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商务厅2009年工作报告
来源: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商务之窗 更新时间:2012-04-14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刘捷在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人大政协两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2008年全省商务工作,分析2009年面临的新形势,部署全年工作,推动我省商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甘霖副省长亲自出席,稍后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甘霖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省商务厅作工作报告。
一、2008年全省商务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省商务事业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创新求实,紧紧抓住产业转移、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克服了严重冰雪灾害、持续通胀压力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商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商务发展指标跃上新台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0.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46%,继续稳居中西部前列。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关口,达到125.7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其中出口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1%,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站上4000亿新台阶,达4119.7亿元,同比增长22.7%,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9.7%,增速创1996年来最高纪录。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达到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外派劳务2.5万人次,年末在外人数达到4.1万,分别同比增长37%和36%,均创下历史新高。新批境外投资项目61个,境外实际投资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在全国排名第4位,比上年前移2位。
商务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利用外资大项目和工业项目增多。实际使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1个,增长48%,实际使用外资额20.1亿美元,增长39.3%,占全省总额的50.2%。工业项目实际使用外资额28.4亿美元,增长53.1%,占全省总额的70.8%,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对外贸易结构得到优化。机电产品出口25.36亿美元,同比增长49.7%,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30.2 %,较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对全省外贸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4.6%。民营企业出口41.2亿美元,增长44%,占全省总额的49%,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出口8.2亿美元,增长49.4%,高于一般贸易增速2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比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三是服务外包迅猛增长。新增28家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定单明显增多。全省服务外包出口合同执行额达1.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倍。青苹果数据、中软国际等一批外包企业已在国内外市场显示出较强的接包能力。四是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加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总额911亿元,同比增长29.4%,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等高端消费品销售分别增长34.1%、37.5%和44.7%。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和食品饮料烟酒类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贡献率最高,贡献率分别达31.3%、17.5%和11.9%。五是对外经济合作全面发展,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中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在利比亚揽下8.2亿美元的住宅建设工程承包项目,成为我省历史上最大的对外工程承包“一手单”项目。中联重科成功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混凝土工程机械制造商、湖南有色再投资开发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南车时代收购加拿大Dynex Power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等一系列国际并购的实施,标志着我省企业“走出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商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长株潭和“3+5”城市群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大湘南、大湘西、环洞庭湖区域迅速发展、各具特点。长株潭三市利用外资23.9亿美元,出口53亿美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59.6%、63.1%、42.9%。“3+5”城市群利用外资31.9亿美元,出口71.3亿美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8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79.6%、84.8%、76.4%。长沙、郴州、衡阳、株洲、永州、湘潭、常德、岳阳8市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14市州利用外资全部增长,怀化、永州、衡阳、益阳、自治州列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前五位。长沙、湘潭、衡阳、株洲、郴州出口列全省市州前五位;全省年度出口过亿美元的市州增加到12个。长沙、衡阳、邵阳、株洲、湘潭列当年外派劳务人数前五位。
商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三外一内”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幅高于GDP增速。其中进出口总额对GDP的贡献率达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GDP的贡献率达37.9%,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承接产业转移引进资金和利用外资相当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以上。商务领域创造了近千万的就业岗位,其中国内贸易创造就业约800万人;外贸出口创造就业约130万人;利用外资新增就业岗位约12万个;境外工程、境外投资和劳务输出实现境外就业超过5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服务外包企业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超过2万人,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此外,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创造税收,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新型工业化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回顾2008年,我们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的较快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目标,初步拟定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工作规划,提出立足现实基础和优势产业、优势资源,提高产业承接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湘南地区、长株潭地区、湘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各有侧重。二是加强了承接平台建设。支持郴州出口加工区和金霞保税物流园区建设。争取了商务部授予郴州、益阳、岳阳、永州4市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全省评定了10个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10个试点县。与国家三部委签订了部、省、市三级共建长沙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协议,认定了我省第一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三是拟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起草了省政府16号、19号文件,在通关、物流、用地、用工、融资、政策保障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优惠、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举措,推出了项目审批代理制试点实施方案,制定了重点县、试点县、示范园区评定办法和产业转移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等。四是充分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协调职能。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协调研究有关政策措施,推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厅领导分片负责制和处室包干制等。
2、创新方式手段,提高了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一是开发包装了一批高质量的招商项目。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确定了810个省级对外招商项目,投资总额443亿美元。二是成功举办、组织了“沪洽周”、“深洽周”、“中博会”、“厦交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创新形式和方式,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主题,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注重实效,更加注重发挥市州、县和开发园区的主体作用,“沪洽周”和“深洽周”分别签约利用外资82.6亿美元和17.6亿美元。三是加强了对“珠洽会”、“沪洽周”等重大经贸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调度和督查,切实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确保活动实效。四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广泛邀请客户,不断拓宽投资领域,努力创新引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战略投资者的关注,在湘世界500强企业达到43家。五是着力优化投资环境,认真抓好外商投诉处理工作,办复率和客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3、深化结构调整,保持了外贸稳定增长。一是不断培育壮大外贸出口主体。规范外贸经营资格备案登记工作,加强对“第一次接单、第一次出口、第一次参展”的培训,使外贸经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省新增备案登记外贸企业656家。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企业达到8家。二是努力开拓市场、扩大成交。一方面通过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成功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部博览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香港环球资源展等重要展会。在秋季广交会全国成交大幅下降18%的形势下,我省成交5.13亿美元,仅比上年秋交会减少6%。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开展网上贸易,开拓新市场。三是稳步推进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坚持把创建出口名牌和科技兴贸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我省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抓手,58个出口名牌累计出口19.3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23%。机电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以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成为我省出口的领军行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多家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四是推动贸易便利化工作取得进展。大通关建设成效明显,协调开通了长沙、醴陵至深圳的两条“五定班列”线路,协调解决了花炮出口通道问题。五是积极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和产业损害调查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省内产业安全。对2008年涉及湖南企业的18起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及时动员、组织企业积极应诉,取得了较好结果。
4、搞活流通,促进消费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积极应对年初冰雪灾害影响,取得了“抗冰救灾保市场”工作的胜利,被省政府评为抗冰救灾先进单位。冰灾期间,积极调运储备物资,确保市场供应充分和物价稳定。灾后积极调研受损情况,争取商务部支持,组织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助销湘西椪柑。二是坚持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和分析工作,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完善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应急管理工作,确保了猪肉、奶粉等重要副食品和成品油的市场稳定供应,保障了市场平稳运行。在商务部的月度监测考核排名中, 我省一直名列前茅。三是高度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实施“放心肉”、“放心酒”工程,成功开展了“迎奥运百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四是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基本完成市级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部署启动了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全年完成“万村千乡”标准农家店建设4000家,使农家店累计数达到18000家。8户企业纳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五是推出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组织全省商务系统首次以政府名义举办全省性的购物节,全面启动了“家电下乡”工程。六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商务领域治贿工作和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建立并完善了湖南省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实行信用信息共享。
5、加强引导和服务,推动“走出去”战略向纵深发展。一是积极为外派劳务企业和劳务基地搭建对接平台。成功组织召开了全省外派劳务资源对接会,邀请20多家央企和沿海工程、劳务企业与我省企业、基地开展对接,共签订了6000多人的外派协议。二是积极促进和帮助工程承包企业开展强强联合和“借船出海”,争取承揽“一手单”取得进展,工程湘军“一手单”项目越来越多。同时,工程带动劳务输出成为我省外派劳务新的增长点,大批建筑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走出国门,外派人数占总数的15%。三是引导和支持工程机械、农业、有色、轻纺、食品、化工、建材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或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行业走出去取得成效,三一、中联、有色、华菱等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建厂、开展并购和开发资源。国家援非10个农业项目我省争取到2个,争取了近亿元的援外项目资金。四是大力促进外经银企合作,省商务厅分别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签订了湖南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框架协议,以帮助外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五是积极协调处理和应对涉外经济纠纷,强化劳务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湘潭籍民工在阿尔及利亚发生的劳务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6、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了商务部门职能的大转变。一是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早安排、早部署,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开放的部门更开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搞活机关、搞活队伍、搞活工作”开展的献计献策活动和紧扣科学应对金融危机主题的“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大调研活动得到了商务系统干部职工的热烈响应,也得到了中央和省学习检查指导组的肯定。二是积极落实便民、高效、公开、公正的机关职能转变要求,精简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商务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大力推进商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功能全面的信息化办公系统,在全省率先推行无纸化办公,商务公众信息网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更加全面及时高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指导商务工作的发展提供大量较高质量的前瞻性、动态性的决策参考依据。五是积极争取国家商务部和省财政加大对商务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的资金大大多于往年;加强了与省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对商务工作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努力形成促进商务发展的合力。
2008年是商务事业困难重重的一年,也是攻坚克难取得较大成绩的一年。在历史罕见的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成绩的背后,凝聚着省委、省政府对商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凝聚着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是全省商务系统各级各单位同志们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商务厅党组,向大力支持商务工作的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商务系统的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全面总结2008年辉煌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商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还比较突出。如我省商务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与兄弟省市、特别是沿海兄弟省市的差距依然较大;商务发展“主体不强、结构不优”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扩内需、促消费的手段不多、方式创新不够,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流通现代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任重道远;“三外”联动、内外贸融通的大市场、大开放、大商务格局尚未形成,还处在艰难的探索之中;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商务干部队伍素质与促进商务事业科学跨越的要求仍不相适应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不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全省商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09年,商务工作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并已由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蔓延,今后一段时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可能陷入螺旋式下降的恶性循环。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严重冲击,经济增速下滑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越来越突出,对商务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外贸形势将更加严峻,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大,吸收外资困难增多,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更多挑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危机不仅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我国、我省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保持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一是省委、省政府对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视,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省直各有关部门对商务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视支持力度也明显加大。二是当前我省商务事业正处于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产业加速内移的重要机遇期,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的吸引力增强,增长的极化效应正在显现。三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扩大投资、刺激消费的重要政策举措,有利于扩大投资、刺激内需、促进出口,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是金融危机中本身也蕴含了机遇,对于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利用境外资源都是新的机遇。
总的来说,2009年商务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挑战和压力比往年都要大,是极为困难的一年,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复杂的形势,商务部提出“外贸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稳定利用外资规模”等工作目标。沿海地区也纷纷调低增长目标,广东省将外贸增长目标定为与上年持平(不下降),浙江定为增长9%。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确定2009年的商务工作目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湖南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与省委、省政府的期望还有差距,受危机冲击影响也小于沿海地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更足。科学应对危机,实现“弯道超车”,商务和开放型经济理当奋勇争先、率先发展,为全省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省委、省政府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要求,这既是对全省经济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对商务工作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商务事业新发展,为全省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做出积极贡献。
2009年全省商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增长,促消费,优结构,强基础,增后劲”。“保增长”就是商务各项指标增速均要高于全省GDP增速,特别是要把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促消费”就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搞活流通、促进消费,为保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优结构”就是要在保增长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商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强基础” 做好商务各项基础性工作,为商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增后劲”就是要通过创新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商务发展后劲,确保商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商务事业的科学跨越。
2009年湖南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围绕“一化三基”战略和富民强省目标,努力提高开放度,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为战略支点,突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积极有效扩大利用外资,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三外联动和内外贸一体化,着力构建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
根据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按照既正视困难又要加快发展的原则,2009年全省商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商务各项指标增速均要高于全省GDP增速,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145亿美元,增长15%以上,其中出口力争达到100亿美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8亿元,增长15%以上;对外经济合作各项指标增长15%以上。
在较为严峻的形势下,要完成上述目标并不容易。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各项业务,利用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商务发展的合力。
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在努力扩大内需的同时高度重视外需,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既努力扩大利用外资,又要创新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把消费真正启动起来;处理好出口与进口的关系,在努力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扩大进口,特别是扩大能源资源的进口,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培育新的出口能力;处理好外资、外经和外贸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融合,促进三外联动、协调发展。
二要创新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切实用足用好国家和省里现有的关于促进商务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商务工作的更多支持。特别要加强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意见》两个文件的研究,准备好项目,积极争取支持,逐一对照,抓好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从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发展的角度出发,大胆创新,研究制定出台更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不仅商务厅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市县各级商务部门也都要行动起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推进政策创新。
三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创新形式和方式,更加注重突出实效,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经贸活动平台。以5个国家级园区为重点,加强对园区的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园区在扩大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大出口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支持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重点承接县、试点县和示范园区的发展,加大申报工作力度,争取至少再获批一个出口加工区、一个重点承接地,努力争取国家对我省重点承接地、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更多的倾斜性支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商品基地、外派劳务基地,发挥好基地的龙头示范作用。
四要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做好基础工作是确保商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商务发展后劲的基本前提。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扎实做好项目开发、客户联络、后续跟踪服务、投诉处理的基础性工作,努力使每一个投资商都能满意投资、满意经营、满载而退。要进一步加强与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兄弟部门的协调、沟通,努力构建形成共同促进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规范机关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树立商务部门和商务干部良好形象。
具体来说,要认真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
虽然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但产业转移仍然是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最重要的机遇之一。我们要继续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目标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提高开放度的重要落脚点,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的大发展。全年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是:突出支持长株潭做大做强,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外包的转移;突出支持湘南三市“先行先试”,创新政策手段,承接沿海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一是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抓好省政府16号文件、19号文件的落实,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的创新力度,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催化效应。充分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着力抓好承接产业转移规划、项目审批代理制、领导分片负责制的落实,及时总结衡阳、蓝山和郴州出口加工区的试点经验,提出项目审批代理制实施办法,抓紧在全省推广实施。要抢抓机遇,充分用好国务院在20个试点城市实施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加快培育壮大我省服务外包经营主体,打造一批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支持湘南三市“先行先试”的批示,进一步解放思想,协调各部门关系,争取在各项政策方面给予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更大的支持,并适时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承接平台的支持力度。支持郴州出口加工区加快建设,积极争取长沙、岳阳获批国家出口加工区,争取国家对四个重点承接地的倾斜支持,评定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好重点县、试点县和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申报将长沙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扩延为长株潭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群。
三是更加注重搞好已落户转移企业的服务。无论招商引资还是承接产业转移,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在受危机影响引进新项目困难的情况下,帮助现有企业生存好、发展好显得更为必要。因此,各级商务部门在千方百计引进更多转移项目的同时,要更多的深入已落户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尽一切可能,协调解决困难,帮助企业安全度过危机。
四是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既要招商选资,避免引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又要抢商引资,在与东南亚、兄弟省市的竞争中抢得先机、不落下风。充分利用全面“三通”和开通长沙、城陵矶两个直航口岸的机遇,发挥湘籍在台人脉资源优势,加大对台资转移项目的承接力度。加强与转出地各级政府的联系合作,尽可能地争取转出地政府的支持。
五是扎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统计分析和考核评估工作。要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统计分析,在做好外商直接来湘投资统计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沿海外资以内资注册形式向我省转移、省外境内转移企业等类型的产业转移企业的统计分析,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供详细有效的数据参考。要结合项目代理制的实施情况,从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外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抓好对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以考核为手段,强化抓好近年来重大经贸活动重大签约项目的履约促进工作。
(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这是内陆欠发达省份实现科学跨越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富民强省、开放带动、弯道超车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省各级商务部门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商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做好招商项目开发。努力提高项目开发质量,突出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注重做好项目的深度包装工作,既保证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又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增强项目的吸引力。重点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开发包装一批产业链招商项目,既注重制造链条上的项目开发,还要注重生产性服务项目的开发。围绕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建设开发包装一批符合“两型”要求的项目。
二是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将利用外资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相结合,重点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招商引资目标思路,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思想,既瞄准世界500强为重点的跨国公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又要注重大力引进和培育发展高附加值、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维护省内产业安全的基础上,加大产权转让和经营权出让力度,切实把一批国有优势企业、优质资产拿出来进行招商,吸引外资并购重组。以我省现有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为依托,推进产业链招商,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精心策划,务实办好各项招商引资活动。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创新形式、注重实效,重点办好“2009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月”活动。各市州和重点园区既要认真组织参加好省政府主办的主体活动,又要策划举办形式多样、针对性、专业性强的专题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好中部博览会、厦交会、高交会等国家级招商平台。各项招商活动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市县和园区的积极性,突出承接产业转移主题。要特别注重扎实做好各项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后续跟踪调度工作。
四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切实提高招商宣传水平。要在搞好传统的活动招商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企业主体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等“点对点、面对面”招商方式,促进专业化、多层次、宽领域招商。各级商务部门要策划制作一批高质量的宣传资料,包括投资环境介绍、政策汇编、投资服务指南等,策划制作高水准的招商形象宣传片、承接产业转移专题宣传片、服务外包专题宣传片。
五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借鉴外省经验,立足长远,科学算帐,敢于让利,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实行放权于商,允许外商进入国家明令禁止以外的所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推进投资便利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强与省优化办等部门的联系合作,加强外资投诉处理,加快全面清理收费项目,严厉制止“三乱”,保护好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帮助促进各级各类园区成为利用外资的最佳窗口和平台。
(三)加强流通网络建设,努力扩大消费
当前,在外需受危机影响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变得尤为迫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最近的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都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因此,各级商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好职责,把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切入点,真抓实干,有所作为。
一是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把加强流通网络建设作为商务领域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高效便捷安全、城乡一体的流通网络体系,扩大农村消费,提升城市消费水平。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要以提高覆盖率、巩固率、配送率和网络利用率为主要任务,加大配送中心建设力度,拓展农家店的功能,推进一网多用。争取全年建设改造配送中心100个,建设农家店10000家。深入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抓好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加快完善城镇流通网络,不断完善社区商业功能,大力推广“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引导购物、餐饮、服务类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业态和服务方式,推广早餐工程。加快部署开展县级市商业网点规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扎实做好“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家电下乡”既是保增长促消费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细化完善实施方案,抓好商务、财政部门及销售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家电下乡”管理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调度了解家电下乡销售和补贴兑付情况,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非补贴类产品欺骗农民的行为。力争2009年我省完成“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5亿元,带动其它消费50亿元。
三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强化市场调控。要按照“准确监测、深刻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及时调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扩大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监测范围。要加强预测预警,及早发现市场波动苗头,增强市场调控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完善发布制度,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络购销对接服务效益。积极组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和《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确保酒类、肉类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理顺职责职能,加强和规范商务行政执法,按照商务部要求开展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加大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和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完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和湖南商务信用网络平台,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完善信用消费管理制度,探索促进信用消费发展的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典当、拍卖、租赁、直销和废旧汽车回收等特种行业的监管,推进原油、成品油流通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五是大力争取国家和商务部对我省流通工作的支持。抓住中央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机遇,积极准备项目,争取将大型批发市场、仓储物流、公益性服务消费平台、物资储备等商业基础设施纳入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力争使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利用好湖南作为全国大市场大流通建设试点省份这块招牌,探索建立部省合作机制,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构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我省的对外贸易的冲击影响非常明显,去年11月、12月以来,我国出口连续出现下滑,我省外贸增速也明显放缓。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既充分估计外贸面临的形势复杂性和严峻性,又要看到我省外贸发展面临着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企业主体结构、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一是培育壮大外贸企业主体。鼓励和支持大型出口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做大做强。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着力培育成新的增长点。鼓励和支持更多民营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出口质量和水平,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民营企业。
二是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出口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推进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重点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机电产品的出口,稳定花炮、陶瓷、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的出口,扩大医药品、IT信息产品、新材料、深加工农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三是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按照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要求,认真组织各类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境内商品展销活动,又要加大出国境推销、参展力度。进一步挖掘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的潜力,巩固传统市场;深度开发中东、南亚、东欧、拉美、非洲等出口潜力大的新兴市场,提高新兴市场出口的比重,降低市场风险。要组织省内企业积极参加各类跨国采购洽谈会,引导企业按照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来进行生产、提供产品,争取进入跨国采购网络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采购系统。
四是积极促进贸易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既要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扩大加工贸易增量,又要加大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力度,促进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积极探索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我省具有较好基础和优势的软件、文化、旅游和中医药等领域服务出口。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要以开发建设“湖南出口商品供货库”为基础,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网上贸易基本知识的培训,加强与“在线广交会、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著名B2B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网上贸易。
五是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大力推动“大通关”建设,积极主动参与我省大通关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关贸、检贸、汇贸、税贸等协调联系机制。加大对铁海联运、出口物流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做好长沙至深圳、醴陵至深圳“五定班列”的相关支持工作。积极反映、妥善解决我省出口退税环节中不利于外贸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退税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协调银行、信保等金融机构,为中小外贸企业便捷融资、防范风险提供服务。
六是扩大有效进口。注重发挥进口在解决资源和环境、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实现贸易结构均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突出以进促出。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重点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配合政策性银行开展技术引进政策贷款,支持企业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鼓励企业进口先进实用技术和专利,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努力争取在原油和成品油进口上取得突破。
七是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省内产业安全。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增多。要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加强进出口公平贸易知识的培训、宣传和普及,着力增强各级政府和企业世贸规则意识、贸易摩擦风险意识,尽量规避或减少贸易摩擦,特别要注意规避反补贴调查纠纷。进一步推动产业损害预警和产业安全数据库建设工作,开展产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针对国外产品损害我省产业的情况,积极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大批农民工返乡,通过扩大外派劳务规模促进就业,对于落实省委提出的“促就业”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金融危机也为我省优势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开拓境外市场、利用境外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以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和推进境外投资合作为重点,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提高我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水平。
一是努力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加强与境外劳务组织、央企、沿海大劳务公司对接,与工程、投资项目对接,与国际劳务市场对接。要像招商引资一样,既有大规模的对接活动,又要有专业的、小分队、区域性的对接专场,全方位拓展劳务输出渠道。进一步巩固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毛里求斯、澳门等我省外派劳务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日本、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逐步恢复和扩大对德国厨师的外派。针对国外对高技术劳务需求扩大的趋势和返乡农民工增多的情况,努力扩大具备较高素质和一定技能的农民工外派规模,促进我省外派劳务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基地县的动态管理,新增培训基地逐步向企业拓展。按照商务部的统一部署要求,规范全省外派劳务统计工作。在整合、规范的基础上,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对外劳务经营资格,争取2009年有2-3家企业获批经营权。
二是加快推进境外投资合作。要牢牢把握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资产贬值、资金短缺,有利于我省企业实施低成本跨国并购的历史性机遇,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支持,加大对境外资源开发特别是我省稀缺资源的开发力度。引导和鼓励我省工程机械、有色冶金、文化传媒等湖南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加大跨国并购,利用境外资源,开拓境外市场,实现全球产业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继续鼓励以邵东企业为代表的我省中小民营企业到东盟等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形成园区,稳步发展。
三是继续壮大境外工程湘军的实力。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加大公共开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拓展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和领域,引导我省优势工程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开展联合投标、联合经营,争取承揽更多的国际工程项目。鼓励和扶持环达路桥、建工集团、交通国合、二十三冶、水电八局、中南勘察设计院等我省工程承包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到国外建立网络基地,稳定开拓新市场。
四是加快我省农业“走出去”步伐。要充分发挥杂交水稻技术品牌优势,通过扩大农业投资和农业技术援助,推动我省农业“走出去”,承办好由商务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与合作部长级论坛。
五是增强“走出去”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的非常形势,引导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走出去风险防范机制和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与项目驻在国经商处等机构的联系合作,及时沟通交流信息,防范经营风险。加强对走出去企业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保护走出去企业和人员的合法利益。
(六)加强商务系统队伍建设,创新完善商务发展体制机制
全省商务系统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推进商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加快职能转变,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运用到实现商务事业科学跨越的伟大实践当中去。
一是建立促进商务事业科学发展的创新机制。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培养全局观念,针对商务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新思路,探索新机制。要善于总结和把握商务发展规律,借鉴学习国内外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湖南省情实际的商务发展道路,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商务调控政策体系。各级商务部门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主动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是积极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商务系统队伍建设。通过转变职能,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商务系统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塑造商务部门良好的对外形象。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促进作风转变,推进文明机关创建工作。采取体验式、案例式、实战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全省商务系统的干部培训和业务交流。完善商务干部评价、选拔任用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同志们,2009年是建国6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实现商务事业科学跨越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商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商务事业新发展。