,作为直接服务于农民的政府机构,县、乡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被提上日程,电子政务的“下乡”运动正在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信息入户的“第一次浪潮”

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县、乡两级的电子政务,但仍然面临着现实的问题,即是如何让老百姓接触到电子政务,消除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入农户只能是“一纸空文”。

山东莱州市雷沟村是一个仅有200多户的农村,村里的经济起步较早,“半工半农”是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也算是“半个城里人了”。

像这样的村庄在莱州市还有许多,不过对于村民们来说,电子政务依然是个闻所未闻的新话题。该村一家农户准备就土地补偿问题上访,但却苦于对相关政策一无所知,记者采访时,村民才知道,原来上网就可以查到相关的政策信息。在城市居民中已经认为很普遍的电子政务,在农村几乎就是盲区,这中间除了县、乡两级的电子政务建设缓慢之外,网络建设的基础设施问题、投资问题、农民的使用意识等问题都成为解决信息入农户“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但一些有想法的县、乡已经开始尝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广东云浮地区的云安县,位于西江流域,是广东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云安县选中了南盛镇作为解决诸多瓶颈问题的“试点镇”。据了解,云安县在南盛镇设立了一个信息站,设置了五名专业的服务员,配有四台电脑,在每一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信息员、信息点,基本的运作模式是提供计算机信息服务的开放性站台,为农民提供政府、企业、家庭以及个人的各类信息服务,同时收取少量费用。据负责此项目建设的中国香港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张伟东介绍,预计在10月~11月,云安县的八镇十万户将全部开通,并且通过这个试点再逐步扩大到广东省的其他边远地区。

熟悉情况的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可以将一些尝试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像云安县这样的公共信息服务站模式;二是像广东江门地区的“农户+基地+公司”的大户带动模式,也就是通过大户或协会等来带动农民实践电子政务;三是北京怀柔区农村利用“校校通”的“借光”模式;四是借助一些声讯、短信等其他手段实现信息咨询。

尽管目前还很难判定究竟那种模式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最有效的,但这些尝试至少说明信息入农户已经开始升温。“农业进入了信息社会的第一个高潮期。”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伟克说。

“先商后政”新亮点

事实上,电子政务究竟能够给农民提供怎样的内容是个关键问题,如果继续延续以往的电子政务操作思路,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去网上申报宅基地、网上投诉,是很难实现的。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县、乡两级的电子政务内容最好而且也应该涵盖如何帮助农民“增收”。

北京郊区的农民在这方面已经尝到了甜头。北京市平谷区盛产大桃,当地政府建了一个桃乡网,大华山镇通过网上销售大桃达2000多万公斤,占全镇桃总产的57%,实现收入3200万元,仅桃源村93户农民就实现纯收入300多万元。而大兴区则建了大兴西瓜网,2005年实现网上销售30万公斤。另外随着北京郊区民俗旅游的发展,全市35个民俗旅游村全部实现上网,涉及农户2000多户,这些农户的同步信息全部在网上发布,可以在网上实现预订房间、餐饮等各种服务。

这些此前一直由商业资本主导的事情现在看来,正在逐步成为县、乡两级落实电子政务的突破口。按照以往的电子政务做法,电子政务平台只是一个信息平台,没有交易功能,而县、乡两级非常了解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先商务后政务”的办法不仅能够解决电子政务所需的资金问题,而且也使农民能够对电子政务有所了解和熟悉,这对今后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有很大帮助。

据了解,目前像桃乡网这样由政府主导的网站比例并不多,也因此引起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多数县、乡政府没有多少具备专业知识的干部,要指导农业信息化应该怎么去做,能做好吗?电子政务应该具备公益服务性,那么网站的运营究竟怎么办,能不能走企业化的道路?如果走企业化道路,那么大华山镇的电子政务是不是要重新建设?“要务实,坚持实际、实效、实用。”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洪这句话或许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