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勤俭:发扬航天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
来源:中国工业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9月25日,中国工业又将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神舟7号飞船将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将首次进行空间出舱活动。这一壮举将鼓舞和推动中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雄壮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载人航天走的就是自主创新的路子,这是值得歌颂和总结的。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靠的就是自主创新,航天技术每个关键环节的突破、航天工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立足自我,自主创新’的航天精神。”
 
  娄勤俭指出:“在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航天精神显得更为可贵。在这种精神带领下,整个中国工业将发生深刻变化。” 
  娄勤俭是在9月23日出席深圳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全市自主创新大会后,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发挥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娄勤俭指出,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粗放的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基础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大国地位还不十分相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三高一低”现象仍很严重,工业的增长还没有真正转型到依靠科技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要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增强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深圳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试验田 
  作为我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深圳高技术产品产值,从1991年到2007年的16年间增长326倍,年均增速为43.62%。全市高技术产品产值1991年只有22.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8.1%,到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7598.7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9%。深圳高技术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并且形成了“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2007年全年专利申请量35808件,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其中《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480件,占全国的45.9%,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相互协调的主体产业。 
  娄勤俭说,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具有依托改革开放先行所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多年来,深圳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工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群,也涌现了康佳、创维等知名品牌和企业,拥有了大量自主品牌,造就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机制的企业家和技术专家队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深圳完全有条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由改革开放排头兵向自主创新排头兵的跨越。深圳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试验田,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大力支持深圳和深圳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战略有助于“两化”融合 
  娄勤俭表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不仅是深圳的历史机遇,也将有利于全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圳的创新实践和探索,有利于提升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优势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强者更强,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高新技术融入制造业的产品和装备,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引领我国低成本优势,保持经济增长。 
  娄勤俭指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试验田,必将对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由大变强起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深圳发展通讯、数字之星、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重大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支持深圳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国家重大专项带动相关技术领域攻关,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实际发展能力;支持深圳建立国家级实验室,推动创新公共平台,广聚创新资源;支持深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实现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支持深圳企业开展定期公共技术研发和攻关,积极参与对传统产业改造,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