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山在陕西省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提高认识走科学发展的信息化道路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决策。在党的十六大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党的十七大上进一步明确要求,大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

  信息化的确有很多的成绩和进展,但是也还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新的要求、新的启示、新的任务。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要努力走信息化的科学发展道路。下面我就这两个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认识,把握本质、不断提升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自觉性。

  分析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部门和地方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以这个部门,这个地方对信息化的认识,尤其是领导同志对信息化的认识密切相关。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第一,全面系统的认识信息化就要进一步明确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明确地指出了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推进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是美国,从40年代中后期研制计算机开始,美国就把信息技术装备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来推动,无论是技术的研究,装备的研制和技术装备的应用都是以国家的力量来推动。经过20多年的努力,美国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以及运用上都取得了最明显的优势。80年代中期,日本急起直追,想迫近美国在IT领域霸主地位的时候,1989年,有一个研究机构向美国总统提出:危机中的战略工业。提出了如何集美国国家之力,来应对日本的挑战。美国集中政府企业、科研界的力量,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重新取得了在半导体、微电子领域的绝对优势。1991年,克林顿总统的竞选搭档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美国已经在信息技术、信息装备、信息技术应用在全世界取得了绝对优势,才导致了长达138个月的“两高一低”的增长,创造了美国经济的奇迹。在世纪之交,欧洲、日本在总结国家间竞争的时候,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在IT的研发和生产上投入太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重视不够,效果不佳。发展中国家,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从非常穷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例子,新加坡从1980年开始,20多年里面制定了5个国家战略,不断的推进计算机的应用,扩展网络和网络的应用,新加坡从一个很穷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发达国家,当然还有很多例子。所以我们从国家层面看,信息化它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十分明显。从企业的角度看,信息化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信息技术在企业运用的早期,都是把它作为设计、生产、管理的一个工具来考虑,但是随着运用的普及和深入,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就演变为企业的战略问题,实际上在发达国家一些走在前头的企业,在80年代中期,就把企业的战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紧紧的连接起来。所以,我们在总结企业信息化发展经验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紧紧的连接起来。明确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就是在信息化的一个局部,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局部的时候,我们要从战略的眼光去看。不能看一时、一事的投入和产出,成功和失败。我们要全面系统的认识信息化。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信息化的历史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今天已经扩展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地区和国家是不可避免的发展阶段。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机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你必须时时刻刻和信息打交道,而信息技术对信息传输和处理所带来的极大效率的提高,是不可回避的。所以说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信息化,就要增强我们推进信息化的紧迫感。不仅看到是明天后天的事情,还要看到,是今天的事情今天就要行动起来推进信息化,全面系统的认识信息化。

  第三,要进一步明确信息化的全局性作用,全局性的意义。信息化好像水银泻地,因为信息无孔不入,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无孔不入。但是我们经常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看作一个局部性的事项,我们的网络、系统及各种应用的不断发展,这些都是信息化的见证,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事情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考虑,国家制定《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就明确的提出了:要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推进经济的信息化;要紧紧围绕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来推进电子政务;要紧紧围绕先进文化的建设,来推进网络文化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所以我们要从我们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工作的全局去看信息化。要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信息化,要把推进信息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总结经验、遵循规律,走信息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信息化是一个新事物,是一个复杂的事务。信息化不仅是技术,还和认识、观念、习惯、制度、利益、管理、能力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所以,走信息化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必要的、必须的,任何人、任何机构是不可回避的,但是,有时很艰难的。

  第一,走信息化的科学发展道路,首先你要有一个科学的目标和科学的路径。要有科学的目标和科学的路径,我们就要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我们几个部门介绍的时候都说到了这个经验。但是,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并不容易。一方面要看他发展的方向,我们走向一个阶段性目标,他的目标对象状态是什么,把他描述出来,这个描述出来也许并不难。但是这个目标分几阶段实施,实现的路径是什么,为什么要分这样的阶段?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径?那就和你现在的基础条件密切相关,就和你从现在走到你确定的目标状态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不仅要找到一个确定目标。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部门、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发展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所碰上的困难和如何解决它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科学的确定目标和实现路径结合起来。

  第二,走信息化的科学发展道路,还要努力的使信息化发展过程各项实践活动能够走最佳实践。我们路径和目标确定了,但是沿着这条路径走向目标是由一定的具体的事项来实现的。这一个个具体的事项如何才能是科学的、是最佳的实践而不是盲目的重复浪费的,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多年来困扰着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在不断的重复发生,那就说明了解决它不容易。比如说,我们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碰上一个老问题,各个部门总要自己建自己的网络、总要自己建自己的平台、总要自己有自己的装备,有了这个网络,有了这个装备,才算这个系统是我的,才是为我服务的。但是我们怎么从来没想一想,当在规划城市路网、管道、全省公路交通网的时候,怎么没说过人大、政协、政府、党委一条路,省政府到宝鸡市政府要有一条路,别人走另外的一条路,从来没说过这个事情,这其实是理论上完全一样的。比如说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有三个要素是十分重要的,第一个要素,要让农民得到实惠,你必须靠近农民,你就得靠到村里去,你不能靠到乡里、镇里、县里。但是我们总是想一级一级的做下去。比如说,我们要做农村信息化,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的农民兄弟不会用,不知道他拿来干什么,所以得有人去帮他去,这个环节就是村里边的信息员,没有这个环节,我们说农村信息化,从上往下看,什么都有,有网络、有信息、有服务、有专家,但从下往上看,如果村的服务站和村的信息员没有的话,给老百姓从下往上看什么都没有。因为他只要不会用,只要不接受,他就什么都没有。为农民服务,农村的信息化,服务和资源是在网上提供的,跟你是在西安提供、宝鸡提供、延安提供,还是具体的镇、乡、村是没有差别的。网上我们说扁平化,在网络上他没有这个等级的差别。我们说整合资源、集中服务,怎么来做才能更好。最佳实践并不容易,我们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已经有了很多的最佳的实践。我们要走信息化的科学发展,不要走低水平的重复,不要走别人已经确认是走不通的路,尽可能的走别人走过的成功的经验,不断的走最佳的实践。

  第三,走信息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各级领导一定要不断的善于学习,开拓创新,提升我们引领、引导、驾驭信息化发展的能力。不仅要做信息化的参与者,还要在过程里边通过学习,提供实践的总结,通过不断的开拓创新来提升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引领信息化发展的领导者。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决策。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信息化的发展还在早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问题。既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只要我们坚持求实创新,坚持走科学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我相信陕西省的信息化工作一定会一步一步走向新的阶段,一定能够为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一定能为全国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多更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文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陕西省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