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中国本土化变身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8-03-11
 两个月内三笔大规模战略投资———

  10月10日,大连华信获得微软等公司15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微软两个月内所宣布的第三笔重大战略投资:8月26日,微软中国宣布向浪潮国际投资2500万美元;9月26日,微软联手国际金融公司(IFC),总计向中软国际注入3500万美元;10月,微软面向大连华信的合作是近来这一系列投资举动中的第三笔,却绝非最后一笔。有消息称,另有两家未公布名称的软件企业也在待投之列。甚至有相关信息透露,此次微软投资总额将在7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

  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的投资组合拳为微软在华营销与运作开创了新模式。

  ■三笔投资各有特点,政府背景成显著共性

  8月26日,微软公司与浪潮集团签订的2500万美元合资合作协议,成为微软面向国内企业的首笔大规模战略投资。微软表示,包括与浪潮的合作在内,都是2002年鲍尔默访华时代表微软与中国签署的62亿元人民币一揽子投资协议的延续。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2500万美元的“首笔大规模战略投资”还是开创了微软在华营销运作的新模式。

  微软参股、注资国内和合资企业的行为并不鲜见,但金额、规模都不足以与此轮投资相比肩。实际上,两三年前一度有言词激烈的评论质疑微软的一些投资是“每个专案的资额只有一两百万美元,完全可以创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最低纪录”。甚至也曾有评论对微软的“62亿计划”提出质疑,称,“微软总部是不是真的会拿着现金过来?我们也不知道它用来做什么,整个协议罗列许多名目,却没有一项是具体的。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微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就是往往拿它自己的‘货币’———软件来对付各自捐赠和投资,而不需要动用一分一厘的现金。按照微软的标价,60多亿不就是相当于100万套Windows和Office的授权费用。”

  也许此前的评论难免苛责,但世事演变,微软新的投资策略开启的标志终于露出转向“真金白银”的端倪。而以股东身份进一步增加其“本土血统”更成为微软近来屡见成效的全新操作模式。

  根据微软与浪潮的协议,微软公司将分期向浪潮集团投资2500万美元用于合资合作,一期投入1300万美元,自协议签署日开始执行。双方将面向“中国企业级用户开发出具有更高商业价值的应用与管理软件”。

  在浪潮国际(香港联交所创业板08141)随后(9月15日)发布的公告中透露,微软公司向浪潮国际投资2500万美元,浪潮国际将用此资金收购浪潮通软30%或以上股权、与浪潮集团合资成立电子政务实体等形式,重点在济南合作发展ERP、电子政务、软件外包等业务。

  在此轮投资中锁定的第二家目标中,微软将与中软的合作形容为另一个股东级的金融合作。尽管中软与微软的具体持股比例等仍待双方磋商,以及香港联交所中的公告披露,但是,根据9月26日协议签署当天公布的内容,双方的合作将涉及人才培训、软件开发、市场推广、软件外包等诸多领域。当天下午,双方联合成立的“中软-微软在线实验室”也正式落成。

  强大的政府背景成为微软此次合作风潮中的显著共性。微软表示,这是微软扎根中国,与国内企业寻求共同发展的最新举措。业内分析则认为,新的合作模式标志着微软市场拓展策略的转型:从单打独斗的跨国公司向中国本土化的快速变身。“借助投资与参股,股东身份将进一步增加其‘本土血统’,同时加强其对合作项目的实际参与度与控制力。”一位业内人士在评价微软近来的频频投资时表示。

  ■陈氏新政,中国策略悄然转变

  甚至也有人认为,“微软这样大方花钱其实是瞄准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政府采购。也就是说,通过投资国内软件企业从而间接竞投中国政府巨额的采购大单。”实际上,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上任之后,提出与中国软件产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目标,并不断改善与中国各级政府以及国内软件合作伙伴的关系,试图扭转微软在中国政府采购中此前被本土企业前后夹击的不利地位,并逐渐掌握主动权。

  陈上台以后在政府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方面投入相当大的力量。据介绍,至今为止,微软已与包括中软、创智、神州数码、浪潮在内的多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陈更成功地把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悄然上升、延伸为“地方策略”。

  “在微软的版图上,东有浪潮,西有长虹,南有创智,北有神州数码。觊觎政府大单,陈永正的‘地方合作策略’已达到极致。”有分析指出,无论是政府采购,抑或政府的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单子,本地企业的地缘优势显而易见,微软很难插手。而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结盟,微软的一个重要目的很可能就是与本地软件供应商进行利益捆绑,从而非常有可能以新的方式参与到政府大单中来。在“强攻”政府采购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微软“迂回包抄”的地方策略,正在帮助它逐渐绕过《政府采购法》的门槛。

  据了解,微软“地方合作策略”已取得相当的效果,在几次近来的政府软件采购中也多有斩获。微软方面坚称,与本土企业共同发展是该公司在华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究竟微软能否实现与中国企业的双赢,还需要拭目以待。

  在合作的内容之外,人们也饶有兴趣地仔细打量微软投资所锁定的几家合作伙伴。至少从地域市场的简单划分来看,浪潮、中软与大连华信都足以堪称济南、北京与大连的代表性企业,具有相当的地方特色市场强势。

  其次,颇具符号意味的是,微软与浪潮的签约仪式选择在了山东的省会济南,包括山东省与济南市的有关领导也出现在签约现场。而在北京,北京市副市长与信产部官员的到场更为签约仪式增添了特别的分量。而10月10日,微软与大连华信的签约,据称是由信产部电子产品司司长张琪亲自向比尔·盖茨推荐了这一项目。

  两个月内三笔大规模战略投资———

  10月10日,大连华信获得微软等公司15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微软两个月内所宣布的第三笔重大战略投资:8月26日,微软中国宣布向浪潮国际投资2500万美元;9月26日,微软联手国际金融公司(IFC),总计向中软国际注入3500万美元;10月,微软面向大连华信的合作是近来这一系列投资举动中的第三笔,却绝非最后一笔。有消息称,另有两家未公布名称的软件企业也在待投之列。甚至有相关信息透露,此次微软投资总额将在7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

  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的投资组合拳为微软在华营销与运作开创了新模式。

  ■三笔投资各有特点,政府背景成显著共性

  8月26日,微软公司与浪潮集团签订的2500万美元合资合作协议,成为微软面向国内企业的首笔大规模战略投资。微软表示,包括与浪潮的合作在内,都是2002年鲍尔默访华时代表微软与中国签署的62亿元人民币一揽子投资协议的延续。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2500万美元的“首笔大规模战略投资”还是开创了微软在华营销运作的新模式。

  微软参股、注资国内和合资企业的行为并不鲜见,但金额、规模都不足以与此轮投资相比肩。实际上,两三年前一度有言词激烈的评论质疑微软的一些投资是“每个专案的资额只有一两百万美元,完全可以创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最低纪录”。甚至也曾有评论对微软的“62亿计划”提出质疑,称,“微软总部是不是真的会拿着现金过来?我们也不知道它用来做什么,整个协议罗列许多名目,却没有一项是具体的。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微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就是往往拿它自己的‘货币’———软件来对付各自捐赠和投资,而不需要动用一分一厘的现金。按照微软的标价,60多亿不就是相当于100万套Windows和Office的授权费用。”

  也许此前的评论难免苛责,但世事演变,微软新的投资策略开启的标志终于露出转向“真金白银”的端倪。而以股东身份进一步增加其“本土血统”更成为微软近来屡见成效的全新操作模式。

  根据微软与浪潮的协议,微软公司将分期向浪潮集团投资2500万美元用于合资合作,一期投入1300万美元,自协议签署日开始执行。双方将面向“中国企业级用户开发出具有更高商业价值的应用与管理软件”。

  在浪潮国际(香港联交所创业板08141)随后(9月15日)发布的公告中透露,微软公司向浪潮国际投资2500万美元,浪潮国际将用此资金收购浪潮通软30%或以上股权、与浪潮集团合资成立电子政务实体等形式,重点在济南合作发展ERP、电子政务、软件外包等业务。

  在此轮投资中锁定的第二家目标中,微软将与中软的合作形容为另一个股东级的金融合作。尽管中软与微软的具体持股比例等仍待双方磋商,以及香港联交所中的公告披露,但是,根据9月26日协议签署当天公布的内容,双方的合作将涉及人才培训、软件开发、市场推广、软件外包等诸多领域。当天下午,双方联合成立的“中软-微软在线实验室”也正式落成。

  在合作的内容之外,人们也饶有兴趣地仔细打量微软投资所锁定的几家合作伙伴。至少从地域市场的简单划分来看,浪潮、中软与大连华信都足以堪称济南、北京与大连的代表性企业,具有相当的地方特色市场强势。

  其次,颇具符号意味的是,微软与浪潮的签约仪式选择在了山东的省会济南,包括山东省与济南市的有关领导也出现在签约现场。而在北京,北京市副市长与信产部官员的到场更为签约仪式增添了特别的分量。而10月10日,微软与大连华信的签约,据称是由信产部电子产品司司长张琪亲自向比尔·盖茨推荐了这一项目。

  强大的政府背景成为微软此次合作风潮中的显著共性。微软表示,这是微软扎根中国,与国内企业寻求共同发展的最新举措。业内分析则认为,新的合作模式标志着微软市场拓展策略的转型:从单打独斗的跨国公司向中国本土化的快速变身。“借助投资与参股,股东身份将进一步增加其‘本土血统’,同时加强其对合作项目的实际参与度与控制力。”一位业内人士在评价微软近来的频频投资时表示。

  ■陈氏新政,中国策略悄然转变

  甚至也有人认为,“微软这样大方花钱其实是瞄准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政府采购。也就是说,通过投资国内软件企业从而间接竞投中国政府巨额的采购大单。”实际上,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上任之后,提出与中国软件产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目标,并不断改善与中国各级政府以及国内软件合作伙伴的关系,试图扭转微软在中国政府采购中此前被本土企业前后夹击的不利地位,并逐渐掌握主动权。

  陈上台以后在政府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方面投入相当大的力量。据介绍,至今为止,微软已与包括中软、创智、神州数码、浪潮在内的多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陈更成功地把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悄然上升、延伸为“地方策略”。

  “在微软的版图上,东有浪潮,西有长虹,南有创智,北有神州数码。觊觎政府大单,陈永正的‘地方合作策略’已达到极致。”有分析指出,无论是政府采购,抑或政府的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单子,本地企业的地缘优势显而易见,微软很难插手。而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结盟,微软的一个重要目的很可能就是与本地软件供应商进行利益捆绑,从而非常有可能以新的方式参与到政府大单中来。在“强攻”政府采购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微软“迂回包抄”的地方策略,正在帮助它逐渐绕过《政府采购法》的门槛。

  据了解,微软“地方合作策略”已取得相当的效果,在几次近来的政府软件采购中也多有斩获。微软方面坚称,与本土企业共同发展是该公司在华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究竟微软能否实现与中国企业的双赢,还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