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市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推行党务公开工作
来源:甘肃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平凉是甘肃省先期整体推行党务公开的市。

  9月下旬,我们一行走进了这片热土。所到之处,看到听到了一个个“一把手工程”、“阳光工程”、“民心工程”以及一件件为民办实事。信心和希冀在这里涌动,理想和信念得到了升华,一场新的变革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形成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机制2004年底,省委领导同意,平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党务公开。今年1月,平凉市纪委、市委办、市委组织部抽调人员,组团赴外地学习考察,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之后,经过多次反复论证,确定了党务公开的目的任务、主体内容、程序形式、方法要求,并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了《平凉市推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和《平凉市党务公开实施方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抓落实,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纪委协调监督,党员群众参与”的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使党务公开工作既向广度推开,又向深度发展。

  “党务公开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很强的工作,现成经验不多,我们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住群众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立足点,群众的愿望就是我们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群众的要求就是我们开展实际工作的着力点。”市委领导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党务公开的“关键所在”。

  在推行党务公开之始,平凉市就从制度建设入手,着力构建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以机制促落实。以构建运行操作机制为主,先后确定了《党务公开基本内容》,绘制并下发了《平凉市党务公开示意图》,制定了《党员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平凉市党员评议基层党组织制度》、《中共平凉市委新闻发布会制度》、《中共平凉市重大决策听证制度》、《中共平凉市委委员、纪委委员、党代表质询制度》,这些制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较好地指导了全市党务公开工作。

  平凉市还构建了监督考核机制,由市党务办制定了《平凉市党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平凉市党务公开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平凉市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办法》、《平凉市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等,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成立了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党务公开内容、形式、程序和效果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初步构成了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体系。在此基础上,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体系,与领导干部的评先、创优、奖惩挂钩,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评挂钩,从而使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置于制度之下,既强化了领导责任,又保证了党务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

  执政为民的理念得到了升华平凉市委门口高高地矗立着一块10平方米的电视显示屏,上面经常向社会公布市里的一些“大事”和“重要事项”。

  至目前,全市共对200多名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其中县级干部39名,科级干部160多名。

  为了调动全社会和“更多的人”广泛参与,该市各级按照“规范、实用、方便、明了”的原则,根据公开内容、范围的不同,有针对性地确定公开形式,主要采取了公开栏、会议、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黑板报、党员活动室、电子触摸屏及显示屏、简报以及建公开广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一般设置在机关大门外、广场显眼醒目及村社聚会的地段,易于群众查看,便于监督。版面设置做到动静结合,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结合。静态版面主要公开长期的、程序性的内容,动态版面主要公开阶段性、临时性的内容。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3039个单位设置了党务公开栏,占应推行党务公开单位的86.3%;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11302人,公开电子邮箱58个,监督电话104部,投诉电话36部,意见建议箱72个;建立党务公开广场18个;安装电子显示屏39个,电子触摸屏49台,创建网站72个,设置网页431个;召开新闻发布会5场次。

  运用这些有效的宣传形式,旨在教育广大干部、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推行党务公开是党在自身建设上的创新,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为民理念的一次变革,是各级党组织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

  金秋时节,洋芋、苹果、亚麻等农产品陆续收获,满载着丰收果实的大小车辆穿梭在“梯田王国”。村民们乐滋滋地数着农产品换来的钞票,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庄浪县积极协调贴息贷款,促进农产品销售带来的新气象。面对丰收景象,县委书记李仕忠说:“对于农民人均收入,我们每个干部都应该扪心自问,其中有多少是我们干部帮助、支持得来的?我们各级干部在转变作风上,不要空喊,要做实实在在的工作。”随着党务公开在全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像李仕忠这种思想基调已成为不少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他们自觉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党务公开效果的标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市、县、乡科级以上干部中实行“包村、包点、包致富”的“三包”做法,并通过采用《勤政卡》、《帮扶卡》或者《民情日记》等有效形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勉励,使每个党员干部承包一户贫困户,通过联系及时了解、解决群众的疾苦,也使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转变。

  9月27日上午,崆峒区寨河乡田河村村民朱成信按照《勤政卡》上公布的电话号码,给区委书记张军利打电话反映:本人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困难,要求给予救助。张军利放下电话,立即要求寨河乡党委、政府调查核实,如情况属实,马上给予解决。寨河乡对朱成信反映的情况调查核实后,很快帮助解决了朱成信家庭生活困难问题。

  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在采访中,我们所到之处,但见公开栏、电视显示屏,都表现出一个突出的重点,即看重真实内容。这是党务公开的生命力。为了达到真公开,平凉市各级抓住全局和中心工作突出公开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情况,组织建设突出公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作风建设突出公开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制度建设突出公开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使党员群众在了解中参与,在明白中监督,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的转变,促进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

  崆峒区柳湖乡土坝村位于平凉市城乡接合部。

  2002年因拆迁土地赔偿中的问题,引发了群体上访。村支书王有仁深有感触地说:“群众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欣慰。过去我们做的不够,经过痛定思痛,现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通过党务、政务公开,该给党员群众交待的事情全部公开出去,村里有什么重大决策,都提前5天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真个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工作也好做多了。”今年以来,该村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党务、村务、财物、决策”四公开,使村社两级党员干部的施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变得密切了,村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和第三产业,全村涌现出了一批贩运、养殖、商贸等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大户,村上集资110多万元,建成养殖示范园区、高标准暖棚26座,年出栏生猪5000多头,全村养殖业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如今这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五好村”。

  政府的服务职能有了大幅提升9月26日,我们一行10多人来到了王德全老汉家,明亮的四合院里收拾得干净利落。王老汉打开自来水龙头,盛上清凉的水让我们喝。大家感叹:“没想到在干旱山区,还能喝上甘甜的水。”王老汉激动地告诉大家:“是党和政府干成了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这个县上已经吃上自来水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吃水不忘引水人,时刻牢记党恩情。”老百姓把他们的心愿挂在嘴上,记在心里;写在墙上,刻在心碑里。

  庄浪县地处甘肃东部,位居六盘山西麓,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和全国43个扶贫重点县之一。全县共有43万人,其中农村缺水人口34万。该县把解决人畜饮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到今年底,累计解决31.2万人的饮水困难,占全县农村饮水人口34万人的92%,使原定的明年年底实现全县农村自来水化的目标可提前半年完成。

  党务公开激发了干部群众的极大热情,也为加速本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据今年上半年统计,平凉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达到了两位数。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进入全省第二位和第三位。非公经济在全市GDP中的比例由年初的34.9%上升到现在的36%,产值增长近一个亿,这个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