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在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重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纵观30年历史进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前,主要是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这一时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阶段。过去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国家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制约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主要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放宽地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编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开始探索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过这些改革,初步摆脱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的羁绊,激发了社会经济活力,促进了生产力解放和发展。
从党的十四大召开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前,主要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推进改革,这一时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阶段。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随之向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是: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市场体系,推进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商贸等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撤并了一些部门管理的国家局;下放权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和管理,实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